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宮課堂

鎖定
“天宮課堂”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1-2]  “天宮課堂”逐漸成為中國太空科普的國家品牌
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課。 [33] 
中文名
天宮課堂
外文名
Tiangong Classroom
太空教師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陳冬劉洋蔡旭哲 [17]  [24] 
主要對象
青少年
第一課
2021年12月9日 [3] 
第二課
2022年3月23日 [17] 
第三課
2022年10月12日 [24] 
第四課
2023年9月21日

天宮課堂課堂介紹

天宮課堂授課意義

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藴含着獨特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1] 
“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並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1] 

天宮課堂授課方式

“天宮課堂”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央視新聞聯合中國科學技術館江蘇湖南四川新疆等多地科普大篷車進校園,香港澳門等地“天宮課堂”分會場,舉辦特色航天主題活動。 [5] 
天宮課堂 天宮課堂 [1]

天宮課堂支持單位

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中國科技館及載人航天工程相關參研參試單位提供支持。後續,“天宮課堂”將持續開展太空授課活動,積極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和文化,持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6] 

天宮課堂技術支持

2022年3月23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啦。在此次天地對話的過程中,數據傳輸主要依靠中繼衞星系統,位於四川成都的中電科十所承研的北京天鏈二號01星地面終端站和喀什天鏈一號03星地面終端站以及配套的測距轉發站設備作為系統重要部分,為“天宮課堂”牽起天地溝通的重要“線路”。 [16] 

天宮課堂如何備課

多個領域的專家參與了“天宮課堂”備課,包括航天系統的專家、高校教師與科研人員、中小學老師等。“天宮課堂”開課前,航天員需要反覆測試保證實驗效果,他們把測試結果反饋給地面的專家組,對內容進行反覆確認和溝通。大家看到的授課內容只有幾十分鐘,但實際上準備過程很長。 [26] 

天宮課堂授課歷史

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有8萬所學校、全國6000餘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1]  [21] 
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太空授課。 [3-4] 
2022年3月15日至20日,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徵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學習心得,對“太空教師們”的祝福、想説的話,期待在“天宮課堂”學到的知識。 [11] 
“天宮課堂”第二課定於2022年3月23日下午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配合進行,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12] 
2022年3月23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並直播。 [17]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在中國科技館設地面主課堂,在西藏拉薩、新疆烏魯木齊設2個地面分課堂。 [18]  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授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二次太空授課,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進行太空授課, [15]  [17]  微博相關話題閲讀量超過10億次,被網友譽為“科普太空版,直播天花板”。 [21] 
2022年6月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發佈會通報: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太空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神十四將繼續開展天宮課堂,並將首次利用位於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實施兩到三次出艙活動。 [20] 
2022年10月12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三課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22] 
2022年10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2日16時01分,“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25] 
2023年5月18日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推出《天宮課堂》線上課程系列,第一節課為大家介紹“載荷出艙任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即將完成6個月的“太空出差”,期間配合完成了多次空間站貨物出艙任務。18日,就由航天員與地面專家共同出鏡,為大家詳細解讀載荷出艙的流程及所藴含的專業知識。 [30]  5月27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帶來第二節課,為大家介紹“高”端運動—微重力抗阻裝置。隨夢天艙上行的微重力抗阻鍛鍊裝置,主要用於航天員們上肢、下肢和腰背肌肉的力量鍛鍊。 [31] 
“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進行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共設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5個地面課堂。3名航天員將在軌展示介紹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球形火焰實驗、奇妙“乒乓球”實驗、動量守恆實驗以及又見陀螺實驗,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 [35] 

天宮課堂授課內容

天宮課堂第一課

北京時間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 [8] 
與此同時,神舟十三號乘組也能通過空間站內的液晶屏幕,清楚地看到地面課堂內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還能實時進行“天地對話”。 [7] 
天宮課堂第一課
授課時間
授課人
授課項目
海報
2021年12月9日
15時40分
翟志剛
王亞平
葉光富
1、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
課程表 課程表
2、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
3、太空轉身
4、浮力消失實驗
5、水膜張力實驗
6、水球光學實驗
7、泡騰片實驗
8、天地互動交流 [3]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講,在軌飛行的神舟十三號乘組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給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太空轉身、水膜張力泡騰片實驗等演示讓同學們大開眼界。授課中,航天員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採用“游泳”的姿勢或使用吹氣的方法,都無法實現轉身自由。而當舉起手臂畫圈時,便可以緩慢朝某一方向轉身。
在浮力消失實驗中,航天員王亞平將乒乓球放入水中,用吸管將它推動到水面以下,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快速浮上水面。
在水膜張力實驗中,王亞平製作了一個水膜,當王亞平把美麗的紙花放在水膜上時,花朵在太空中綻放開來。
在水球光學實驗中,王亞平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個人像。
在泡騰片實驗中,王亞平向注入藍色顏料的水球中放入泡騰片,泡騰片入水後產生大量氣泡。 [26] 
“天宮課堂”第一課 太空科普真精彩

天宮課堂第二課

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14] 
天宮課堂第二課
授課時間
授課人
授課項目
海報
2022年3月23日
15時40分
翟志剛
王亞平
葉光富
1、太空“冰雪”實驗
2、液橋演示實驗
3、水油分離實驗
4、太空拋物實驗
5、空間科學設施介紹與展示
6、天地互動 [13] 
課程表 課程表
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帶來了“天宮課堂”第二課,太空“冰雪”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等又一波展示讓同學們記憶深刻。
在約45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講解了實驗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還展示了部分空間科學設施。
在太空“冰雪”實驗中,過飽和乙酸鈉溶液球是飄浮在空中的,是在懸浮條件下完成的結晶變化,產生的外形和結晶的結構不受重力影響。
在液橋演示實驗中,向同學們演示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
在地面上,水和油裝在一個容器裏,會自然分層,在空間站又會怎樣呢,可以看到,水和油並沒有自然分層,不過,航天員葉光富快速旋轉小瓶,水和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了分層。
在太空拋物實驗中,王亞平和葉光富相對拋出冰墩墩,冰墩墩並沒有像在地面那樣很快落地,而是沿原有方向做着近似勻速直線運動。在空間站微重力的環境下,物體運動幾乎不受重力的影響。 [26] 
“天宮課堂”第二課 “冰雪 頂流”齊上陣

天宮課堂第三課

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29]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23] 
天宮課堂第三課
授課時間
授課人
授課項目
海報
2022年10月12日16時01分 [29] 
1、問天實驗艙介紹
2、毛細效應實驗
3、水球變"懶"實驗
4、太空趣味飲水
5、會掉頭的扳手
6、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
7、天地互動環節 [23] 
課程表 課程表
課程設計有何講究
本次“天宮課堂”的“講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艙的基礎上,新增了問天實驗艙,“太空教師”的活動範圍更大了,相應在直播當中用到的攝像機機位和保障設備變得更多,地面調度的操作也更加複雜。採用了問天艙和天和艙兩艙切換跟蹤的模式,每個艙都可以下傳同樣的攝像機(圖像),包括話音。
在這次的太空授課中,飛控團隊也首次採用了雙中繼衞星分別跟蹤的方式,確保圖像話音穩定回傳,一顆天鏈中繼衞星跟蹤問天實驗艙,另外一顆中繼衞星跟蹤天和核心艙,兩個跟蹤弧段是有交疊的,首先問天實驗艙進行圖像話音的下傳,然後在中間兩個星的搭接弧段,擇機進行圖像話音的切換。
這次授課,相比前幾次授課有了進一步的創新,首先就是航天員老師將在全新的問天實驗艙段授課,演示天地迥異的實驗現象,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於日常現象的思考;同時還將首次展示空間站植物研究項目的科學實驗操作,進一步展現國家的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的強大科研能力。 [26] 
在毛細現象實驗中 在毛細現象實驗中 [27]
毛細現象實驗中,展示流體現象的天地差異,流體表面張力作用又一次大顯神威。實驗簡單但涉及的原理比較複雜,科學家利用這些原理去解決遇到的問題,比如航空器發動機的燃料儲箱、高空熱管都利用了毛細作用 [27] 

天宮課堂第四課

2023年9月18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四課定於9月21日下午15時45分開課,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將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科普授課。屆時,中央廣播電視總枱面向全球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展示介紹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球形火焰實驗、奇妙“乒乓球”實驗、動量守恆實驗以及又見陀螺實驗,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 [32-33] 
天宮課堂第四課
授課時間
授課人
授課項目
海報
2023年9月21日15時45分
朱楊柱
景海鵬
桂海潮
1夢天實驗艙介紹
2球形火焰實驗
3奇妙乒乓球實驗
4動量守恆實驗
5又見陀螺實驗
6天地互動環節 [34] 
                 課程表 課程表

天宮課堂播出信息

“天宮課堂”通過央視新聞客户端、“學習強國”平台和載人航天工程網廣泛徵集授課內容、互動提問和創意建議,擇優納入“天宮課堂”籌劃實施。 [1] 
2022年3月15日報道,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將於近期擇機開展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授課活動將全程進行直播。 [10] 
2023年9月29日,“學習強國”學習平台播出:學習強國太空教師課堂·王亞平天文課:空間碎片與航天安全。 [36] 

天宮課堂所獲榮譽

2022年2月,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9] 
2022年3月,《中國空間站 天宮課堂》被評為2021年第四季度優秀廣播電視新聞作品。 [19] 

天宮課堂社會評價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經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很多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週年,不僅航天事業科技創新屢創佳績,航天相關的科學普及也越做越好。如今,“天宮課堂”逐漸成為國家太空科普的國家品牌。(央視新聞客户端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