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守子繭蜂

鎖定
守子繭蜂(Cedria paradoxa Wilkinson,1934)是繭蜂科守子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中文名
守子繭蜂
拉丁學名
Cedria paradox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繭蜂科
亞    科
角腰繭蜂亞科
守子繭蜂屬
守子繭蜂
命名者及年代
Wilkinson,1934

守子繭蜂形態特徵

體長雌為2.3—2.5mm,雄為1.9—2.1mm。體黃棕色,單眼、複眼黑色,產卵管鞘和觸角末端7節黑褐色。翅痣和翅脈赤褐色,翅痣基端灰白色。翅膜稍帶暗色,在翅痣下面,脈兩側具淺暗斑紋。足淡黃色,端跗節黑褐色。腹部背面甲狀片深黃赤色。頭 觸角13節,雌蜂基部稍粗,向末端略細(圖1109);雄蜂相反,鞭節之長等於頭胸之和。
胸 中胸盾片有粗刻點,中央有1細的縱隆脊,從前緣向後伸達兩盾縱溝的匯合處(圖1113);並胸腹節有1大的五角形中區,周圍由隆脊形成的5個小區(圖1113)。腹 整個腹部背板似甲狀片,其長與頭胸長度之和相等(圖1112,1121),第1背板後緣寬長於中部的長度(圖1121),第2背板呈橫長方形,中長度短於後緣寬度,該處為腹部的最寬處,有顯著的縱脊,超過第2背板後緣,但無刻點或斑紋,第3背板比第2背板短,但較產卵管鞘的露出部分稍長,末端中央稍隆起光滑,表面有斜至兩側的隆脊(圖1121)。
卵 乳白色,長卵形,一端略細,長0.37mm,寬0.12mm。幼蟲體淡綠或乳白,紡錘形,成熟幼蟲體長2.5mm,徑0.8mm。蛹乳白色,長2—2.3mm,觸角向前,彎曲伏胸下,雌蛹產卵管向背後伸出。
繭 灰白色,長圓形,長徑3mm,短徑1.2mm,羣集成塊,繭塊扁平近圓形,—塊內多達40個繭,徑達18mm。
生物學 寄生於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蟲;在印度尚寄生於竹螟和麻慄螟。此蜂一年可發生6代以上,11月間以已交尾過的雌蜂開始越冬,最遲的越冬蜂有至次年1月下旬方羽化交尾。越冬於桑株裂隙內,常與桑螟越冬幼蟲蟄伏一處。各代歷期10—29天;卵期1—5天,幼蟲3—12天,蛹4—18天。雌蜂有守子習性,母蜂產卵於桑螟
幼蟲體外,先以產卵管刺寄主,分泌毒液,使寄主麻痹不動。一般以3齡以上將脱皮的桑螟幼蟲產卵最宜,化蛹前亦有被寄生,產卵於第5—10節兩側,卵粒羣集一處,第1次產卵畢,母蜂在寄主體上,守衞子代,卵孵化後,幼蟲伏寄主體外取食,幼蟲成熟,走下寄主,在葉面結成繭塊,母蜂隨之登繭塊上,子蜂羽化,乃一同飛散另覓寄主產卵。一母蜂能產卵2—5次,產卵總數最多為84粒。此蜂壽命隨氣温高低而異,越冬雌蜂最長253天,平均211天;各代非越冬蜂多在產卵完畢後一週內外死亡,其第5代亦有長達174天的。一般雌蜂壽命比雄蜂長。給10%—20%的蜜水作補充營養,可延長壽命。雌蜂能行孤雌生殖,子代都為雄蜂。各代子蜂平均雌蜂佔84.8%。
研究標本 9♀,浙江杭州,20.Ⅲ.1954,祝汝佐, [1] 

守子繭蜂生活習性

寄生於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蟲;在印度尚寄生於竹螟和麻慄螟。越冬於桑株裂隙內,常與桑螟越冬幼蟲蟄伏一處。產卵於桑螟幼蟲體外;幼蟲成熟,走下寄主,在葉

守子繭蜂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江蘇,浙江。
國外分佈
印度。

守子繭蜂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Stylops, 3: 81.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七卷 膜翅目 繭蜂科(二):442-44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