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子路初見第十九

鎖定
《子路初見第十九》是春秋孔子創作的文言文,出自《孔子家語》。
作品名稱
子路初見第十九
作    者
孔子
創作年代
春秋
作品出處
孔子家語
文學體裁
文言文

子路初見第十九作品簡介

子路初見第十九是《孔子家語》第十九篇。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後序》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為《孔安國序》,後半部分內容為安國以後人所寫,故稱之為《後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於《家語》的《奏言》。

子路初見第十九作品原文

子路初見第十九
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哉?”
子路曰:“學豈有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⑧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子路將行,辭於孔子.子曰:"贈汝以車乎?贈汝以言乎?"子路曰:"請以言."孔子曰:"不強不達,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失禮,慎此五者而矣."子路曰:"由請終身奉之.敢問親交取親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長為善士而無犯若何?"孔子曰:"汝所問苞在五者中矣.親交取親,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長為善士,而無犯於禮也."
孔子為魯司寇,見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見之.宰予進曰:"昔予也常聞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則弗動,今夫子之於司寇也日少,而屈節數矣,不可以已乎?"孔子曰:"然。魯國以眾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則將亂也,其聘我者,孰大於是哉."魯人聞之曰:"聖人將治,何不先自遠刑罰,自此之後,國無爭者."孔子謂宰予曰:"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在於耳,故政事莫如應之."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與宓子賤偕仕.孔子往過孔篾,而問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對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龍,學焉得習,是學不得明也;俸祿少饘粥,不及親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弔死問疾,是朋友之道闕也。其所亡者三,即謂此也."孔子不悦,往過子賤,問如孔篾.對曰:"自來仕者無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誦之,今得而行之,是學益明也;俸祿所供,被及親戚,是骨肉益親也;雖有公事,而兼以弔死問疾,是朋友篤也。"孔子喟然,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則子賤焉;取此."
孔子侍坐於哀公,賜之桃與黍焉.哀公曰:"請食."孔子先食黍而後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為食之也."孔子對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穀之長,郊禮宗廟以為上盛,果屬有六而桃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廟,丘聞之,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之下者,是從上雪下,臣以為妨於教,害於義,故不敢."公曰:"善哉."
子貢曰:"陳靈公宣淫於朝,泄治正諫而殺之,是與比干諫而死同,可謂仁乎?"子曰:"比干於紂,親則諸父,官則少師,忠報之心在於宗廟而已,固必以死爭之,冀身死之後,紂將悔寤;其本志情在於仁者也;泄治之於靈公,位在大夫,無骨肉之親,懷寵不去,仕於亂朝,以區區之一身,欲正一國之淫昏,死而無益,可謂捐矣.詩云:'民之多闢,無自立闢.',其泄治之謂乎."
孔子相魯,齊人患其將霸,欲敗其政;乃選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飾而舞容璣,及文馬四十駟,以遺魯君。陳女樂,列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之再三,將受焉;告魯君為周道遊觀,觀之終日,怠於政事。子路言於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魯今且郊,若致膰於大夫,是則未廢其常,吾猶可以止也."桓子既受女樂,君臣淫荒,三日不聽國政,郊又不致膰俎,孔子遂行。宿於郭,屯師以送曰:"夫子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人之謁,可以死敗。優哉遊哉,聊以卒歲.'"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勝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辭,而智不充其辯.孔子曰:"里語雲:'相馬以輿,相士以居,弗可廢矣.'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長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勝焉."
孔篾問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憂."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補其所不備.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患,惟智者有之." [1] 

子路初見第十九分段註解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一

原文
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①可及哉?”
子路曰:“學豈①有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②,操弓不反檠③。木受繩則直,人受諫④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⑤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⑥。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⑦,鏃而礪之⑧,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註釋:
①豈:通“其”,代詞,可以解釋為大概。 豈(另一個):表示反詰語氣,相當於“難道”。
②不釋策:不放下馬鞭子。
③操弓不反檠(qíng):射手操持在手裏的弓是已經矯正好了的,不再用檠來校正。檠:校正弓的器具。
④諫:直言規勸,批評。
⑤揉:通過人力加工,把曲的變直,直的變曲。
⑥達於犀革:達,透。射穿犀牛皮。 犀革:犀牛皮製品。
⑦栝(guā)而羽之:給箭栝裝上箭羽。 括:箭尾。
⑧鏃(zú)而礪之:裝上磨鋒利的箭頭。 鏃:箭頭。礪,磨礪使鋒利。
通俗解釋
子路最初見教於孔子的時候,孔子問:“你的愛好特長是什麼”子路回答説,:“我喜歡長劍。”孔子説:“我不是問這個,只是以你的能力興趣,而加之以聖賢的學問,難道(別人)還能比得上嗎。”
子路問道:“學習聖賢學問有什麼好處?”孔子回答道:“君王如果沒有敢進諫的大臣,政事就會有錯失,讀書人如果沒有能夠指正自己缺點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駕御沒有馴服的狂馬就不能放下馬鞭子,操持在手上的弓是已經矯正好的,不能臨用再矯正。木材依據墨繩砍斫所以能挺直,人能接受勸諫就不失聖賢的智慧。接受尊崇聖賢的學問道德經驗的人,誰不是順利而有成?毀滅仁義,厭惡讀書明情理之人,自己一定和刑罰接近。所以君子不能夠不學習聖賢。”
子路説:“南山有竹子,不要揉捏自然筆直;斬斷了使用,可以穿透犀牛皮。根據這個現象來説,何必一定要學習?”孔子説:“給竹子的尾部裝上羽毛,前面安上鋒利的箭頭,那麼他能射透得不是更深嗎?”子路再三禮拜孔子,説道:“恭敬的接受教誨。”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二

子路將行,辭於孔子。子曰:“贈汝以車乎?贈汝以言乎?”子路曰:“請以言。”
孔子曰:“不強不達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②,不恭失禮。慎此五者而已。”
子路曰:“由請終身奉之。敢問親交取親③若何?言寡可行④若何?長為善士而無犯若何?”
孔子曰:“汝所問苞⑤在五者中矣。親交取親,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長為善士而無犯,其禮也。”
註釋
①不強不達:不努力堅持就達不到目的。
②不信無復:不講信用別人就不會再相信。論語: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即信念和道義接近,言語就可以落實在實際生活中。
③親交取親:親交:親朋好友的交往。取親:取得親人的信任。
④言寡可行:言簡意賅,可以實行。
⑤苞:通“包”,包含。
通俗解釋
子路學成將要出行離開,向老師告辭。孔子説:“是贈送你車呢還是送你幾句話?”子路説:“請老師教誡以言。”
孔子説:“不努力精進就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不勤勉操勞就不會成功,不忠實就沒有人親近,不守信用,妄語不信服於道義,那麼人們就不會有第二次的相信你。不恭敬就失去了禮義的精神,徒有形式。敬慎的實行這五條罷了。”
子路回答説:“我請求終身奉行這五條。請問老師親朋的交往,能得親情,要怎樣才好?怎樣才能不費言辭而能推行於人?長久的做善士,不會相互的冒犯,要怎樣做?”
孔子説:“你問的問題就包含在我送給你的五句話裏面。親朋的交往,取得親交的親情真心,是自己的忠實。不費言辭,人皆敬而行之,這是自己的信念接近於道義,誠信。長久的為善士,相互間不會冒犯,這是遵循禮義的結果。”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三

原文
孔子為魯司寇1,見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見之。
宰予進曰:"昔予也常聞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2則弗動。今夫子之於司寇也日少,而屈節數3矣,不可以已乎?"
孔子曰:"然。魯國以眾相陵4,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則將亂也;其聘我者,孰大於是哉。"
魯人聞之曰:"聖人將治,何不先自遠刑罰。" 自此之後,國無爭者。
孔子謂宰予曰:"違山十里,蟪蛄5之聲,猶在於耳,故政事莫如應之."
註釋
1 司寇:掌管刑獄、法紀等事。後世作刑部尚書。
2聘:聘問,主動請教。
3數:數次,屢次,多次,頻繁的。
4陵:山陵,引申為在其之上,比喻欺凌,侵凌。
5蟪蛄:從蟲,知了。領導好比是山,蟪蛄的叫聲比喻領導的言行,為眾人所矚目。
通俗翻譯
孔子做魯國的司法部長,去拜見領導季康子,季康子不高興。孔子又去見季康子。
孔子的學生宰予説:“我過去常常聽老師您説過,在位的王公大臣如果不是主動的來請教,就不應該妄動。如今先生您被任命為司寇還沒有幾天,卻屈節求見領導多次了,您老人家就不能省省心停停嗎?”
孔子説:“是有這個道理。但是魯國的民風以眾陵寡,以強欺弱;憑着武力相互的侵暴的時間已經很就了;但是執政的人不能夠教化治理,那麼今後國家就免不了要大亂;現在國家讓我來治理,王公以禮聘任我,有比這個更大的禮遇和信任嗎?”
魯國人聽了孔子的回答後説:“聖人將要治理國家了,我何不先約束自我,自遠刑罰。”
打這以後,自從孔子在政,魯國沒有爭權奪利的百姓。
於是孔子對學生宰予説,離開了高山十里路,高山上的知了的叫聲,還在耳畔迴響。高山好比領導,百姓們都盯着領導偶像們的言行,所以政事就是以身作則,上有好,下必有應,沒有比這個榜樣的影響更直接的了。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四

原文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與宓子賤偕仕.
孔子往過孔篾,而問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對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龍1,學焉得習,是學不得明也;俸祿少饘2粥,不及親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弔死問疾,是朋友之道闕3也。其所亡者三,即謂此也."孔子不悦。
往過子賤,問如孔篾.對曰:"自來仕者無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誦4之,今得而行之,是學益明也;俸祿所供,被及親戚,是骨肉益親也;雖有公事,而兼以弔死問疾,是朋友篤5也。"
孔子喟然,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則子賤焉;取此."
註釋
1 龍:一條長龍,比喻要處理的事情不斷。
2 饘:從食,吃。
3 闕:缺。
4 誦:讀誦,背誦,學習。
5 篤:厚,交情厚。
通俗翻譯
孔子兄長的兒子有一個叫孔篾的,和孔子學生宓子賤一起做官。
孔子外出途中經過孔篾家,問孔篾道:“自從你做官,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孔篾回答説:“我沒有得到什麼,倒是失去了三樣東西。第一,政事象一條龍一樣的不曾間斷,所學聖賢之道怎麼能夠温習實踐,這就是所學不能夠顯明落實。第二俸祿工資少,自己家也是喝粥餬口,不能夠賙濟親戚,所以骨肉一天天疏遠。第三,公事多而且緊急,沒有時間弔問死者,慰問病苦,所以朋友的交情也缺失了。我丟失了三樣東西,就是説的這個。”孔子聽了,有點不高興。
前往經過學生宓子賤,問了同樣的問題。宓子賤回答説,自從我做官為人民服務以來,我沒有失去什麼,倒是得到了三樣東西。開始我在老師那裏學習,從背誦古聖經典開始,如今得以實踐,這是我的所學更加明白清晰;所得工資俸祿供養親戚,因此骨肉更加親密;雖然有公事,同時不忘記弔問死者,慰問疾苦,所以朋友的交情更加篤實。
孔子感嘆,評價學生宓子賤道:“這個人真是君子啊!誰説魯國沒有君子,宓子賤就是啊,宓子賤可取為榜樣啊!”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五

原文
孔子侍坐於哀公,賜之桃與黍焉.哀公曰:"請食."孔子先食黍而後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公曰:"黍者所以雪1桃,非為食之也."孔子對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穀之長,郊禮宗廟以為上盛2;果屬有六而桃為下,祭祀不用,不登3郊廟。
丘聞之,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之下者,是從上雪下;臣以為妨4於教,害於義,故不敢。”
公曰:"善哉."
註釋
1 雪:白也,揩拭乾淨。
2 盛:音cheng,二聲。盛滿,裝滿。
3登:上也,獻也。
4 妨:阻礙,於義有害。
通俗解釋
孔子陪坐於魯哀公之側,哀公賜予孔子桃子和黍米。哀公説:“請吃吧。”孔子先吃黍米後吃甜蜜的桃子,哀公左右的人都掩着口笑孔子。
哀公説:“熟的黍米是用來搽乾淨桃子用的,不是用來吃的。”孔子回答説:“我是知道的。但是黍米在五穀中排第一,就象是五穀的領導一樣,祭祀上帝的郊禮和在宗廟中祭祀祖先,都有盛得滿滿的黍米獻上;而水果之屬常見的有六種,桃子是排在最下面的一種,雖然味道甜蜜,而祭祀時是不使用的,不能登宗廟大雅之堂。
我聽説,君子用輕賤之物把貴重的東西揩拭乾淨,沒有聽説過用貴重之物把微賤之物搽乾淨。現在君主您用最貴重的五穀之長,搽拭果類中的下品,臣認為妨礙於教化,傷害道義,所以不敢這麼做。”
魯公讚歎道:“説得好啊。”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六

原文
子貢曰:"陳靈公宣淫於朝,泄治正諫而殺之,是與比干諫而死同,可謂仁乎?"
子曰:“比干於紂,親則諸父,官則少師1,忠報之心在於宗廟而已,固必以死爭之;冀身死之後,紂將悔寤2其本志情在於仁者也。
泄治之於靈公,位在大夫,無骨肉之親,懷寵不去,仕於亂朝;以區區之一身,欲正一國之淫昏,死而無益,可謂捐3矣。
詩云:'民之多闢4,無自立闢5.',其泄治之謂乎.”
註釋
  1. 少師:小老師,比干的地位是少師,等於皇帝的顧問。
  2. 寤:醒,比喻醒悟。
  3. 捐,捐棄,拋棄。
  4. 闢,僻,偏僻,邪僻。
  5. 闢,從屍口,屍,祭神時的神主;從辛,法也。闢,法度。
通俗翻譯
學生子貢説:“陳國的靈公君臣公開在朝堂上宣揚炫耀他們邪淫的行為,大夫泄治正直的勸諫,被陳靈公默許殺害。這個行為和商朝的比干勸諫商紂王而被殺,是一樣的,都可以算得上是仁德嗎?”
孔子回答道:“比干和商紂王,是紂王的宗親叔父,在朝為官是紂王的顧問,忠心報國的心,同在宗廟,有共同的祖先;所以看到商朝的淪落,一定會以死勸爭。希望以自己的死,以後紂王會後悔,慢慢的醒悟。他本來的心志感情就在於挽救整個的商王朝,這個大心就是仁。
而泄治和陳靈公的關係,他是普通的大夫,和靈公沒有骨肉的親情;感懷靈公的寵愛,捨不得丟棄俸祿離開,在亂朝惡政下為官;以自己區區渺小的一身,想要矯正整個國家的昏亂邪淫的風氣;結果被權貴害死,死了對國家人民也沒有益處,可以説是白白捐棄了生命。”
詩經上説:“自古人類社會就有很多邪僻的風俗和習氣,沒有誰能夠自主的有正氣法度,自守規矩。這是説的大夫泄治是個自守法度有所不為的人,這一點要肯定。”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七

原文
孔子相1魯,齊人患其將霸,欲敗其政;乃選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飾而舞容璣2,及文馬四十駟3,以遺魯君。
陳女樂,列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之再三,將受焉;告魯君為周道遊觀,觀之終日,怠於政事。
子路言於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魯今且郊,若致膰4於大夫,是則未廢其常,吾猶可以止也."
桓子既受女樂,君臣淫荒,三日不聽國政,郊又不致膰俎5,孔子遂行。
宿於郭,屯師以送曰:"夫子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人之謁6,可以死敗。優哉遊哉,聊7以卒8歲.'"
註釋
1 相,輔佐。
2 璣,從玉,美玉。
3 駟,輛,四馬一車。
4 膰:從月,月,肉也,祭肉,古人祭祀是某些精神的象徵。
5 俎:形如肉在板上,祭祀獻神。
6 謁:請求。
7 聊,且,聊且。
8 卒,終。
通俗解釋
孔子輔佐魯國,齊國人擔心魯國強大,將來會稱霸。於是挑選經過調教的美女八十人,穿上華麗的衣服,能歌善舞,儀容如璣似玉。還有文秀好馬四十乘,贈送給魯國國君。
齊國使臣在魯國國都城牆南面的高門外面,陳列女子樂隊文工團,文繡好馬。魯國執政季桓子再三的微服前往觀看,打算要接受齊國的饋贈。季桓子報告魯國國君,在大道廣場表演,遊戲觀賞,魯國大夫整日的觀看錶演,荒怠了政事。
學生子路看到這種情況後對孔子説:“老師您可以辭官出走了。”孔子回答道:“魯國現在就要舉行祭祀上帝的郊祀,如果魯國的主政任然分送祭祀天地的祭肉給大夫,説明沒有廢除治國常道,我還是可以留下來發揮作用。”
季桓子已經接受了齊國的糖衣炮彈女子樂隊,君臣淫樂荒蕪政事,三天不聽國理政;郊祭以後也不贈送大夫祭祀天地的祭肉,孔子於是決心出行。
孔子夜宿城門外,魯國大眾聚集送別孔子,對孔子説:“先生不要怪罪我們。”孔子説:“我唱唱歌可以嗎?”於是孔子唱道:“那女樂婦人的嘴,可以逼迫賢聖出走;那婦人的請求要求,可以讓國家衰敗死亡。我倒可以悠遊自在,聊且終歲。”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八

原文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勝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辭,而智不充其辯.
孔子曰:“裏1語云:'相馬以輿2,相士以居,弗可廢矣.'
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長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勝焉."
註釋
1 裏:里巷。里語,諺語。
2 輿,車。
通俗講解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貌理念和思想,而他的行為不勝任其心貌理念。宰我有文雅之言辭,而他的智慧不能充分的明辯是非得失.孔子曰説:“民間的諺語説:‘看馬的好壞不能光看外表,要看馬拉車的本事;觀察士人的品德要看他平時居處待人接物;看內在不看外表這個道理不能廢除。’
憑藉容貌取人,不顧其行,失誤在澹台子羽身上。光憑言辭的美妙取人,不顧其內在的智慧,失誤在宰予身上。”
孔子説:“君子因為他有所不能,所以敬畏賢能;小人因為他自己不能,所以他不信任嫉妒有能耐的人。所以君子的心胸,從善如流,助長別人的才幹;小人好競爭,抑制別人的才能,爭取自己的勝利和眼前的利益。”

子路初見第十九段落九

原文
孔篾問行己1之道.子曰:"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憂."
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2其所不能,補其所不備.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患,惟智者有之."
註釋
1 行己:自己如果行動,比喻自我實現理想之道。
2 攻:治玉,理也。
通俗解釋
孔篾問孔子實現自我的道路,孔子説:“知道了道理不去實踐,不如不知道的好;相互的親近但是不能相互的信任,互懷猜忌,不如不接近的好。快樂寬裕到來的時候,快樂自在但是不要驕人傲物;禍患到來的時候,思索解決之道,不要過分的憂鬱。”
孔篾問:“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道理嗎?”孔子説:“修養鑽研自己所不能,彌補自己不完備之處。不要以自己所不能不覺悟的地方,迷惑干擾別人;也不要以自己所能驕人傲物。整天的説話,而不會給自己留下憂患;終日行動有為,而不給自己留下隱患;只有智慧的人有這個本事。”

子路初見第十九要點導引

這則短文通過孔子與其弟子子路的對話生動而深刻的説明了學習的重要性,指出了學習功效,也是對學生的指引與勉勵。
文中以加工後的箭與現成的竹竿比較作喻,深入淺出的説明了努力學習必有進步的道理,從而突出了學習在人們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意義。
文中以孔子與子路的對話展開情節,因此敍述具體生動,人物特點鮮明,同時增強了趣味性與感染力。

子路初見第十九作品評析

這一篇也是由多章組成。“子路初見孔子”章,批評學習無益的觀點,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子路將行”章,孔子教導子路要做到強、勞、忠、信、恭五點,基本是道德説教。

子路初見第十九啓示

天賦固然重要,但後天的學習和努力同樣重要。兩者加在一起,就是錦上添花,好上加好了。此外,若引申出“不能驕傲自滿,應該時刻鞭策自己,更進一步”的意思也説得過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