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歷社會

鎖定
學歷社會是指將學歷作為評價人的唯一標準的社會。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由於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後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急劇增加,求職者唯有取得高學歷才能謀取較好的職業,獲得較高社會地位,逐漸形成了一種追求學歷、文憑的傾向。在日本,又稱“學歷主義”,是對教育弊端的一種批評。日本社會對人的評價不是依據他的能力,而是依據他的學歷,並據此給予他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有兩種表現:一是縱向衡量,即視受教育的程度高低;二是橫向衡量,即視同一教育階段學校的名氣大小。 [1] 
中文名
學歷社會
定    義
將學歷作為評價人的唯一標準的社會
由於學歷決定人的職業、地位、待遇、升遷、評價及社會人際關係,人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學歷的高低=社會地位的高低= 人的價值的高低。這種觀念導致人們拼命追求高學歷,進名牌大學,導致人們的入學要求、學校承受能力與社會對人才的客觀需要三者之間不協調,影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為了升入名牌大學,父母讓孩子從小進私塾或請家庭教師幫孩子補習功課。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產生厭學或暴力行為,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