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倉石拱橋

鎖定
太倉石拱橋,始建於元代至順元年(1330年),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城廂鎮、新豐鎮。
太倉石拱橋為單孔和3孔圓弧拱橋,風格基本一致。橋兩端之寬大於橋面中寬。為增加橫向穩定,橋身上採用長系石拉接。太倉保存完好的有州橋周涇橋皋橋井亭橋、金雞橋等5座。太倉石拱橋為研究元代石拱橋的歷史、形制和建造特點提供了珍貴的實例,具有較為重要的建築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1] 
2006年5月25日,太倉石拱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太倉石拱橋
外文名
Taicang stone arch bridge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城廂鎮、新豐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Ⅲ-218

太倉石拱橋歷史沿革

元代至順元年(1330年),太倉建周涇橋。
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太倉建皋橋、井亭橋、金雞橋。
元代天曆二年(1329年),太倉建州橋。 [3] 

太倉石拱橋建築特點

太倉石拱橋為單孔和3孔圓弧拱橋,風格基本一致。橋兩端之寬大於橋面中寬。為增加橫向穩定,橋身上採用長系石拉接。在券石、欄板、橋耳部分採用石雕裝飾,大部分橋的金剛牆和橋面石之間鑲嵌“乳丁”石,增加橋的藝術性。州橋、周涇橋、皋橋3座相距約1500米,井亭橋和金雞橋相距400米左右,是一組有機聯繫的整體。 [1] 

太倉石拱橋文物遺存

太倉石拱橋綜述

太倉保存完好的有州橋周涇橋皋橋及南郊新豐鎮的井亭橋、金雞橋等5座。

太倉石拱橋州橋

州橋在府南街南,原名安福橋,因橋心正對州府門,故更名州橋,橋為南北走向,橫跨至和塘上,長16米,寬3米多,原三孔,現僅存一孔,橋面沿石正側面有乳丁,兩側有圭腳。店橋大觀縱撕中孔高4.27米,跨徑8.05米;北孔高2.5米,跨徑6.2米;南孔已淤塞。中孔由9節並列的券板組成,中孔拱石上對稱刻有以壽桃、蓮花為飾的邊框,內各鐫有銘文,可辨者有“太倉鎮守幹户喬,奉議大夫崑山州知州盧”、“大元天曆二年歲次己巳十月”等字樣。橋面石正中刻有楷書“安福”2字。 [3] 
州橋 州橋

太倉石拱橋周涇橋

周涇橋,原名海門第一橋,在太倉城內東門街端,橫跨至和塘上。至和塘為宋代開鑿的人工河道,引婁江水入城,東西橫貫太倉城區。周涇橋以青石建造,後來雖經數次修葺,但都沒做大的改造。橋拱券用分節並列法砌築,為典型的元代橋樑砌築法。周涇橋是一座3孔石拱橋,橋長17.26米,橋面寬4.58米,高5.18米。中孔拱高4.77米,跨度為11.6米;前後兩孔略低,跨度也略小,由9組券拱板並列構成;邊孔為7組。據橋上銘文記載,橋面右側刻有正楷“海門第一”4字,橋龍門石上刻有“八封”2字。舊有的元代欄板石還存15塊,兩側均雕有牡丹、纏枝蓮和動物相逐騰躍的浮雕圖案,生動傳神,線條流暢,刀法粗獷,是典型的元代石雕風格。
周涇橋 周涇橋

太倉石拱橋皋橋

皋橋,原名興福橋,又稱高橋,在太倉城內西門街,橫跨至和塘上。南北走向,為一座單孔石拱橋,橋身全部以青石砌築。橋長15.03米,橋面寬4.27米,高4.41米,橋孔跨度為9.9米。橋面右側刻有“興福”2字,並鐫有八卦及“璀”字圖案,橋孔兩側各有起穩固橋身和裝飾作用的荷葉形浮雕石座兩座。橋拱券由9道單獨券石組成,每道有五六塊,券石上鐫刻着銘文題記,詳細記載着捐款人姓名及建橋年月。橋孔外側各有長條石柱直貫橋底柱,對穩固和加固橋身具有重要作用。南橋堍石柱上刻有兩行題記:“南隅朱氏妙亭助柱四條增崇福壽延長者”這些銘文題記是研究皋橋的重要資料。
皋橋 皋橋

太倉石拱橋井亭橋

井亭橋,因橋堍原有一座供過往行人休息的石亭而得名,此橋又名眾安橋。位於城廂鎮新豐村,橫跨張岡河上,南北走向,是一座3孔石拱橋。橋全長16.7米,橋面寬3.37米,中孔高2.88米。3孔券石都是5道,每道以四五塊青石砌成。中孔北側一塊券石上,鐫刻着銘文題記,已有600餘年歷史,幾經圮毀修復。
井亭橋 井亭橋

太倉石拱橋金雞橋

金雞橋 金雞橋
金雞橋,由於橋面石上有隱約可見的雞形浮雕而得名。金雞橋在城廂鎮新豐村境內,橫跨朱裏涇河上,為一座單孔石拱橋,以青石砌築。橋孔長4.67米,高2.58米,橋面寬2.37米。橋孔兩側有相對應的兩對石座,雕有荷葉圖案。橋墩兩側石座下均由石柱,有助於橋身穩定。橋拱券由5道券石錯縫砌築,中央券石鐫刻有銘文題記,銘文題記及浮雕已風化。 [4] 

太倉石拱橋研究價值

太倉石拱橋為研究元代石拱橋的歷史、形制和建造特點提供了珍貴的實例,具有較為重要的建築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1] 
在元代,太倉和劉家港曾經是重要的港口,是海運糟糧的基地,被稱為“六國碼頭”。《太倉州志》記載:當時太倉城就有宋橋二座,元橋十四座。現存的這五座城河石拱橋印證了元代太倉社會、經濟發展的軌跡,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實物見證。石拱橋的構造與裝飾獨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這些石拱橋的拱券銘文上,對橋的始建年代、沿革、捐修情況均有確鑿的記載,為人們研究元代石拱橋的歷史、形制、建造特點,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 [5] 

太倉石拱橋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太倉石拱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6年,太倉市完成了金雞橋修繕工程,啓動了太倉石拱橋的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6] 

太倉石拱橋歷史文化

宋末元初,為蘇南資本主義萌芽初發時期。宣慰使朱清、張碹到太倉,利用劉家港河寬水深的有利條件開闢海運,將原由大運河北運的漕船改從劉家港出海運往元大都(北京),年漕運量達數百萬石,同時發展國外貿易,從而使太倉快速成為“漕舟之津”、“商貨之區”,號稱“天下第一碼頭”。崑山的州治也因此遷至太倉,城中還設立“市舶司”、“平户府”等衙門管理船舶、港務。太倉城中眾多古橋便應運而生。 [1] 

太倉石拱橋旅遊信息

地址:太倉石拱橋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城廂鎮、新豐鎮。
門票:免費。
交通:乘坐太倉公交11號線到終點嘉定北站,然後乘嘉葛線至終點葛隆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