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好川遺址

鎖定
好川遺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三仁畲族鄉好川村,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2] 
1997年,農田改造中發現好川遺址,由浙江省考古所組織進行考古發掘,揭露面積約4000餘平方米,清理墓葬80座,出土石器、玉器、陶器1028件(組)。2004年,浙江省考古所又對好川遺址周邊進行考古調查與勘探,並在嶺頭崗原遺址的東北坡發現小型墓葬20座,發掘出土隨葬品60件。好川遺址是浙西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大規模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約4300~3700年曆史。遺址中保留下來的豐富文化遺存提供瞭解讀甌江流域先民生活環境、經濟方式、生存狀況、意識形態諸多方面的信息,為一些重大學術問題如良渚文化的去向、馬橋文化的淵源及相鄰考古學文化的關係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證據。 [3] 
2013年5月,好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好川遺址
地理位置
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三仁畲族鄉好川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5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172-1-17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好川遺址歷史沿革

1997年,農田改造中發現好川遺址,由浙江省考古所組織進行考古發掘。 [2]  [4] 
好川遺址 好川遺址
2004年,在好川遺址東北坡清理小型墓葬20座(平民墓)。 [2]  [4] 

好川遺址遺址特點

好川遺址地處谷間相對平整的崗頂,臨近松陰溪支流忠溪,遺址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墓葬順着山脊沿西北—東南走向分佈於起伏平緩、地面開闊的崗頂中部。頂部二級階地沒有發現墓葬。墓地整體佈局近乎長方形,長約60、寬約30米。按照墓地內部墓葬分佈的密集程度和所處平面位置,墓地略可分成三大片(區)。
好川遺址 好川遺址
北片墓葬分佈相對密集,且出現6組墓葬疊壓打破的現象,但在北片的西南卻有一塊麪積約8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的空白區。西南片墓葬分佈整體狹長,中段較密集規整,兩端稀疏。東南片墓葬稀疏分散,特別是M60獨處一隅,四周空曠。墓葬排列多數整齊有序,並以大墓為佈局的中心,但仍有一些零亂隨意的現象;墓葬間距大小不一,大者相距3米~4米,小者相距很近甚至緊挨。大多數墓坑順着山脊走向開挖,小部分為橫向挖坑。
好川遺址出土文物 好川遺址出土文物
好川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墓坑,大型墓葬隨葬品種類齊全,數量多。小型墓葬,墓坑小,隨葬品少。埋墓位置、墓坑規模、隨葬品組合和數量以及精美程度等方面鮮明強烈的反差表明它們代表着不同的社會階層。 [2]  [4]  [5] 

好川遺址文物遺存

好川遺址出土文物 好川遺址出土文物
好川遺址出土隨葬陶器以泥質灰陶居多,泥質灰胎黑皮陶佔一定的比例,夾砂陶、印紋陶少量。鬹、鼎(三足盤)、簋、缽、豆、罐、杯為隨葬陶器的基本組合。石器有錛、鉞、三孔石刀。玉器有玉鉞、玉刀、錐形器、勾形器、小琮等。嵌玉塗朱漆器非常有特色,分為亞腰形的觚形器和柄形器兩種,其中柄形器上的三重台階狀曲形鑲嵌玉片之前僅發現于山東莒縣凌陽河遺址的採集物和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玉璧的銘刻。 [2]  [5] 

好川遺址研究價值

好川遺址出土文物 好川遺址出土文物
好川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浙西南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是浙江史前文化考古的一個新突破,同時也為一些重大學術問題如良渚文化的去向、馬橋文化的淵源及相鄰考古學文化的關係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證據。 [3]  [5] 

好川遺址保護措施

2005年,好川遺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好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好川遺址旅遊信息

好川遺址地理位置

好川遺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三仁畲族鄉好川村

好川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好川遺址,路程約12.1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