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藂

鎖定
孔藂(cóng)(?—前172年),名字一作“孔聚”。西漢開國徹侯之一。秦二世二年/前元年(前208年) [15]  ,孔藂追隨劉邦起兵,歷任執盾左司馬將軍等職務。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時蓼侯。在位三十年去世,諡夷。 [14] 
全    名
孔藂(cóng)
別    名
孔聚,孔將軍
諡    號
封    號
蓼侯
所處時代
秦朝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72年
侯第位次
第30位

孔藂人物生平

孔藂歷戰有功

秦二世二年/前元年(前208年),孔藂以執盾的職務在碭縣加入劉邦陣營,其後升任左司馬 [1]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孔藂隨同劉邦進入漢中郡就國,又擔任將軍,以都尉的職務攻打項羽,隸屬韓信指揮,軍功足以封侯。 [2] 

孔藂垓下合陣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劉邦召集韓信、彭越等諸侯進兵 [3] 劉賈英布周殷等也率軍彙集在垓下 [4]  漢王劉邦和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先鋒部隊由齊王韓信統領 [5]  ,韓信率領三十萬大軍與楚軍正面對陣,孔將軍孔藂為左翼,費將軍陳賀為右翼,劉邦在其後,將軍周勃柴武在劉邦的部隊之後。楚軍由項羽統領,人數約有十萬。韓信先率前鋒與項羽交鋒,作戰不利,向後退卻。孔藂、陳賀從左右兩邊縱兵夾擊,楚軍失利,韓信乘勢再次攻上去,大敗楚軍於垓下。 [6] 
五軍陣示意圖 五軍陣示意圖

孔藂受封徹侯

漢高帝六年正月丙午日(公元前201年3月6日),孔藂被正式定封二十等爵制中最高等的徹侯爵位,侯號為“蓼侯”,其受領的食邑户數史料缺載,在西漢開國功臣列侯中排名第三十位。 [1] 
孔藂的侯爵歷經漢高祖時期七年,漢惠帝時期七年,漢高後時期八年,漢文帝時期八年,總計在位三十年。漢文帝前元八年(前172年),孔藂去世,諡“夷”。 [2] 

孔藂侯國世系

蓼侯國,封地在漢初蓼縣,地址在今山東省利津、博興縣間。 [7] 
蓼侯國世系
蓼侯(前201年—前126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一世
蓼夷侯
孔藂
30年
前201年-前172年
食邑户數失考
二世
蓼侯
孔臧
46年
前171年-前126年
孔藂子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1]  [2]  [8]  [9] 

孔藂親屬成員

  • 兒子:孔臧漢文帝前元九年(前171年),繼承侯爵;在位45年,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由於行駛衣冠車的南陵橋毀壞,衣冠車沒辦法經過,由此追究擔任太常的孔臧的管理責任,免去爵位,撤除侯國
  • 孫子:人物失載。
  • 曾孫:人物失載。
  • 玄孫:孔宣,居住在長安,爵位為公士元康四年(前62年),漢宣帝下詔孔宣復家,世代免除賦税徭役。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1]  [2]  [8]  [9] 

孔藂史料記載

西漢陸賈·《楚漢春秋 [10]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11]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12] 
東漢班昭·《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 [13]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蓼。【侯功】以執盾前元年從起碭。以左司馬入漢,為將軍,三,以都尉擊項羽,屬韓信,功侯。【高祖[十二]】[七]六年正月丙午,侯孔藂元年。【孝惠[七]】[七]。【高後[八]】[八]。【孝文[二十三]】[八][十五]九年,侯臧元年。【孝景[十六]】[十六]。【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太初元年盡後元二年[十八]】[十四]元朔三年,侯臧坐為太常,南陵橋壞,衣冠車不得度,國除。【侯第】三十。
  • 2.    班昭·《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蓼夷侯孔聚。【侯狀户數】以執盾前元年從起碭,以左司馬入漢,為將軍,三,以都尉擊項籍,屬韓信,侯。【始封】正月丙午封,三十年薨。【位次】三十。【子】孝文九年,侯臧嗣,四十五年,元朔三年,坐為太常衣冠道橋壞不得度,免。【孫】孫。【曾孫】曾孫。【玄孫】元康四年,聚玄孫長安公士宣詔復家。
  • 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 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漢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數縣。六年,布與劉賈入九江,誘大司馬周殷,周殷反楚,遂舉九江兵與漢擊楚,破之垓下。
  • 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
  • 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 7.    馬孟龍.《西漢侯國地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第372頁
  • 8.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759頁
  • 9.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438-439頁
  • 10.    新語校注●附錄二●楚漢春秋佚文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1]
  • 11.    三家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1]
  • 12.    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表格)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1]
  • 13.    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1]
  • 14.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105頁
  • 15.    宋·吳仁杰《兩漢刊誤補遺》 :仁杰曰:漢紀二年,沛公將碭郡兵西,灌嬰以中涓從,按嬰侯狀從起碭與孔藂同,則前元年謂胡亥之二年,非元年也。 是歲,後九月,楚懷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武安侯,方高祖之起,沛父老迎以為令耳,徒以楚制故稱公,至是封武安,然後始有封爵,列於諸侯,以始封之歲稱元年,固其所也。 其後王漢中,乃以復至霸上之年為漢元年,故謂胡亥二年為前元年者,所以別漢元年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