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季鐵

鎖定
季鐵,男,1972年10月生,現任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第八屆設計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非遺(文創)幫扶聯盟秘書長;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數字文化創意智能設計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部文化科技與現代服務業專項規劃專家,中宣部對外文化專家、工信部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藝術類專業教指委召集人、2023-2028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美術與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聯盟發起人;兼任湖南省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嶽麓書院首席文創專家等工作。 [1-2]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與一等獎多項;出版《社區研究與社會創新設計》、《數字傳播-交互與影像設計》、《文字設計與傳播》等專著7本,發表論文70餘篇,作品曾獲紅點獎、Gmark等專業獎項30餘項。 [1] 
中文名
季鐵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2年10月
畢業院校
湖南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1]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工業設計
職    務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 [1] 
職    稱
教授 [1] 

季鐵人物經歷

1993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工業設計系並留校任教,先後於荷蘭Tu-Delft科技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交流學習,2008年被聘為教授。 [1] 

季鐵科研項目

面向國家戰略和社會轉型,持續多年紮根田野開展地域文化與數字文化創新研究工作,積極探索將文化研究與科技創新融合的設計創新方法,先後組織或參與一系列國家重大課題。
  •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全球化、智能化引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生態體系建構研究”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中國設計風格的經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數據庫研發”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面向智能交互產品的創意服務設計技術與平台”
  • 科技部“2035科技預測與中長期專項規劃、十四五文化科技與現代服務業重點研發指南”
  • 數字文化創意智能設計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建設
  • 科技部外國專家項目“面向人與數據智能的人-機-環境系統設計理論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
  • 科技部外國專家項目“面向智能人機交互的工業設計數據平台與設計工具系統研究”
  •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工藝美術數字化採集與互動體驗設計人才培訓”
  •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長沙窯釉下多彩瓷燒製技藝傳承與創新藝術人才培養”
  •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大湘西少數民族織錦刺繡工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
  • 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新設計”人才培養教學體系與實踐研究》
  • 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面向文化科技融合的設計學類教材體系與課程資源平台建設》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於湖湘地域文化的創意設計公共服務技術研究”
  • 財政部文化產業專項“面向花瑤特色民族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服務平台建設與產業化”
  • 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以工業設計為核心的中意設計創新中心建設”
  • 參與文化部社科重大《綠色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及重點項目三項。
為多家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提供設計戰略支持,主持華為UCD體驗設計聯合創新中心、麒盛科技、德賽西威聯合創新中心等、麓山實驗室、湖南廣電《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等重要戰略合作項目。同時也主持完成了“十四五湖南省工業設計專項規劃”、“設計驅動的產業升級戰略研究(汕頭)”、“懷化經開區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首屆中國(懷化)鄉村振興設計創新大賽”、“湖南省工業設計創新平台建設”、“新疆地域文化研究與旅遊商品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長沙市科技重大專項“智能家居立體化物聯數據網絡系統與終端接入關鍵技術研發批量生產與產業化應用”等地方科技服務項目。 [1] 

季鐵主要獲獎

  • 2023年,《新時代“文化引領·數智賦能”的設計創新領軍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1)。
  • 2023年,《社會創新設計》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2022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18屆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獎二等獎。
  • 2022年,“基於智能設計方法的中國風格數字文化創新與設計應用”獲評為“探元計劃”2022十大案例。
  • 2022年,《新工科·新設計——新時代經世致用工業設計領軍人才培養體系》獲第十三屆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排名1)。
  • 2022年,《社區研究與社會創新設計》,獲得第十五屆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 2021年,“數字文化創新導師團隊”獲得湖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排名1)。
  • 2019年,獲“第十五屆(2019)光華龍騰獎·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 中國設計70人提名獎”。
  • 2019年,《鄉村振興背景下文化與社會創新設計人才培養與實踐》,獲得2019年湖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1)。
  • 2018年,《面向國家戰略的數字化與國際化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獲得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2)。
  • 2018年,《社區研究與社會創新》專著被評為第四屆湖湘優秀出版物獎。
  • 2018年,獲得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 2016年,《面向國際化和數字化的設計人才培養》,獲湖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2)。
  • 2013年,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4)。
  • 2010年,獲紅點(reddot)傳播設計獎及日本字體設計協會BestWork獎。國際合作

季鐵項目獲獎

2022年,指導學生獲得湖南省大學生工業設計競賽一等獎。
2021年,指導學生獲得“瀟湘杯”工業設計大賽金獎。
2019年,“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在巴黎國際博覽會獲巴黎市長頒發“文化傳播特殊貢獻獎”。
2018年,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新通道·錦繡侗鄉文化創意展”獲得“時尚北京暨第四屆國際生活博覽會·民族文創特展”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三個獎項;“花瑤花”創意設計與非遺精準扶貧項目獲“創青春”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
2017年,“新通道·花瑤花”項目獲教育部直屬高校非遺扶貧典型項目第一名;在嶽麓書院舉行的成果展上,獲英國安妮公主高度評價,並致感謝信和皇室官網推介;“梭説侗錦亞麻系列”產品設計獲得首屆湖南省文創設計大賽金獎,並把30萬元獎金全部捐助用於通道織錦文化的建設。
2016年,“新通道·花瑤花”項目獲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典型項目第一名;“許願—陽戲”互動遊戲裝置入選卡耐基梅隆大學Climnatic:Post Normal Design展覽全球22件作品之一。“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獲湖南省首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2015年,“新通道·三江源”項目獲人民日報CSR中國文化獎,文化創新獎,人民日報;鄉home文創公益項目獲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公共參與精神獎。
2014年,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傳播設計類金獎1項。
2013年,非遺記錄片灘頭年畫獲“築夢百工·民間藝術”紀錄片影展製片精神獎,陳悦記基金會。
2012年,“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獲日本設計振興會頒發的“G-Mark社區研究獎”,為大陸第一個公益設計特別獎;新通道 APP 獲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溝通類一等獎。
2011年,“新通道”項目獲宋慶齡基金會頒發的“中國企業十大典範公益項目十強”。 [1] 

季鐵“新通道”設計

作為“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聯盟發起人,自2009到2020年,相繼在湖南通道、重慶酉陽、隆回花瑤、四川雅安、新疆那拉提與喀什、青海玉樹、內蒙呼倫貝爾、雲南香格里拉等地組織開展設計與社會創新工作。項目以非遺文化保護為目標,以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為手段,針對具備“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與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經濟發展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整合不同專業和學科的優勢,通過合理的村鎮規劃、生態旅遊開發、產品與服務系統整合、非遺保護與文創開發、知識平台搭建與跨媒體設計、電商平台孵化、國際展覽推廣等綜合的工作方法,構建了國際化的創新網絡和文化品牌,分享和傳播不同地域文化的價值,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價值,參與式地促進了當地的文化與產業創新,與地方政府、企業、當地居民實現了良好的創新互動,並逐步完善了“基於社區和網絡的設計與社會創新(DS-CN)”方法,積累了豐富的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實踐經驗。 [1] 

季鐵國際合作

從2007年開始作為湖南省工業設計創新平台的執行負責人,參與組織並完成了四屆“芙蓉杯”國際工業設計創新大賽(2008,2010,2012,2014);2012-2015年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了“中意設計創新中心”的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設計公司(意大利IDG)在中國的唯一合作戰略伙伴;為打造國際合作平台和推廣鄉村文化品牌,主持和策劃完成了美克美家CSR傳統文化保護項目展、2012年米蘭中國設計創新展;2015年米蘭設計周“分享設計”國際文化創客展及“鄉home·分享家鄉的味道”世博展,2017康橋·中英合作成果展;“溯源東方·鄉村文化與地域再生”設計活動周等系列活動;同時也受邀參加了多項重要的國內外展覽和研討會,如巴黎國際博覽會、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覽、法國聖埃蒂安國際設計雙年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2030第十二屆創意城市網絡年會、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limnatic: Post Normal Design社會創新展、米蘭設計周“Designing Designers”國際研討會、上海設計雙年展、深圳“設計之上”OCT創意節、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青年論壇、無錫設計教育再設計系列國際會議、北京751國際設計節、重慶亞洲綠色設計周、“城市邊緣”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設計大展及文博展、中日韓“地域再生”研討會、巴黎國際博覽會、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腹地智慧”精準扶貧展等活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