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奪宮之變

鎖定
奪宮之變,是東漢時期發生的政變,指的是漢順帝劉保即位後,誅殺閻氏外戚的政變。 [1] 
漢順帝即位後,居於南宮,而閻太后居北宮,得知順帝即位的消息後,調集越騎校尉馮詩、衞尉閻景等兵力捕殺漢順帝劉保,而馮詩半途息兵不前,尚書郭鎮奉漢順帝之命與閻景戰於盛德門,斬之。漢順帝乃遣使至北宮閻太后寢殿奪取天子璽綬,然後派侍御史逮捕閻氏外戚並下獄處死,並將閻太后遷往離宮居住。 [5-6] 
中文名
奪宮之變
指揮官
漢順帝
閻太后 [3] 
主要人物
郭鎮 [4] 
馮詩
閻景

奪宮之變事件經過

奪宮之變順帝佈防

漢順帝劉保即位後,率領近臣與尚書到南宮雲台,召集公卿百官,派虎賁軍、羽林軍駐守南北兩宮各個宮門。 [7] 

奪宮之變閻後捕帝

閻太后得知漢順帝劉保即位的消息,下詔召集越騎校尉馮詩、虎賁中郎將閻崇,駐紮朔平門。閻顯帶領越騎校尉馮詩等人進入北宮,對他説:“濟陰王劉保即位,並非是皇太后的意思,天子璽綬還在太后這裏。如果你們盡忠效力,可以封侯。”於是,閻太后授予越騎校尉金印,説:“能得濟陰王(漢順帝劉保)者封萬户侯,得李閏者五千户侯!”馮詩等人皆承諾效忠閻太后,但是推辭説“統領的兵眾少”。閻太后的兄長閻顯便與小黃門樊登迎接更多兵馬於左掖門外。馮詩卻格殺小黃門樊登,回自己的兵營駐守。閻太后的二哥衞尉閻景,從宮中回到外府,收聚兵力到盛德門,共同反擊漢順帝。 [2-3]  [6] 

奪宮之變帝殺閻景

漢順帝下詔讓諸尚書逮捕閻太后的二哥衞尉閻景。當時尚書郭鎮卧病在牀,聽説後,立即率領直宿羽林軍出南止車門,遇上衞尉閻景帶領的官兵,於是拔出白刃,高呼:“無干兵!”郭鎮即下車,持節詔之。閻景説:“何人的詔書?”於是拿出刀斧砍向郭鎮,但沒有砍中。郭鎮引劍擊閻景落下馬車,左右用戟叉閻景的胸,於是擒住了閻景,送往廷尉獄,當夜便死了。 [4] 

奪宮之變事件結果

延光四年(125年)十一月戊午日早晨,漢順帝遣使入閻太后宮,奪取了天子璽綬。然後駕臨嘉德殿,派侍御史逮捕閻太后的兄長閻顯及其弟城門校尉閻耀、執金吾閻晏,一併下獄處死,流放閻太后的家屬到比景縣,並將閻太后遷往離宮居住,於是閻氏外戚被徹底平定。 [5] 
參考資料
  • 1.    鄧明.秦漢帝王文治武功全紀錄[M]. 2008:346
  • 2.    《後漢書·宦者列傳》:閻顯時在禁中,憂迫不知所為,小黃門樊登勸顯發兵,以太后詔召越騎校尉馮詩、虎賁中郎將閻崇,屯朔平門,以御程等。誘詩入省,太后使授之印,曰:“能得濟陰王者封萬户侯,得李閏者五千户侯。”顯以詩所將眾少,使與登迎吏士於左掖門外。詩因格殺登,歸營屯守。顯弟衞尉景遽從省中還外府,收兵至盛德門。
  • 3.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四》:西鐘下迎濟陰王即皇帝位,時年十一。召尚書令、僕射以下從輦幸南宮,程等留守省門,遮扞內外。帝登雲台,召公卿、百僚,使虎賁、羽林士屯南、北宮諸門。閻顯時在禁中,憂迫不知所為,小黃門樊登勸顯以太后詔召越騎校尉馮詩、虎賁中郎將閻崇將兵屯平朔門以御程等。顯誘詩入省,謂曰:“濟陰王立,非皇太后意,璽綬在此。苟盡力效功,封侯可得。”太后使授之印曰:“能得濟陰王者,封萬户侯;得李閏者,五千户侯。”詩等皆許諾,辭以“卒被召,所將眾少。”顯使與登迎吏士於左掖門外,詩因格殺登,歸營屯守。顯弟衞尉景遽從省中還外府,收兵至盛德門。
  • 4.    《後漢書·宦者列傳》:程傳召諸尚書使收景。尚書郭鎮時卧病,聞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車門,逢景從吏士,拔白刃,呼白:“無干兵。”鎮即下車,持節詔之。景曰:“何等詔?”因斫鎮,不中。鎮引劍擊景墯車,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送廷尉獄,即夜死。旦日,令侍御史收顯等送獄,於是遂定。
  • 5.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三》:“十一月……戊午,遣使者入省,奪得璽綬,帝乃幸嘉德殿,遣侍御史持節收閻顯及其弟城門校尉耀、執金吾晏,並下獄,誅;家屬皆徙比景。遷太后於離宮。”
  • 6.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閻顯兄弟聞帝立,率兵入北宮,尚書(郎)〔郭〕鎮與交鋒刃,遂斬顯弟衞尉景。戊午,遣使者入省,奪得璽綬,乃幸嘉德殿,遣侍御史持節收閻顯及其弟城門校尉耀、執金吾晏,並下獄誅。己未,開門,罷屯兵。壬戌,詔司隸校尉:“惟閻顯、江京近親當伏辜誅,其餘務崇寬貸。”
  • 7.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即皇帝位,年十一。近臣尚書以下,從輦到南宮,登雲台,召百官。尚書令劉光等奏言:“孝安皇帝聖德明茂,早棄天下。陛下正統,當奉宗廟,而奸臣交構,遂令陛下龍潛蕃國,羣僚遠近莫不失望。天命有常,北鄉不永。漢德盛明,福祚孔章。近臣建策,左右扶翼,內外同心,稽合神明。陛下踐祚,奉遵鴻緒,為郊廟主,承續祖宗無窮之烈,上當天心,下猒民望。而即位倉卒,典章多缺,請條案禮儀,分別具奏。”制曰:“可。”乃召公卿百僚,使虎賁、羽林士屯南、北宮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