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子路問津處

鎖定
子路問津之事,《論語》《史記》等書均有記載。然“津”在何處? 歷來分歧較大,有武漢新洲、山東魚台縣桀溺裏、河南柘城縣劉家溝、河南羅山縣子路鎮子路湖畔、河南新蔡縣關津鄉等多種説法。 [3] 
歷代學人不辨《史記·孔子世家》中“去葉反於蔡”五字為衍文,反而處處為這五字辨解,故導致出現多個“子路問津”處。魯哀公六年( 前 489) ,孔子自從( 下) 的都城州來( 今安徽鳳台縣) 出發,前往楚國都城( 今湖北江陵) ,途徑邾城( 今湖北武漢新洲區) ,為匡人所圍困,孔子使子路問津。“子路問津”事反映了孔子當時內心的矛盾與痛苦,其地在今武漢市新洲區舊街孔子河村孔子山南麓。 [3] 
中文名
子路問津處
位    置
武漢市新洲區舊街孔子河村孔子山南麓 [3] 

子路問津處簡介

子路問津處 子路問津處
一,新蔡城南二十餘里的關津,據説是當年子路問津處,那裏臨河的東岸,還有依稀可見“問津處”三字的古碑一座。
二,子路問津處並不僅在汝河南岸的新蔡,經過查找,在淮河南岸的信陽羅山縣也有一個叫子路村,村南有兩河交匯處。據傳為當年子路問津處。 [1] 

子路問津處地理位置

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孔子使子路問津石碑 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孔子使子路問津石碑 [4]
一,河南新蔡縣“問津處”位於新蔡縣城南五公里的關津鄉關津集南首,106國道西側。距106國道10餘米。進出便利,距駐馬店市107公里,距 查岈山風景區130多公里,距薄山湖風景區120多公里,距銅山風景區160多公里。
二,河南省羅山縣“問津處”位於羅山縣子路鎮子路湖畔。

子路問津處人文歷史

新蔡“子路問津處”
問津處原建有問津台,立有子路問津碑,子路問津碑為青石,碑闊50公分,高2米餘。刻有“子路問津處”五個楷字。子路問津原為楚昭王始以紀念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為魯昭公二十年,即前522年,實誤),孔子應楚聘由葉至楚,楚昭王不用,孔子由楚返蔡,遇長沮傑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打聽渡口焉而築,明萬曆四十四年知縣王廷俊重築台址,復建祠廟。由於明末兵焚,問津台倍受其害,至清乾隆五年知縣王大呂到新蔡就任時,已經是曠野蕭條,“問津之碑猶在,問津之台尚存,而片瓦無存”了。於是王公望古情深,聞風追憶,決意沿前代舊制,重修新台,遂議立問津台製:“台高數丈,周圍砌以磚石,四面而方三丈”,台上修殿坊亭閣,拱橋幽雅,金魚泍池;庭院內外遍植奇花異草,翠竹蒼松,碧槐綠柳。 [2]  此次王公所修之台,局勢雖小於舊制,然而小巧玲瓏,古樸幽雅,妙趣橫生,亦足以令人神往了,怎奈制度已定,宅兆已卜,即待興工,而王公大呂卻升遷去任,苦心未果,自此,後世再無繼修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