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光祀

鎖定
曾上疏奏陳慎選舉、核鎮將、核贖鍰、剔衙蠹、禁濫徵、酌科議六事,皆切中時弊,部議允行。6年中上奏20餘疏,均指陳時弊,切中要害,深受順治皇帝賞識。期間,曾典試湖廣。康熙元年(1662年),補授四譯館少卿,例兼翰林職。他修葺館署,考校譯字生,成績斐然。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科舉殿試讀卷官,晉升太常寺少卿。後歷任通政使司右通政、太常寺卿、通政使,官至兵部右侍郎。吳三桂叛亂時(孫光祀居官少司馬),他秘密上疏,建議將正在京師的吳三桂之子吳應熊處死,以杜絕內患。平叛過程中,積極出謀劃策,為最終平定三藩之亂立下大功。孫光祀在湖南主持科舉考試時,錄取的多是當地英才,中試的106人中,經過幾次考試,考中進士的64人。
本    名
孫光祀
溯玉
作庭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平陰孫官莊
出生日期
1614年
逝世日期
1698年

目錄

孫光祀簡介

[清]孫光祀(1614—1698),字溯玉,號作庭。清代平陰孫官莊人。清順治乙未年(順治十二年1655)中進士,選庶吉士,翌年授禮科給事中。歷刑、兵、吏、户、禮五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翰林院提督四譯館,通政使司右通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前後任職20多年,懲貪剔弊,侃侃敢言。為官後遷至濟南歷城。著有《詹餘軒集》八捲入《四庫全書》。 [1] 
[1] 
[1] 

孫光祀生平事蹟

太常寺少卿時,上級考校譯字生,惟有孫光祀最謹慎小心,還捐獻俸銀修葺館署,很得館生的擁護。康熙十八年(1679年)孫光祀告老回到家鄉,正趕上災荒,便拿出自己的糧食500多石,救濟歷城、長清、平陰、肥城的饑民。每日每户發給升餘,持續4個多月,救濟災民千餘人。以後,又遇災荒年月,他兩次捐谷賑濟貧民。孫光祀在鄉間的三十多年間,每年還散給貧窮的親戚族人糧食三十多石,讓他們維持生活。平陰城南的孫官莊,地處山區,當地百姓吃水困難。孫光祀出資鑿井,鑿10多丈深井出水。村中有一條山溝,交通不便,他又出資建起一座連接南北的石橋,以利百姓往來。至今,孫光祀出資鑿的水井、建的石橋還在使用。

孫光祀著作

著有《詹餘軒集》八卷,《四庫總目》凡文七卷,詩一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