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季鐵中

鎖定
季鐵中(1916-1985),原名季興漢,字在同,賓縣泉眼河人。1932年與中共賓縣特支許亨植取得聯繫並被髮展為共青團員。10月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初為共青團賓縣特支書記。1934年5月任東北反日濟南隊哈東支隊政治指導員。“七·七”事變後,黨組織派季到國民黨將領石友三部隊做統戰工作,10月回冀南118師抗日遊擊隊,先後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曾參加著名的“百團大戰”。1944年初,去延安中央黨校二部學習。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季鐵中回賓縣紅連保安大隊任政委。1946年起先後任松江軍區哈東一分區政治部主任、松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松江省軍事部長、中共松江省委委員。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43軍124師政委,回國後任東北軍區政治文化幹校校長,後轉任東北軍區工程兵政委,1956年授大校軍銜。1960年被錯劃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轉業到大慶,任工程指揮部副指揮。1963年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工委副書記。1979年平反,調石油部任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1980年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 1982年離休,1985年4月2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9歲。生前著有革命回憶錄《我的一生》。 [1] 
中文名
季鐵中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目錄

季鐵中人物生平

季鐵中,1916年11月生。吉林省(今黑龍江)賓縣人。在中小學時期,受進步師生的影響,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組織了反對本縣教育當局的學潮,發起並組織反日救國讀書會,傳閲進步書刊,開展反日救亡運動。 [2]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共產黨員李西山的培養下,季鐵中於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為黨員。在哈爾濱受訓期間,向李兆麟馮仲雲彙報了賓縣抗日活動開展情況,並接受了回賓縣發動羣眾,堅持抗日的任務。 [2] 
1933年4月,任中共賓縣特支青年委員兼青年團特支書記,負責組織賓縣抗日武裝。1934年參加了趙尚志、張壽鍰(李兆膦)領導的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先後任政治部青年委員、政治指導員。季鐵中在作戰中機智勇敢,與戰友一起多次粉碎日偽軍的“討伐”,襲擊五常堡,參加了大青川突圍。這些對擴大鐵道南以三股流為中心、鐵道北以侯林方為中心的兩大游擊區,作出了貢獻。1935年奉命返回賓縣,組織抗日遊擊武裝。 [2] 
1936年中共賓縣地下組織遭到破壞,季鐵中到吉林工科學校隱蔽,1937年到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後,黨組織派他到冀南石友三部隊做統戰工作。同年10月,在劉大風等領導下,建立了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裝——118師游擊隊。這支部隊後被編入主力部隊東縱一團。季鐵中先後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冀南軍區第四分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過“百團大戰”和冀南地區一些重大戰鬥,以及開闢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他在收編、改編劉相友等土匪武裝的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使很多土匪武裝相繼走上抗日道路。 [2] 
1944年初,季鐵中被派往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從延安重回東北,到賓縣收編偽保安隊,任縣大隊政委,1946年1月,任松江軍區哈東一分區政治部主任。他率部清剿延壽、五常一帶土匪,夜以繼日地戰鬥在深山密林裏。1947年調任松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松江省軍事部長、中共松江省委委員。他在主持松江省軍事工作中,積極配合地方進行土地改革,建立新政權和組建民兵隊伍,為建立解放戰爭鞏固的後方根據地,做了大量工作。美帝國主義侵朝戰爭爆發後,積極響應中央“抗美援朝”的號召,於1950年被調任42軍124師政委,赴朝作戰。協同師長指揮了黃草嶺阻擊戰以及寧遠、洛寧裏等戰鬥。在朝鮮戰場,參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歸國後,任東北軍區政治文化幹校校長,後轉任東北軍區工程兵政委。 [2] 
1960年季鐵中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由部隊轉業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任工程指揮部副指揮。到任後,他把行李搬到一大隊一中隊,和工人吃住在一起。工作中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在施工的緊張階段,和工人一起,揹負肩扛磚瓦砂石到現場。對工程的指導具體,要求嚴格,保證了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出色地完成了油庫、泵站、井口安裝、管道敷設等多項基本建設施工任務。對職工生活十分關心。當時正值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為了讓職工、家屬吃得飽、睡得暖,經常下食堂研究改善伙食,深夜冒雨查訪職工住房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羣眾讚譽他説:“老八路作風在石油會戰中得到了發揚”他領導的工程指揮部曾被譽為善於打硬仗的“石油野戰軍”。 [2] 
1963年底,季鐵中的右傾機會主義的問題得到了甄別,被調任大慶煉油廠副廠長。他和其他領導人一起,一面抓新裝置的建設和投產,一面抓職工的思想和技術培訓。自己也堅持學科學技術,力爭由外行變為內行。 [2] 
1964年,季鐵中調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後任工委副書記。在主持油田政治工作期間,堅持深入基層,為加強石油隊伍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作了不懈的努力。十年動亂期間,遭到殘酷迫害。他在主持油田生產部工作時,同輕視、排斥知識分子,踐踏科學技術,打擊迫害革命於部的極“左”路線,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有效地調動了廣大科學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在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為油田持續高產5000萬噸奠定了基礎。 [2] 
1979年徹底平反後,季鐵中調石油部任黨組成員,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任國家石油部副部長。1982年離休後,時時關心石油工業發展。在病重住院時,經常瞭解石油生產情況。1985年4月23日病逝於北京,享年69歲。生前著有革命回憶錄《我的一生》。 [2] 
參考資料
  • 1.    松花江地區志編輯部.松花江地區志.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1043-1044
  • 2.    黑龍江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 第七十六卷 人物誌.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75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