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家卓村

鎖定
姚家卓位於市區2公里,是由姚家卓、師馬村、東杜村三個自然村組成的,全村共有538户,8個居民組,勞動力1250名。該村現有黨員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村衞生所1個,標準化小學1個,遊樂廣場兩個。 一年來,該村黨支部、村委會把巷道綠化、淨化,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頭戲。
中文名
姚家卓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地理位置
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
面    積
2876 畝
政府駐地
姚家卓村
電話區號
0359
郵政編碼
044000
氣候條件
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20人
方    言
晉語、中原官話
人均GDP
5828元(2011年)

姚家卓村村情簡介

2011年,該村黨支部、村委會把巷道綠化、淨化,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頭戲,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主要做五項工作:
一、成立村容專業管理隊,保持巷道整潔。該村現有村容管理員5名,道路管理人員2名,他們加強管理,嚴格督查,堅持每兩天打掃一次巷道,清運一次垃圾,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二、加大對村容管理的投資力度。為了調動村容管理員工作積極性,確實把村容管理工作落到實處,2011年村裏拿出13800元用於村容管理員的管理經費,保證了村容管理人員工資,按時足額髮放到位。
三、今春投資5000餘元,對2008年水泥硬化的姚家卓至李店的2180米的鄉環路,以國槐為主體,高標準進行了綠化。
四、建立了農民果品專業合作社。村黨支部、居委會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引導農民依託果品專業合作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截止目前,該村已發展澳洲青苹200畝,香椿103畝,櫻桃8畝,葡萄50畝,柿樹99畝,冬棗81畝,養殖專業户7户。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五、公益事業
1、積極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全村農民參保人數1361人,佔總人數93%。
2、投資15萬餘元,實施城鄉供水工程,解決了村民飲水難問題。
3、投資10萬餘元,安裝節能路燈105盞,實現了村莊亮化。
4、村衞生所達到甲級衞生所標準。

姚家卓村惠農資金

為了方便農民羣眾查詢、監督,運城市把強農惠農資金分兩部分在陽光農廉網上進行公開,即:“惠農資金”和“涉農項目”。惠農資金是指直接補貼和發放到農民個人手中的各項資金(物資),主要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沼氣建設、退耕還林、造林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新農合補償、養老保險、醫療救助、五保、低保、救災物資、獨生子女獎扶、退二孩獎扶、能繁母豬補貼、危房改造等方面補貼資金(物資)。
惠農資金主要採取“一卡(折)通”形式發放,在上級財政下撥到縣級財政後,由縣級財政直接撥付到農民羣眾在銀行所開的賬户中,對發放的情況進行及時公開。
運城市陽光農廉網在市、縣、鄉、村主頁面上分別設置了“惠農資金”欄目。查詢人可以根據自己所要查看的內容,登陸市、縣、鄉、村主頁面,點擊“惠農資金”欄目就可進入,在頁面的左邊位置顯示的17類惠農資金項目,點擊要查看的資金項目後進入欄目,頁面的右邊將顯示您要查詢的資金項目公開欄目。村級頁面的查詢,首先打開所要查找的村級農廉網頁面,在頁面的上部位置找到“惠農資金”,點擊後進入即可查看您所關心的各類項目內容。

姚家卓村履職承諾

為切實把“兩委”換屆選舉期間“先定事、再選人”的競職承諾落到實處,我們新一屆“兩委”班子決心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建設經濟發展較快集中區域、社會秩序良好首善之區、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城市的戰略目標,服從領導,服務大局,凝心聚力,加快發展。現在,我們就任職期間的目標任務做出如下公開承諾:
一、黨建承諾
在班子建設上:一要強化學習,堅持自學與集中學相結合,農閒與農忙分段學,理論政策與法律法規、農業技術與致富技能兼顧學,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二要加強團結,遇事勤溝通、多商量,做到方法民主、決策科學。 三要健全制度,嚴格按照各種規章制度辦事。 四要作風務實,經常深入農户,聽民意,訪民情,解民難,密切幹羣關係。 五要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爭創“五好支部”。
在隊伍建設上:一要積極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在大學生村官、復轉軍人、農村經濟帶頭人、務工回鄉創業青年等人羣中,擇優選苗,交任務、壓擔子,實踐鍛鍊,增長才幹。 二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對流動黨員規範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工作,每年至少發展一名新黨員,努力改善黨員隊伍結構。 三要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把村裏的種植能手、養殖能手、農村經紀人、科技帶頭人等各種優秀人才組織起來,“走出去”開闊視野,“請進來”培訓提高,實踐中發揮作用。
在陣地建設上:一要按照“九有、六室、四欄、五配套”標準,配齊配全軟硬件設施,完善提高陣地標準。 二要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作用,使黨員幹部羣眾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先進理念、種養技術和專業技能。 三要堅持“一課三會”制度,積極開展各種組織活動,充分發揮陣地作用。
二、民富承諾
一是團結帶領“兩委”班子,緊緊圍繞鄉(鎮、街道)“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本村實際,理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 二是選準主導產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實施品牌興村戰略,形成農民增收的產業支撐點。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大力實施高效農業。積極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人均收入增速每年不低於15%。 三是認真領會、用足用活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發展壯大本村經濟。 四是教育引導村民識大體、顧大局,搞好土地流轉,支持項目建設,營造文明寬鬆的招商引資環境。 五是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規定,積極兑現落實《計劃生育目標責任書》要求的各項指標。
三、民生承諾
一是搞好巷道硬化、綠化、亮化、淨化。 二是搞好文化體育場所、衞生室、便民連鎖店建設,使羣眾健身、娛樂、看病、購物不出村。 三是搞好農田水利、人畜飲水、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四是落實好新農合、新農保、低收入農户冬季取暖用煤、農村危房改造等各項惠農支農政策。 五是不隨意處置集體資產,促使保值增值。同時,根據羣眾意願,年年都有新項目、年年都有新工程,解決好羣眾期盼的熱點難點問題。
四、民和承諾
一是領導組織村民結合實際制定村規民約,規範村民行為舉止,營造和諧文明村風。 二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充分發揮民調、治保等組織作用,及時排查疏解家庭、鄰里、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村民遵紀守法、和睦共處,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是關注弱勢羣體,讓困難羣眾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讓每位村民得到應有的尊嚴。 四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倡導“八榮八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開展“德孝文化進農家、入社區”活動,通過“好媳婦”、“孝順兒”評選活動,倡導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風氣。 五是充分發揮村級文化活動場所作用,進一步豐富羣眾文化生活。
五、廉政承諾
一是做到廉潔自律,勤政為民,不貪不佔,兩袖清風。二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確保黨員幹部不因違規違紀違法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和法律制裁。 三是加強陽光農廉網絡建設,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做到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接受羣眾監督。 四是堅決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關於農村“兩委”班子規範化管理辦法所制定的八項制度。 五是帶頭執行上級制定的有關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特別是要杜絕大操大辦的歪風邪氣,倡導節約、節儉辦事的良好社會風氣。
六、主動辭職承諾
一是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達不到年增長15%任職承諾要求的,主動辭職。
二是計劃生育各項指標兑現率達不到90%的,主動辭職。
三是因胡作為、亂作為、慢作為、不作為,造成羣眾到市級以上上訪的,主動辭職。
四是主幹之間長期鬧矛盾、不團結,影響正常工作的,主動辭職。
五是班子成員中,有兩名以上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和法律制裁的,主動辭職。
六是年度目標承諾事項完成率達不到80%的,主動辭職。
七、兩委成員要嚴格執行《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
八、將本村黨務、村務、財務及時在陽光農廉網上公開

姚家卓村關注時事

2011年7月1日,姚家卓村黨支部利用遠程教育網絡,認真組織全村黨員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推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保障各項工作穩步落實。
在接到關於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重要講話的通知後,村支委迅速制定方案、下發通知,及早部署安排學習收看工作。全村黨員羣眾收看收聽了大會視頻,在全村形成了高度重視、領導幹部帶頭示範、廣大黨員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
看完視頻後後組織全體黨員召開座談會,把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與本職工作相結合、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與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相結合,談感想、寫體會,切實把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增強在基層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針對農村基層流動黨員較多,以及眼下農忙時節部分黨員無法到遠程教育站點參加集體學習這一問題,村兩委打印了30餘份胡錦濤書記的講話,確保農村基層黨員可以在自己家中也可以學習到講話精神。

姚家卓村任期目標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核心作用,為了保障我村全體黨員能正確行駛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姚家卓村黨支部在徵求廣大黨員意見的基礎上,經支部會議研究並通報全體黨員,制定下段村黨支部屆內任期目標如下:
1、 抓黨建,搞好班子建設,確保全村文明和諧穩定。保證黨員的正常組織生活,鼓勵黨員積極參政議政,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2、 加強學習,搞好精神文明建設,繁榮農村文化,實現有線電視全覆蓋。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掀起精神文明建設新高潮;
3、 搞好民生工程,完成全村巷道硬化全覆蓋工程。
4、 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實現道路綠化全覆蓋。
5、 大搞設施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6、 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確保農村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