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原大關帝廟

鎖定
太原大關帝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36號,佔地面積約3380平方米,是在金元時期基址上修建的明清建築 [3]  [7] 
太原大關帝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佈局,由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崇寧殿(正殿)、春秋樓,兩側分別有鐘鼓樓、東西廊房、東西配殿、東西配樓等共計11座建築。太原大關帝廟規模較大,格局比較完整,明清兩代建築並存,是研究太原關公信仰文化發展歷史的重要實物例證 [6-7]  [11] 
2013年3月5日,太原大關帝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太原大關帝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36號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約 3380 m² [7]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9:00—17:00,週一閉館(農曆初一、十五除外)
編    號
7-0861-3-15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管理機構
太原市關帝廟管理所 [4] 

太原大關帝廟歷史沿革

太原大關帝廟在金元時期基址上修建,現存正殿為明代遺構,其餘多為清代所建 [3]  [7] 
永樂年間(1403~1424年),修建“壽亭侯廟”,嘉靖七年(1528年)“奉敕重修”。
清末,東別院內原先供奉關羽之子的建築被佔用作為佛教庵堂白衣庵。
民國三十年(1941年),對太原大關帝廟進行修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太原大關帝廟曾長期被學校佔用。
1987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撥專款由市文物部門對太原大關帝廟後院春秋樓及東西配樓進行了維修。
1998年9月,春秋樓和東西配樓失火,將屋頂燒塌,僅留下了主體建築。
2001年,太原大關帝廟基本移交文物部門管理,東別院內仍有居民居住。同年對春秋樓地基進行勘探和發掘,發現太原大關帝廟地平面以下有兩層古代建築基址,有鋪地方磚、碳化木門檻以及琉璃吻獸等大量古建築構件,經專家認定為金元時期的建築基址。
2003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出資對太原大關帝廟進行了全面修繕,通過對崇寧殿、東西廊房、東西配殿採取修繕加固,對春秋樓、東西配樓進行落架修復,對山門、鐘鼓樓實行落架抬高修復,恢復和保持了原有風貌。
2005年,成立了太原市關帝廟文物管理所,對其進行專門的保護和管理。
2006年10月,太原大關帝廟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
2012年10月~12月,拆除太原大關帝廟西側的老舊房屋,建成西側綠化帶。
2014年,對太原大關帝廟進行保養修繕工程,主要對一進院東廊房的柱子、牆體進行搶險維修,對一進院、二進院文物建築的屋頂瓦面進行保養維修。在保養修繕工程期間,對大關帝廟春秋樓東側發現的建築基址進行考古發掘,主要為清代及近現代遺存 [6] 
2019年3月22日,太原大關帝廟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萬里茶道”的遺產提名點之一 [3] 

太原大關帝廟建築格局

太原大關帝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佈局,南北長84.5米,東西寬40餘米,佔地面積約3380平方米。由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崇寧殿(正殿)、春秋樓,山門兩側為鐘鼓樓,一進院兩側為東西廊房、東西配殿,二進院兩側是東西配樓。東別院有三代殿及東西廂房、白衣庵,西別院是管理區 [3-4]  [7]  。一進院各建築以甬道相連,二進院春秋樓、東西配樓以凌空架設的木廊橋相貫,是一組佈局完整的建築羣 [11] 

太原大關帝廟主要建築

太原大關帝廟山門

山門
山門(2張)
山門建於清代,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頂明間前後出抱廈 [7] 

太原大關帝廟東西廊房

東西廊房在一進院兩側,分別有“萬世人傑”“卓越古今”“神昭赫濯”“文經武緯”“忠義伏魔”“浩然正氣”等匾額 [3] 
東西廊房

太原大關帝廟崇寧殿

崇寧殿即正殿,為明代建築,殿名取自宋徽宗給關羽的封諡“崇寧帝君”。崇寧殿建造在長16米、寬12.6米、高0.6米的磚砌台基上,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單檐歇山頂,六檁雙步梁式,綠琉璃瓦剪邊,前檐明間出抱廈一間。檐下額枋平板枋上皆施彩畫,無斗拱,直接由平板枋中伸出翹頭承託梁頭,上承挑檐檁。前檐明間開四扇六抹隔扇門,次間開四抹隔扇窗,後檐明間開板門。殿門上方有“神勇”“精忠貫日”匾額,以及“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義同天”“前無古後無今繼闕里鍾靈大哉光漢家日月;畏其威懷其德自解梁毓秀巍乎壯故國山河”等楹聯 [3] 
崇寧殿 崇寧殿
關公帝裝像 關公帝裝像
正殿中塑關公帝裝像,雙手抱笏。塑像上部匾額為“神功仁佑”,塑像兩側擺放着分別寫有“忠”“義”二字的青花瓷瓶。瓷瓶兩邊是楹聯:“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式詹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謂蕩乎難名。”殿內的樑架、彩繪基本上都是明代的原物,保持着明代的風格 [3] 

太原大關帝廟春秋樓

春秋樓 春秋樓
春秋樓又名麟經閣,因關公喜讀《春秋》而得名,為清代建築,二層樓閣式結構。建於長14.45米、寬8.16米、高0.58米的磚砌台基上,面寬三間,進深四椽,重檐歇山頂,筒板瓦覆頂,綠琉璃瓦剪邊,上、下前檐均設廊。上、下裝飾為六抹隔扇門 [3]  ,是廟內最高的一座建築 [7] 
春秋樓分上下兩層,一層閣內置關公戎裝像,左手拈鬚、右手扶正,左右兩側分別是周倉和關平。牆壁上繪等“單刀赴會”“封印荊州牧”“刮骨療毒”“授封五虎將”“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等三國故事。二層閣內是關公夜讀《春秋》像,頭部上方是“忠貫天人”匾額,兩側楹聯是:“青燈觀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滿腹存漢鼎三分”。三壁書有《春秋》全文 [3] 
春秋樓關公像

太原大關帝廟東別院

三代殿 三代殿
東別院有三代殿和白衣庵,三代殿是祭關羽之父、祖父、曾祖父的祠堂,白衣庵是供奉白衣大士的佛教殿堂 [3] 

太原大關帝廟文物遺存

  • 碑刻
碑刻 碑刻
太原大關帝廟內保存有石質碑刻5通,位於正殿前方,碑刻均有所殘缺,其中1通斷裂。碑文多因風化而較模糊,4通基本可辨,立碑時間均為民國三十年(1941年),記載了當時重修大關帝廟的經過事略及捐資商行、人名、金額等 [6] 
  • 建築彩畫
太原大關帝廟正殿樑架保存有明代彩畫,是山西五彩窩金地漢紋錦,保存狀況整體較好,局部有少量褪色、起甲、脱落現象 [6] 

太原大關帝廟歷史文化

太原大關帝廟萬里茶道

太原大關帝廟是萬里茶道的遺產提名點之一。萬里茶道從中國福建崇安(現武夷山市)起,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從伊林(現內蒙古二連浩特)進入現蒙古國境內、沿阿爾泰軍台,穿越沙漠戈壁,經庫倫(現蒙古烏蘭巴托)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從恰克圖經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秋明、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十幾個城市,又傳入中亞和歐洲其他國家,使茶葉之路延長到13000公里,成為名副其實的“萬里茶路”,有着巨大的歷史人文價值 [3] 

太原大關帝廟傳説軼事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晉陽城被毀,大將潘美以唐明鎮(今羊市街一帶)為依託,新建太原城。但不知何故,城東、城南、城北的三面城牆很快就修成了,唯有西城牆屢建屢崩,塌毀多次也修築不好。此時遼兵虎視眈眈,時刻尋機南侵,西城牆能否建成干係重大,潘美十分發愁。突然有一天,關公在雲中顯聖,跨着他的赤兔馬在城西跑了一遍後指着沿途痕跡説:“就沿着馬跡修築城牆吧。”言畢,匿跡不知所蹤。兵士工匠們聞言而動,重新興土動工,夯基砌築,果然修築成了西城牆。人們感念關公的點化,就在太原城內修建了這座大關帝廟,在每年的重大節日裏祭祀,奉若神靈 [3] 
據《陽曲縣志》記載,明代時太原府城內有二十七座關帝廟,此關帝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故稱大關帝廟 [7] 

太原大關帝廟活動建設

第四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 第四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
2017年6月7日,農曆五月十三,“第四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在太原市大關帝廟舉行。活動包括舞獅表演、鳴鐘擊鼓、迎刀獻禮、進俎獻花獻字、行禮祭刀、上香磨刀、貢讀祭文、集體祈福,以及關公戲曲表演、祈福簽名牆、佈施齋飯 [12] 
2021年6月22日,農曆五月十三,民間稱之為“關公磨刀日”,太原大關帝廟推出民俗“文化大餐”,山西各地傳統文化愛好者表演鑼鼓、太極拳、形意拳、晉劇等 [8] 
唱《關公》
唱《關公》(2張)
2022年6月9日至13日,農曆五月十一至農曆五月十五,太原大關帝廟舉行“文化和自認遺產日”暨關帝廟博物館弘揚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以忠、義、仁、勇、信為活動主題,開展書畫創作、鼓舞表演、關公戲及晉劇表演、形意拳表演、皮影體驗、串珠體驗、泥塑體驗、展覽課堂等活動,通過民俗文化的傳承來延伸和創新關公的忠義精神,充分挖掘關公文化的新時代內涵、發揮傳統文化的支撐作用、在互動中傳承非遺文化,呼籲社會各界加強文物保護,關注文化遺產,迴歸傳統民俗 [2] 
雲長書院分享匯 雲長書院分享匯
2023年9月14日上午,關帝廟裏話關公,雲長書院分享匯成功在山西太原大關帝廟舉辦。本次活動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太原市文博志願服務中心承辦 [14] 
2023年11月1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晉陽印社承辦的“金石芳華覓茶煙”書法篆刻茶掛展在山西太原大關帝廟開展 [15] 

太原大關帝廟文物價值

太原大關帝廟歷史價值

1、太原大關帝廟是太原市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為完整的關帝廟,作為“武廟”,在太原禮制性建築中處於核心地位,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禮制建築佈局,是古代太原城“左文右武”禮制建築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太原城市禮制建築格局的發展歷史。
2、太原大關帝廟一帶是宋建太原城所在地,現今太原城規模即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而成。自宋代以來,太原大關帝廟一直處於太原城內的重要位置,其文物建築及遺址展現出廟宇自身發展變化的歷史,也反映出不同時期太原城市的文化積澱,是太原城市建設和發展變遷歷史的重要見證。
3、明清時期太原大關帝廟作為太原城往來客商的聚集地,為其提供了商貿交易、歇腳整頓、信仰寄託的場所,是“萬里茶道”沿線重要的歷史遺存,見證了晉商興盛發展的歷史。廟內現存明清建築是當時太原城市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風尚的重要載體。
4、太原大關帝廟作為太原市一處重要的關公供奉之地,是研究太原關公信仰文化發展歷史的重要實物例證 [6] 

太原大關帝廟藝術價值

1、太原大關帝廟在平面佈局上採用中國傳統的中軸線對稱原則,在建築設置上兼顧祭祀關帝的主題思想,通過建築體量的把握和建築裝飾的烘托,營造出活潑的院落風貌,成為太原市重要的歷史人文景觀,獨具觀賞價值。
2、太原大關帝廟的建築在空間構成、造型、裝飾和形式美方面體現了明清建築的藝術水平,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3、太原大關帝廟現存正殿建築彩畫畫工精細,內容豐厚,體現了山西明代地方彩畫藝術的高超水平。
4、太原大關帝廟的建築琉璃裝飾色澤亮麗,釉色搭配協調合理,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6] 

太原大關帝廟社會價值

1、太原大關帝廟保留了太原的歷史文脈,有助於提高民眾對太原歷史文化的自豪感和名城地位的認同感,對於傳承和弘揚太原歷史文化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市民道德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2、太原大關帝廟是太原市一處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展現太原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協調發展 [6] 

太原大關帝廟文化價值

1、太原大關帝廟極具歷史文化特色,體現了太原城市歷史文化、禮制建築文化、關公文化等文化多樣性特徵。
2、太原大關帝廟作為山西省一處重要的關帝廟建築羣,體現和保留了豐富、完整的古代城市“武廟”文化內涵,在省內現存關帝廟中獨具代表性。
3、太原大關帝廟周邊的歷史街巷等環境要素,展現了太原城市歷史軸線和平面格局;與太原大關帝廟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太原傳統民俗文化的集中體現 [6] 

太原大關帝廟保護措施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8月17日,關帝廟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6] 
2004年6月10日,大關帝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太原大關帝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4年7月,太原市關帝廟文物管理所發佈太原大關帝廟消防工程招標控制價為92.968554萬元,保養工程招標控制價為119.3622萬元 [9-10] 
2017年4月19日,太原市文物局發佈《太原大關帝廟部分建築修繕工程設計方案》 [5]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佈太原大關帝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4] 
太原大關帝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
西、北均至規劃路,東北至春秋樓東山牆外20米,東至白衣庵東山牆外4米,南至廟前街。
建設控制地帶
西、北同保護範圍,東至保護範圍外40米,南至保護範圍外38米 [4] 
2022年5月2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太原大關帝廟等2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 [13]  。太原大關帝廟規劃總投資估算為3613.77萬元 [6] 

太原大關帝廟旅遊信息

太原大關帝廟地理位置

太原大關帝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36號。

太原大關帝廟開放時間

參觀時間 參觀時間
9:00—17:00,週一閉館,農曆初一、十五除外。

太原大關帝廟遊覽路線

  • 遊覽主線
自山門進入,遊覽鐘樓、鼓樓、東西廊房、東西配殿、正殿、附屬文物及相關專題陳列。進入二進院,遊覽東配樓、西配樓、春秋樓及相關專題陳列。參觀春秋樓東側遺址區,原路返回一進院,出山門。
  • 遊覽支線
  1. 山門→東側遊覽通道→東別院→三代殿及其東西廂房→白衣庵。
  2. 山門→西側遊覽通道→西側綠化帶→小型文化園林景觀。

太原大關帝廟交通信息

太原市內乘坐809路、863路、828路外環、610路到解放路鐘樓街口站下車,步行480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