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匈使館舊址

鎖定
奧匈使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台基廠頭條3號,原為裕親王府,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為奧匈使館,現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基金會 [1] 
奧地利使館舊址現僅存大門和主樓,建築物為西洋古典式,立面大門做兩層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突出重點,兩邊圍廊 [1] 
1995年10月20日,奧地利使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奧匈使館舊址在內的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奧匈使館舊址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台基廠頭條3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474-5-001

奧匈使館舊址歷史沿革

清同治十年(1871年),奧匈帝國在東交民巷正式設立駐華使館。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奧匈使館擴建。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奧匈使館因距離其他國家使館較遠,相對孤立,所以最先遭到義和團的攻擊。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奧匈使館重修並擴建 [1] 
民國六年(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宣佈參加協約國,驅逐了參加同盟國的奧匈帝國的大使。
民國八年(1919年),奧匈帝國分裂後,原奧匈使館劃歸奧地利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奧地利使館被德國使館接收,並進行修繕,改設德國俱樂部。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德國使館由南京遷此。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美國沒收德國使館房產,設立盟國資產管理處 [4-5] 
1950年,奧匈使館舊址被中國政府收回 [1] 

奧匈使館舊址建築格局

奧匈使館舊址現僅存大門和主樓,建築物為西洋古典式,立面大門做兩層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突出重點,兩邊圍廊 [1] 
奧匈使館舊址 奧匈使館舊址

奧匈使館舊址主要建築

奧匈使館舊址大門

大門面闊三間,下方設有基座,上面豎立着塔司幹雙圓柱、以支撐門頭。門頭檐部用三隴板進行裝飾,又以三角形山花結構結束,頗具西洋古典風格。中央柱間開大門,兩側實體牆上開門樓兩側呈弧形,呈環抱狀,使門前空地成方片空敞的環境 [1] 

奧匈使館舊址主樓

主樓 主樓
主樓風格與大門一致,為上下兩層,都帶有外廊,為法國古典主義風格。主樓東西長約52米,南北長約23米。平面近似倒置的希臘字母“Ψ”。中央與兩翼頂部都用三角形山花做裝飾,並且略向前凸出。中央入口分為三開間,兩側翼各為兩個銜接部分。底柱廊為方柱,二層為圓柱,都為塔司幹柱。檐部常簡潔,沒有任何裝飾,二層採用寶瓶式欄杆。主樓一層兩側用房均為管理使用,門廳位於第二道門後。門廳正北是雙分式大樓梯 [1] 

奧匈使館舊址文物保護

1995年10月20日,奧地利使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奧匈使館舊址在內的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奧匈使館舊址旅遊信息

奧匈使館舊址地理位置

奧匈使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台基廠頭條3號。

奧匈使館舊址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41、52、120路公交車,在王府井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1、8號線,在王府井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奧匈使館舊址約3.2千米,駕車約1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