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

鎖定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又稱“張園”,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59號,佔地面積約3500 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375平方米,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3]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原為清末湖北提督張彪的私人宅邸。中國革命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和末代皇帝溥儀都曾在張園居住。1935年日本駐屯軍強購張園後將其拆除,在原址重建了二層樓房作為日軍司令官官邸。1949~1953年,中共天津市委在此辦公。1949年6月15日,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遷入,與市委機關合並辦公,開展工作。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混合結構,二層建築佈局不對稱,轉角處設有塔樓。舊址建築借鑑意大利古典復興造型,採用拱券窗、拱券入口門廳、高聳的塔樓等建築元素,紅瓦坡頂,清水磚牆,立面效果豐富多變。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紀念館(天津張園)是天津解放後中共天津市委第一個對外公開掛牌的辦公地點,是天津市的紅色革命遺址,具有重要的黨史地位。 [3-5] 
2019年10月7日,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
地理位置
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59號
所處時代
1949~1953年
佔地面積
約 35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526-5-010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歷史沿革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15年),是清末湖北提督張彪的私人府邸,故稱“張園”。 [3]  [5]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通過女特務川島芳子的説合,日本人從張彪後人手中強制購買張園,同年將平遠樓拆除,在原址重建了一幢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作為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官邸。 [3]  [5]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藉助美國力量接收天津,並建立起反動統治。為支持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搶奪抗戰勝利果實,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1日,美軍進駐天津市區,後美軍徵用張園。 [5]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全面內戰爆發後,張園被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徵用,它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天津人民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迎接天津解放的英勇鬥爭。 [5] 
1949年1月23日,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遷入張園辦公。 [3]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建築格局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3張)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375平方米。混合結構,二層建築佈局不對稱,轉角處設有塔樓。舊址建築借鑑意大利古典復興造型,採用拱券窗、拱券入口門廳、高聳的塔樓等建築元素,紅瓦坡頂,清水磚牆,立面效果豐富多變。 [4]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文物遺存

《支那事變畫報》
《支那事變畫報》展品 《支那事變畫報》展品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館藏的《支那事變畫報》共計101本,歷時八十多年,保存完好,內容完整,畫面清晰。無論是照片還是文字,都美化日軍所謂“力量強大”“不可戰勝”。然而,昔日炫耀軍國主義的《支那事變畫報》,成了侵略中國罪行的鐵證。這套畫報是天津唯一一套對外展出的展品。 [3] 
溥儀行宮碑
溥儀行宮碑 溥儀行宮碑
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溥儀在日本人保護下離京,抵達天津日租界,先是在大和旅館暫住,後住進張園,直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遷至靜園。這期間,張園被溥儀和清朝遺老稱為“行在”(即行宮),在張園門外掛出“清宮駐津辦事處”匾額。 [5]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主要展覽

《奠基歲月》主題展覽
《奠基歲月》主題展覽 《奠基歲月》主題展覽
展覽分為解放天津、接管天津、建立鞏固人民政權、建設天津、加強黨的建設、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共六個部分,通過照片、文字、視頻與現場解讀,還原了1949~1956年期間黨的發展歷程,通過人物圖片與實物,詳細記述了當時的天津社會風土人情,從篳路藍縷到開創黨的光輝事業,由此也開啓了天津市建設的新徵程。 [2-3] 
《張園往事》主題展覽
展覽回顧百年張園,從曾經的私家宅邸到革命先驅孫中山、末代皇帝溥儀的下榻場所,再到駐屯軍司令官官邸、國民黨警備司令部、天津市軍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地。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張園往事所呈現的社會變革始終在不斷改變,這座建築在留下歷史記憶的同時,也一遍遍的被歷史所重新定義。 [2]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歷史文化

孫中山先生在張園
孫中山在天津張園
孫中山在天津張園(3張)
孫中山先生第一次來津是中日甲午戰爭前夕,先生為上書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特意從廣州經上海來到天津。由於種種原因,李鴻章未能接見孫中山。此後孫中山遠赴檀香山,開始了推翻清王朝的活動,天津之行促使孫中山救國思想由改良轉變為革命觀念。民國十三年(1924年)12月4日,孫中山攜夫人宋慶齡乘日本船來到天津,在段祺瑞等人的安排下,孫中山和宋慶齡乘專車住進了設施齊全的張園。 [3] 
末代皇帝溥儀在張園
張彪為溥儀所改造的張園房間
張彪為溥儀所改造的張園房間(2張)
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24日,馮玉祥將軍發動了“北京政變”,將年僅18歲的小皇帝溥儀從紫禁城趕出來。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24日,溥儀在鄭孝胥和日本人的策劃下逃至天津,張彪得知後主動將溥儀全家老小,連同宮女、太監一同接進張園。張彪為溥儀改造的張園房間,特意定製了英國惠羅公司的傢俱、銅牀,全家女眷趕製被褥近百件,併為溥儀將平遠樓又加蓋一層,增加了會客廳、和遊藝室,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曾提到“張園對我來説,沒有紫禁城裏我所不喜歡的東西”。 [3] 
張園的主人張彪
辛亥革命爆發時,張園的主人張彪參與鎮壓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後,張彪逃亡日本,民國元年(1912年),回國,寓居天津,當時恰逢民族資本快速發展,其投資實業,後在鞍山道置地20餘畝,修建私人宅邸,稱作張園,主建築為三層洋樓,取名平遠樓。張園中曾經散佈着假山、小橋、溪流、泉池、八角龍亭、石桌、石凳等,園中遍佈花草樹木,張彪曾將張園租給了外地商人,成為天津知名娛樂場所。 [5]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文物價值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紀念館(天津張園)是天津解放後中共天津市委第一個對外公開掛牌的辦公地點,是天津市的紅色革命遺址,具有重要的黨史地位。 [3]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20年4月,舊址主樓發現白蟻,經專業人員現場勘察,系由旁邊早年招租的浴池引發,演出公司一方面向市文物局報告,邀請專業部門進行防治論證,另一方面組織採取措施,防止白蟻災害進一步擴散。最後,出資請陝西白蟻防治中心人員來津消殺,防止白蟻對文物主體的損毀。 [4] 
2021年2月10日,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入選《天津市革命文物名錄(第一批)》。 [6-7]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旅遊信息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地理位置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59號。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天津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路程約6.3千米,用時約1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