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堂寺遺址

鎖定
天堂寺遺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南餘店鄉潘莊行政村天堂寺自然村北面,總面積約51554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2]  [4] 
天堂寺遺址呈橢圓形,四周河塘環繞。遺址包含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以及商周時期遺存。遺址規模大,文化層深厚,持續時間長,遺物甚多,文化面貌及文化性質較為明顯,發展序列清晰。從採集的標本看,既有與江漢流域石家河文化相一致的器物,又有黃河流域河南龍山文化和商周的典型器物。天堂寺遺址為研究本地古代文化及其周邊地區的古代文化的發展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對於全面認識、綜合研究整個淮河上游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2]  [4] 
2013年5月,天堂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天堂寺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南餘店鄉潘莊行政村天堂寺自然村北面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85-1-285
面    積
約 51554 m²

天堂寺遺址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天堂寺遺址台上有玉皇大帝廟,後被拆除。 [6]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
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天堂寺遺址。 [5] 

天堂寺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遺址呈橢圓形,東、西、南三面高,北面低,高出地面1.5米~8.4米,形成台地;東西長約298米,南北寬約173米,總面積約51554平方米。其南500米為南餘店鄉至梁祝鎮的公路。 [2-3] 
文化層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西部螺殼分佈最密,遺址中部陶片、石器較多,東部有大片的紅燒土。從遺址邊沿斷壁處可見文化層,西部厚約9米,東部5米,從地面採集有大量陶器和石器標本。分別屬於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和龍山文化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根據採集的遺物標本判斷,既有與江漢流域石家河文化相一致的器物,又有黃河流域河南龍山文化和商周時期的器物。 [4]  [5] 
遺蹟
天堂寺遺址中間小路旁發現一窯穴,穴上口徑1.38米,底部1.95米,深2.1米。穴中遺物有紋鼎腿、鴨咀形扁跡、高鼎足、澄濾器片、甕片、細泥缸、盆、錛、杯、礴等陶器。 [5] 

天堂寺遺址文物遺存

石鑿 石鑿
仰韶文化陶器以光砂和泥質紅陶為主,灰陶次之;均為手製,火候較低;紋飾主要有繩紋、刻劃紋、指窩紋等;器形主要有鼎、紡輪、罐、澄濾器等,石器為磨製,器形有斧、鑿、鐮、網墜等。屈家嶺文化陶器以光砂紅陶、黃陶為主,手製和輪制兼有,火候較高;紋飾以指窩紋、刻劃紋為主,器物表面有的施以紅彩;器形主要有杯、紡輪、鼎等。龍山文化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黑陶和灰陶次之;製法以輪製為主,兼有手製;火候較高,紋飾以繩紋、籃紋主;器形主要有鼎、禹、罐、杯、紡輪、澄濾器等。石器為磨製,器表光滑,刃部鋒利,器形有鏃、網墜、錛、鑿等。 [3-4]  [5] 

天堂寺遺址研究價值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為研究本地古代文化及其周邊地區的古代文化的發展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對於全面認識、綜合研究整個淮河上游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2]  [4] 

天堂寺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天堂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天堂寺遺址旅遊信息

天堂寺遺址地理位置

天堂寺遺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南餘店鄉潘莊行政村天堂寺自然村北面。

天堂寺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天堂寺遺址,路程約34.4千米,用時約5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