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子游

(孔子弟子)

鎖定
子游,(公元前506~?)孔子弟子。春秋末吳國人(亦説魯國人)。姓言,名偃,字子游。 [1] 
本    名
子游
所處時代
春秋
人物生平
為人行事不拘小節,與人相處反對嘮叨。在孔門弟子中以“文學”著稱,且主張用教化的辦法來治理社會。曾任魯國武城宰,為了貫徹孔子“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的主張,便在武城以禮、樂教人,使境內有絃歌之聲。以後他收徒講學,其弟子成了戰國時期一重要學派——子游氏之儒。據郭沫若考證,反映“大同”社會理想的《禮記》一書的《禮運》篇,就是“子游氏之儒”的經典(《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唐開元八年(720),詔為“十哲”之一,配享於孔廟。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吳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為“丹陽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改封為“吳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稱為先賢言子。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