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鹽業銀行舊址

鎖定
天津鹽業銀行舊址,建於1928年,當時為鹽業銀行的總部大樓,坐落於當時天津法租界的水師營路(Rue de L'Amiraute)(今和平區赤峯道12號),該建築為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分行營業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中文名
天津鹽業銀行舊址
建    於
1928年
開始使用時間
1928年8月
佔地面積
800 m²
保護等級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位    置
和平區赤峯道12號

天津鹽業銀行舊址歷史起源

天津鹽業銀行舊址大樓,是1925年由中國著名設計師沈理源設計。
1928年8月開始使用,鹽業銀行為袁世凱親自批建的商業銀行,也是中國早期自辦的商業銀行。
加之北洋、民國時期大批軍政首腦入股,導致該銀行實力居“北四行(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的聯合經營組織)”之首。
歷史上,鹽業銀行曾有眾多政、經界要員在此任職。
該舊址是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分行營業部。

天津鹽業銀行舊址建築特點

鹽業銀行大樓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磚混結構建築,設有地下室。建築外部面闊七間,外立面以紅磚牆為主調,兩邊盡端略用塊石飾壁柱來裝飾,壁柱柱頭裝飾有雕飾。
外部中間5間用二層高的愛奧尼柱式,柱子上方作檐壁、檐頭。建築三層窗頭用三角形山花裝飾,最上端設有花瓶欄杆式女兒牆。其餘三面裝飾簡單,紅牆局部用白色腰檐和白色窗套裝飾。門窗洞口較大,一層為弧形拱券,二、三層為方窗。整體建築平面為近似矩形,入口兩側採用愛奧尼克式巨柱支撐的空廊,檐部閣樓使用方柱,上下呼應,為羅馬古典復興的建築風格。
建築入口門廊採用希臘山門手法,由山花、倚柱、台基等裝飾物組成。內廊柱為羅馬科林新式柱式。一層為科林斯柱廊的八角形大營業廳,大廳內部頂棚用黃金等材料構成“藍天飛鳳滿天星”圖案。窗户上的彩繪刻畫的是由比利時彩色玻璃拼成的“鹽灘曬鹽”畫面,圖案精美並呼應了鹽業主題。
大廳內部的地面、廊柱、營業台都由大理石砌成。
鹽業銀行大樓的設計師沈理源專長於古典風格的建築形式,他在設計中將自己的創新精神帶入了古典建築鹽業銀行的設計中,沈理源先生在古典形式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的裝飾手法,對中西建築文化的融合進行了探新嘗試。他把建築立面的羅馬混合柱式(愛奧尼克和科林斯柱式的組合)進行了巧妙的演化,還將室內的線腳、牆壁、檐口、內柱廊、藻井等裝飾細節融合中式的建築風格。
此外,室內的傢俱、燈具等室內陳設還受到藝術運動的影響。

天津鹽業銀行舊址保護

2004年,天津鹽業銀行舊址大樓被公佈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為建築本身及散水、台階投影範圍。
2008年5、6月份由於津灣廣場的修建,一些施工單位在天津鹽業銀行舊址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施工並拆除附屬文物建築。
其中位於鹽業銀行大樓建設控制地帶內的鑄鐵圍欄、燈柱等附屬文物以及原農機公司大樓被整體拆除。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向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關於請督促處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鹽業銀行舊址遭破壞事件的函》之後,施工被叫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