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化風雨橋

鎖定
安化風雨橋,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境內17個鄉鎮,現有29座,其中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等7座風雨橋比較有代表性,修建於清至民國時期。 [3]  [8] 
安化風雨橋均由青石橋墩、木質橋身和小青瓦橋頂三部分組成。橋身為長廊式通道,鵲木抬梁,全部採用卯榫結構,不用一顆鐵釘,橋面用木板鋪成,兩旁有固定的雙邊木凳供行人休息,橋身兩側都是豎式木欄杆,通風采光極好,視線通透。歇山重檐,小青瓦橋頂檐角飛翹,頂上有塔或寶葫蘆等裝飾。安化風雨橋是多種文明元素濃縮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當時的建築和人文有重要作用。 [3]  [8] 
2013年3月5日,安化風雨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安化風雨橋
地理位置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境內17個鄉鎮
所處時代
清、民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268-3-56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安化風雨橋歷史沿革

安化風雨橋十義橋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 [7] 
思賢橋始建於清代。 [9] 
2015年3月24日上午,安化縣召開關於“安化風雨橋”保護規劃編制徵求意見座談會,對永錫橋、思賢橋作為重點進行維修保護。 [4] 
2019年11月,安化風雨橋十義橋維修工程順利通過驗收。 [7] 
2022年3月,安化縣文旅廣體局對思賢橋擬進行招投標程序。 [9] 

安化風雨橋建築格局

安化風雨橋現有29座,其中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等7座風雨橋比較有代表性。 [3]  存在的還有雙橋、福星橋、何家橋、平溪橋、卧龍橋、溪橋、萬善橋。 [5] 
安化風雨橋
安化風雨橋均由青石橋墩、木質橋身和小青瓦橋頂三部分組成。橋身為長廊式通道,鵲木抬梁,全部採用卯榫結構,橋面用木板鋪成,兩旁有固定的雙邊木凳供行人休息,橋身兩側都是豎式木欄杆,通風采光極好,視線通透。歇山重檐,小青瓦橋頂檐角飛翹,頂上有塔或寶葫蘆等裝飾。 [3] 

安化風雨橋主要建築

  • 十義橋
十義橋位於梅城鎮十里村,南北橫跨洢溪,大橋整體為穿鬥式木結構,下加小坡檐,雙坡小青瓦屋頂,橋跨為伸臂梁木結構,兩台三墩,全長65米,兩側為歇亭。 [3] 
  • 思賢橋
思賢橋由於水災、年久失修等因素,其兩根橋樑損壞嚴重,當地已對損壞的兩根橋樑進行了維修。現橋體有兩根橋樑是混凝土結構,與橋體和周邊的環境風貌不一致,後將混凝土橋樑通過技術處理恢復原木質色調,恢復整體風貌。 [9] 

安化風雨橋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安化風雨橋是安化先民在縣域境內一些交通要道上逢溪架設的便民交通設施,供過往行人歇腳、避風躲雨,故名風雨橋。有的風雨橋旁還建有免費為過往行人提供茶水的茶亭。安化風雨橋是由當地一些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的人士捐資修建,通常在橋頭立碑或在橋樑上銘有記載捐資、建橋情況的文字。 [3] 

安化風雨橋文物價值

安化風雨橋地域特徵明顯,建築藝術獨特,承載着古梅山地區獨特的文化氣息和純樸的民俗民風,是多種文明元素濃縮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當時的建築和人文有重要作用。 [8] 

安化風雨橋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安化風雨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為以橋基為起點,四向各至30米處,建控地帶為四向各至保護範圍外30米處。 [1-2]  [7] 
2023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及國家文物局聯合發文,計劃開展廊橋保護三年行動,安化風雨橋被列入綜合保護展示項目。 [6] 

安化風雨橋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安化風雨橋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境內17個鄉鎮。 [8] 
  • 交通指引
益陽市一平洞高速一二廣高速一烏海線一進入安化縣境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