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遠樓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威遠樓,又名雄鎮樓、鐘鼓樓,位於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東大街以西100米處,佔地面積459平方米,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 [4] 
威遠樓為磚基三層木樓,通高26米,座基高11米,樓高15米,長27米,寬17米。一樓有廊柱24根,三樓均為正面飛檐,檐下斗拱彩繪102朵,結構嚴謹,造型雄偉,為歇山屋頂式建築;威遠樓反映出古代工藝技巧、藝術風格,凝結了古代人民智慧,是隴西縣標誌性建築之一。 [1]  [5] 
1963年2月11日,威遠樓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威遠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威遠樓
外文名
Weiyuan Tower
地理位置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東大街以西100米處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459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00—16: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457-3-755

威遠樓歷史沿革

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宰相韓琦在古渭州地修築古渭砦城,並於砦東一里東北坊建一瞭望譙樓,取名威遠樓。 [1] 
元中統二年(1261年),汪世顯父子將譙樓移至城中(即今址),築台建樓三楹。 [1]  [3] 
元至正元年(1341年),造銅壺滴漏置於威遠樓上,在夜間擊鼓報更,俗稱鼓樓 [1]  [5] 
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威遠樓,將樓由3楹擴建為5楹,更名為雄鎮樓,樓陽陰兩面,各高懸“鞏昌雄鎮”“聲聞四達”巨匾。 [1] 
明永樂初年,威遠樓上的銅壺被損壞,失去一耳。 [1] 
明天順八年(1464年),知府崔達命工重修,完竣後滴漏,時辰更點準確無誤。同時,並制一鼓相配合,夜以擊鼓報更,故又稱鼓樓。 [1]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兵部員外郎邵可立、會議行副將劉孔胤重修威遠樓。 [11]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重刻五嶽真形圖碑文於威遠樓上。 [1]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台使金某重修威遠樓。 [13]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吏部文選司出守鞏昌府事陳廷綸倡導,進行擴建,複名威遠樓。 [1]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鞏昌府知府唐樹義籌資修葺威遠樓,丹塗彩繪,在樓台東南角置石晷,並將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所鑄銅鐘置於樓台。 [1]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鞏昌府知府楊廉重修威遠樓。 [13]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寇向威遠樓投放炸彈,威遠樓遭到破壞。 [12] 
1958年,隴西縣人民政府維修威遠樓,並在樓頂大殿外南側另造鐘亭,將鍾懸架於其間。 [9] 
威遠樓

威遠樓建築格局

建築結構
建築結構(5張)
威遠樓坐西朝東,佔地面積459平方米。為磚基三層木樓,分基座與樓體二部分,通高26米。基座為梯形,高11米,長27米,寬17米,中間闢東西向券拱門,西設階樓台級直通基頂。木樓高15米,歇山頂。一層面闊7間,進深3間,周圍有迴廊,東西各闢四窗,對開一門;第二層面闊5間,四面皆窗,出平座欄杆,樓內有梯可上。第三層樓面闊5間,四面皆窗,平身科、柱頭科五踩斗栱,重栱雙下昂,卷殺弧線,裏轉出雙杪,無昂並計心,角科如意鬥,栱眼板繪隴西八景。 [4]  [6] 

威遠樓文物遺存

  • 重修銅壺滴漏碑
“重修銅壺滴漏碑”刻記:壺高一米,形似茶壺,左右有耳,天池內盛水,水滴計時,絲毫不爽。 [1] 
  • 銅鐘
銅鐘銅質純淨,高2米,直徑1.33米,重約6000公斤。鐘錶層分4格,鑄有“皇帝聖壽萬歲”“重臣千秋”“法輪常轉”“國泰民安”18個大字,下題“大宋丙戌崇寧正月”。題名陰陽文不等,有通遠軍事劉戒朝、散郎通判通遠軍事孫俁、主持聖壽寺定僧體原等。 [1] 
  • 五嶽真形圖碑文
五嶽真形圖碑為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重刻,碑高1.33米,寬0.67米。五嶽圖形下各有注語。下刻“《抱朴子》雲:漢武帝元封二年七月七日夜,西王母親降,見王母巾器中有書卷,紫錦囊盛之,即是斯圖”等語。據地方誌書載:此石刻圖碑是因雷電轟擊而出,石缺一塊是轟脱所致。這塊碑石形似官印信,如品字狀,圖形逼真,是塊難得的石刻畫,有較高的考古價值。 [1] 
  • 匾額
威遠樓一門匾額為“南安北辰”,意即:來到南安福地,巍巍鐘樓就如北極星一樣給你指明方向。二門匾額為“襄武屏翰”,意即:巍巍鐘樓之城垣是一道堅實的屏障,保護着古襄武邑人民安居樂業,平安生活。 [5]  [7] 
  • 清代重修鞏昌郡威遠樓碑
清代重修鞏昌府威遠樓碑為卧碑,存威遠樓北側牆壁。橫寬1.35米、縱高0.32米。碑題“重修鞏昌郡威遠樓記”,楷書。碑文是一篇詩賦,四六對仗,和諧押韻。記述了鞏昌知府唐樹義重修威遠樓的緣起和經過。該碑由楚南王柏心撰寫,著名書法家李朝棟書丹。 [10] 

威遠樓歷史文化

威遠樓相關人物

主詞條:韓琦
韓琦雕像
韓琦雕像(5張)
韓琦(1008年—1075年),北宋中葉著名政治家。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名臣韓國華之子,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仁宗時,歷開封府推宮、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諫,後參與慶曆新政。慶曆五年(1045年),歷出知揚州(今江蘇江都)、鄆州(今山東東平)、定州(今河北定縣)、幷州(今山西太原)等地。嘉祐元年(1056年),召為樞密使,再次進入國家中樞機構。嘉祐三年(1059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此為相達十年之久。他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兩朝顧命,在輔立英宗、神宗,調護兩宮問題上起了重要作用。熙寧八年(1075年)卒,諡忠獻,贈尚書令,禮同開國元勳趙普。著作有《安陽集》50卷。 [8] 

威遠樓相關詩詞

北宋·孟卜《威遠樓》
韓公安撫來秦風,威遠樓築在渭濱。憑眺自看西土月,旌旗已靖朔方塵。 [1] 

威遠樓傳説軼事

  • 積土推鍾
上世紀的威遠樓 上世紀的威遠樓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地方官紳要把重達4噸的銅鐘移到樓上,但由於樓基高10多米,誰都束手無策,一衣衫襤的老農夫在一旁冷笑。郡守見狀便問老農莫非有什麼好法子。老農不冷不熱地回答:我已是土臃到脖子上的人啦,還會有什麼好法子。郡守聞言,恍然大悟,急令人運土堆積,大銅鐘沿着土坡緩緩運到了樓上。 [5]  [7] 
  • 裂縫自合
民國九年(1920年)12月16日的8級大地震中,威遠樓基座裂了一條3寸寬的口子。後來有人在裂縫上打了幾支大螞蟥釘,奇怪的是那裂縫竟慢慢地合上了。現在到威遠樓還可以看見那幾支螞蟥鐵釘。 [5]  [7] 

威遠樓文物保護

威遠樓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威遠樓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3年2月11日,威遠樓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威遠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威遠樓相關事件

2024年2月24日晚23時56分,關某某和陳某某酒後來到隴西縣威遠樓廣場。期間,兩人各手持1支“加特林”煙花朝向威遠樓燃放。經縣文物部門鑑定,隴西縣威遠樓未因此受到損害。 [14] 

威遠樓旅遊信息

威遠樓地理位置

威遠樓位於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東大街以西100米處。 [4] 

威遠樓開放時間

08:00—16:00

威遠樓交通線路

隴西縣內駕車行駛20米到達縣門街,再行駛100米後右轉,行駛300米到達威遠樓。
參考資料
  • 1.    威遠樓  .隴西縣人民政府.2020-04-22[引用日期2022-07-28]
  • 2.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引用日期2022-07-28]
  • 3.    定西市威遠樓簡介  .甘肅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07-28]
  • 4.    本書編委會,甘肅省文化資源名錄 第25卷 建築、自然景觀文化,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10,第113頁.
  • 5.    隴西威遠樓:晨鐘暮鼓示昏曉  .中國園林網.2013-07-26[引用日期2022-07-28]
  • 6.    王莉婭.論古建築保護意識的培育更新——以隴西威遠樓為例[J].絲綢之路,2016,(第18期).
  • 7.    王愛芳.隴西威遠樓[J].絲綢之路,2007,(第7期).
  • 8.    劉思麗. 北宋政治家韓琦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 2009.
  • 9.    吳景山作者,安多藏族地區金石錄,甘肅文化出版社,2014.09,第30頁.
  • 10.    《隴西縣誌》編纂委員會編,隴西縣誌 1986-2005,甘肅文化出版社,2015.12,第883頁.
  • 11.    董耀會主編,秦皇島歷代志書校注 山海關志 清·康熙9年,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05,第13頁.
  • 12.    馬天彩著,甘肅旅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10,第192頁.
  • 13.    汪楷主編,隴西金石錄 下,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12,第187頁.
  • 14.    酒後持“加特林”煙花朝重點文保單位威遠樓燃放,甘肅隴西:2人被拘  .北京商報.2024-02-27[引用日期2024-02-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