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宇文穎

鎖定
宇文穎(?~624年),字仲良,昌黎大棘(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隋唐時期大臣,許國公宇文善的兒子。
隋朝時期,以門蔭入仕,授上儀同。大業年間,擔任司農少卿,歸降魏公李密。唐朝開國之後,歸降大唐,出任農圃監,冊封化政郡公。參與討伐叛亂,交好齊王李元吉交好,累遷司農卿。
武德七年,捲入慶州都督楊文幹謀反,坐罪處死。
本    名
宇文穎
所處時代
唐朝
出生地
代郡
主要成就
涉楊文幹謀反案,被斬
性    格
昏庸貪婪

宇文穎人物生平

宇文穎,代郡人。隋唐大臣。 [1]  [2-3] 
隋文帝楊堅登基,封宇文穎為上儀同。隋大業年間,宇文穎官至司農少卿。李密大軍進逼洛陽,宇文穎歸降李密。 [4] 
唐高祖李淵開國之後,宇文穎又降唐,為農圃監,封化政郡公。 [1]  武德三年,曾與常何一起掃平夏縣。 [5] 
宇文穎性格貪昏,與李元吉交好。 [1]  武德七年,有人告慶州都督楊文幹謀反,李淵令時任司農卿的宇文穎前去召回楊文幹。結果宇文穎到後,楊文幹真的起兵謀反了。秦王李世民平定了楊文幹反軍,押解宇文穎回長安。 [6]  李淵責問他:“朕因為楊文幹反叛,所以遣卿家去,你怎麼就與他一起謀反了呢”宇文穎無言以對,被斬。 [1]  [7] 

宇文穎軼事典故

楊文幹事件的相關史料記載疑點重重。《新唐書》中説,起兵謀反之事,是李元吉通過宇文穎授意楊文幹。而《資治通鑑》則對此存疑,只説宇文穎到慶州後,“以情告之”,楊文幹起兵謀反。有人推測此事可能由李世民一手策劃。 [8]  根據史料,宇文穎到底屬於哪一方,又在其中起到了何種作用,尚未可知。

宇文穎家庭成員

曾祖:宇文莫豆於,北魏平安公
祖父:宇文貴,北周大司馬、許國公,贈太保
父親:宇文善,北周上柱國、許國公。宇文忻被殺後,廢為庶民。 [4] 
叔父:宇文忻,詳見“宇文忻”詞條。
宇文愷,詳見“宇文愷”詞條。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李建成傳》宇文穎者,代人。自李密所來降,為農圃監,封化政郡公。性貪昏,與元吉厚善,故豫文幹謀。事敗,帝責曰:「朕以文幹叛,故遣卿,乃同逆邪?」穎無以對,斬之。
  • 2.    《隋書·宇文忻傳》宇文忻,字仲樂,本朔方人,徙京兆。祖莫豆於,魏安平公。父貴,周大司馬、許國公。
  • 3.    《隋書·宇文愷傳》宇文愷,字安樂,杞國公忻之弟也。
  • 4.    《隋書·宇文忻傳》忻兄善,弘厚有武藝。仕周,官至上柱國、許國公。高祖受禪,遇之甚厚,拜其子穎為上儀同。及忻誅,並廢於家。善未幾卒。穎至大業中為司農少卿。及李密逼東都,叛歸於密。
  • 5.    《常何墓碑》又與宇文穎平夏縣。
  • 6.    《新唐書·李建成傳》華陰楊文幹素兇詖,建成暱之,使為慶州總管,遣募兵送京師,欲為變。時帝幸仁智宮,秦王、元吉從,建成謂元吉曰:「秦王且遍見諸妃,彼金寶多,有以賂遺之也。吾安得箕踞受禍?安危之計決今日。」元吉曰:「善。」乃命郎將尒朱煥、校尉橋公山齎甲遺文幹,趣興兵。煥等懼,至豳鄉白反狀,寧州人杜鳳亦上變。帝遣司農卿宇文穎驛召文幹,元吉陰結穎,使告文幹,文幹遽率兵反。帝以建成首謀,未忍治,即詔捕王珪、魏徵及左衞率韋挺、舍人徐師謨、左衞車騎馮世立,欲殺之以薄太子罪。乃手詔召建成,建成懼,不敢往。師謨勸遂舉兵,詹事主簿趙弘智諫建成損車服,輕往謝罪。乃詣行在所,未至,屏官屬,徑入謁,叩頭請死,投身於地,不能起。帝怒,夜囚幕中,使兵衞守。會文幹陷寧州,帝驚,以宮近賊,夜率衞士南趣,山行十餘里,明乃還宮。召秦王問計,對曰:「文幹豎子耳,官司當即禽之,就使假刻漏之久,正須遣一將可辦。」帝曰:「事連建成,恐應者眾。爾自行,還,吾以爾為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狹,不足為變,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秦王率眾趣寧州,文幹為其下所殺,以其首降,執宇文穎送京師。
  • 7.    《資治通鑑》(武德七年六月)壬戌,慶州都督楊文幹反。初,齊王元吉勸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當為兄手刃之!」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為兄計耳,於我何有!」建成擅募長安及四方驍勇二千餘人為東宮衞士,分屯左、右長林,號長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幽州突騎三百,置宮東諸坊,欲以補東宮長上,為人所告。上召建成責之,流可達志於巂州。楊文幹嘗宿衞東宮,建成與之親厚,私使募壯士送長安。上將幸仁智宮,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從。建成使元吉就圖世民,曰:「安危之計,決在今歲!」又使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以甲遺文幹。二人至幽州,上變,告太子使文幹舉兵,使表裏相應;又有寧州人杜鳳舉亦詣宮言狀。上怒,託他事,手詔召建成,令詣行在。建成懼,不敢赴。太子舍人徐師謨勸之據城舉兵;詹事主簿趙弘智勸之貶損車服,屏從者,詣上謝罪,建成乃詣仁智宮。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屬於毛鴻賓堡,以十餘騎往見上,叩頭謝罪,奮身自擲,幾至於絕。上怒不解,是夜,置之幕下,飼以麥飯,使殿中監陳福防守,遣司農卿宇文穎馳召文幹。穎至慶州,以情告之,文幹遂舉兵反。上遣左武衞將軍錢九隴與靈州都督楊師道擊之。甲子,上召秦王世民謀之,世民曰:「文幹豎子,敢為狂逆,計府僚已應擒戮;若不爾,正應遣一將討之耳。」上曰:「不然。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茍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上以仁智宮在山中,恐盜兵猝發,夜,帥宿衞南出山外,行數十里,東宮官屬將卒繼至者,皆令三十人為隊,分兵圍守之。明日,復還仁智宮。世民既行,元吉與妃嬪更迭為建成請,封德彝復為之營解於外,上意遂變,復遣建成還京師居守。惟責以兄弟不睦,歸罪於太子中允王圭、左衞率韋挺、天策兵曹參軍杜淹,並流於巂州。挺,衝之子也。初,洛陽既平,杜淹久不得調,欲求事建成。房玄齡以淹多狡數,恐其教導建成,益為世民不利,乃言於世民,引入天策府。突厥寇代州之武周城,州兵擊破之。秋,七月,己巳,苑君璋以突厥寇朔州,總管秦武通擊卻之。楊文幹襲陷寧州,驅掠吏民出據百家堡。秦王世民軍至寧州,其黨皆潰。癸酉,文幹為其麾下所殺,傳首京師。獲宇文穎,誅之。
  • 8.    “楊文幹事件”內幕:李世民為權力陷害親哥哥  .歷史頻道_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