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婆媳巖

鎖定
婆媳巖——患難婆媳生死情,海壇島海濱一個鄉村,山上有一塊真像媳婦揹着婆婆的岩石,稱為“婆媳巖”。
浙江省縉雲縣城東行四公里的周村後山上,有兩塊巨大的岩石,一塊酷似年逾花甲的老婆婆,頭梳髮簪,俯首沉思。另一塊象年輕婦女,高高站立在婆婆巖之上的山巔,俗稱婆媳巖。
中文名
婆媳巖
屬    性
岩石
地    區
浙江省
來    源
故事

婆媳巖故事一

婆媳巖 婆媳巖 [1]
浙江省縉雲縣周村後山上有一婆媳巖,隔溪豹獅山上,還有兩塊巨石,一塊象頂轎子,另一塊象位身揹包袱在行走的青年,俗稱舅轎巖。兩組岩石塑像,巧奪天工,為仙都風光大門的第一景觀。
相傳仙都住着一位早年喪夫的婦女,省吃儉用,把兒子扶養成人,娶媳成家,過着幸福晚年。不幸兒子被官府強逼出徵,兒子一走,媳婦對婆婆極為刻薄,終天非罵即打,虐待婆婆,每天要婆婆上山砍柴,燒飯做菜,婆婆吃殘羹剩飯、餓肚過日子。故每天跑到山上,望眼俗 盼兒歸來,媳婦在山前阻擋婆婆去路,媳婦如此大逆不道,觸怒上蒼,命雷公徵罰。一日大雨傾盆,雷聲大震,一聲悶雷,將媳婦頭顱擊落山下池塘裏。這日恰巧小舅用轎來接姐姐回孃家,不料河水上漲,過不了河,走出轎門,見姐姐被雷劈死,小舅悲痛之極,隔河觀望。從此,婆媳、小舅和轎子變成石頭。此故事是當地流傳甚廣的尊老教育內容。

婆媳巖故事二

海壇島海濱山上有一“婆媳巖”。有一樁悲悲切切的故事流傳至今。
傳説宋朝的時候,村中有一對窮家夫婦相繼病亡,留下一個不滿週歲的小女潘東梅,由她的姑母收養,表妹如花似玉,表兄聰明英俊,兩人情深要成親。沒想到衙官入村逼税,見到東梅,心生邪念,要娶她為妾;第二天就把彩禮送上門。姑母再三謝絕,管家死纏不休,東梅把彩禮扔出門外。衙官豈肯罷休,第二日一早親自帶領差役前來搶親。表兄出來攔阻,被管家一刀刺死。東梅痛哭一場,尋死不得,冷靜一想:白白死去,誰來報仇?她向衙官要求三點:一要把管家殺頭償命;二要給百姓開倉發糧;三要讓她上山給表兄送葬。如果衙官不答應,她就跳崖而死。衙官搶親心切,一一照辦。可是東梅的悽慘哭聲,使衙官十分掃興,他和差役們溜到山坡另一邊賞景。東梅趁機揹着婆婆向山下逃去。一會,衙官發覺跟蹤追來。正當十分危急的時刻,雷鳴電閃,山崩地裂,衙官和差役全被埋在土中。東梅和姑母變作一塊奇石,酷似媳婦揹着婆婆。後來此石就稱為“婆媳巖”。

婆媳巖故事三

這是縉雲周村一著名景點,叫夫妻石
相傳在龍龍阿狗的年代,縉雲周村有一對夫妻。男的英俊瀟灑,山上幹活是一把好手,女的美貌端莊,把家整理地井井有條。夫妻倆相敬相愛,從不見爭吵,鄰人無不羨慕。但是自從有一天,妻子給山上幹活的丈夫送飯,快到的時候,看到丈夫好像跟鄰地幹活的張寡婦説些什麼,聽又沒聽清,妻子就對他們起了疑心,總懷疑兩人之間有什麼。妻子在外面雖然沒説什麼,但是在家裏就經常質問丈夫和張寡婦的關係。丈夫自然不承認。而妻子也依然不相信。接着家裏就有了爭吵。慢慢地妻子越來越不信任丈夫,怕他山上幹活就和張寡婦有什麼,每次幹活都要跟他去,並且在沒人的時候就會吵嘴。有一次兩人一同到山上摘草藥,説説又爭吵起來了。丈夫站起來説,我要是和那個人有什麼,叫我不得好死!雷公看看死!結果話音未落,天上雷聲轟隆,一道閃電劈過丈夫脖頸,丈夫就化成一塊石頭。妻子當場就驚呆了,跪在了地上説,雷公啊,你這是為什麼,就算他們相好,罪不致死啊!為什麼奪去了我丈夫的命啊。天上忽然顯示了雷公之像。雷公説,哎呀打錯了。我剛剛在睡覺,忽聽有人叫雷公看看死,我就把雷朝他打下來了,原來我打錯了。對不起啊。妻子聽了,亦當場石化。雷公羞愧,後來調查此事前因後果,託夢告訴了周村村民。而周村村民以此為戒,從此夫妻相愛不猜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