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佑德酒作坊

鎖定
天佑德酒作坊,位於青海省海東地區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境內,是清朝時期的建築遺存。 [2]  [4] 
天佑德酒作坊原成立於明洪武六年(1373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毀於戰火;民國七年(1918年),青海近代酒商趙長基重振“天佑德”,修建四合院建築的酒坊,購置酒海生產工具等用具。天佑德酒作坊現包括天佑德酒作坊遺址、威遠古井、窖池、酒海等文物。天佑德酒作坊跨越百年時光,是高原文化、民族文化和悠久的釀酒歷史文化的見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2-4] 
2013年5月,天佑德酒作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天佑德酒作坊
地理位置
青海省海東地區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境內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925-5-31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天佑德酒作坊歷史沿革

元大德二年(1298年),九天保在天佑德青稞酒廠舊址水坑子鑿井,汲水釀酒。 [2] 
明洪武六年(1373年),九天保之玄孫三木德繼承祖業,繼續在水坑子釀酒。三木德突破了小作坊的窠臼,實現了技術和生產規模的較大突破。他用木質堅硬耐腐蝕的柏木板鑲嵌酒窖8個,置了釀酒工具及裝酒酒梢、檸條編制的“酒海”,釀酒作坊用房12餘間。 [2] 
明嘉靖年間,互助縣境內有一小鎮,因修建城垣,曾定名為“威遠堡”。有山西汾酒的客商來此販賣燒酒,將汾酒釀造工藝和高原的“精氣之源”青稞結合,釀出了“威遠燒酒”。之後逐漸形成以天佑德、永慶和、世義德、文和永、永勝和、義永合、文玉合和義興成等八家為主的燒酒作坊,俗稱“八大作坊”。八大作坊中,以明洪武六年(1373年)成立的天佑德酒作坊影響力最大。 [2] 
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佑德”酒作坊毀於戰火。 [2] 
民國七年(1918年),青海近代酒商趙長基重振“天佑德”,修建四合院建築的酒坊,購置酒海生產工具等用具。民國時期,天佑德酒作坊已有較大規模,青稞酒年產量約5500斤。 [2] 
清末民初時,威遠鎮釀酒達到前所未有的輝煌,釀酒量可達15萬斤。 [2] 
1952年,以“天佑德”為主整合當地八大釀酒作坊,組建了互助縣酒廠。 [2]  互助縣酒廠,採用電泵取水,修建水塔。 [4] 
1983年,原互助酒廠對古井、古窖池進行了部分維修。 [4] 

天佑德酒作坊遺址特點

天佑德酒作坊 天佑德酒作坊
天佑德酒作坊位於互助縣威遠鎮,所在區域為湟水支流沖積盆地。地貌特徵以高山峽谷、低山丘陵為主,是典型的西部山區地貌。其土壤以黑鈣土為主,黑鈣土是一種肥沃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祁連山的純淨冰雪融水,自高山俯衝而下,形成了互助縣境內8條大大小小的河流。海拔2600多米的河湟谷地是温暖的太平洋季風向西所能達到的最西邊境。在海拔2500~4500米之間,大米、小麥等作物均已不能正常生長,而大麥屬的另一種作物——青稞,卻能很好地適應這種環境。天佑德酒作坊包括天佑德酒作坊遺址、威遠古井、窖池、酒海等文物。天佑德酒作坊遺址為四合院建築。 [2]  [4] 

天佑德酒作坊文物遺存

古井
古井
古井(2張)
古井為元代文物,九天保為釀酒之需,在酒作坊旁掘井,汲水釀酒,井口為柏木板鑲製成四方形,井深約12米。明嘉靖時期,威遠堡修築古城堡時,採用青磚砌壁,井口用圓形青石覆蓋,中間鑿眼取水,並蓋有一間茅草房保護。1983年,原互助酒廠對古井古窖池進行了部分維修,由於古井內壁鑲嵌的磚塌陷,酒廠建築隊在互助縣文管所的指導下,對井內壁磚進行了更換,對井沿青石塊進行了更換,並在古井上修建了保護亭。井水發源於海拔6000米以上的祁連山,歷經岩層磨礪和數十年深層循化作用。 [4] 
古窖池
古窖池
古窖池(2張)
明洪武六年,三木德取石塊鑄窖、四壁用柏木板鑲嵌而成,其材質賦予酒窖特殊的香氣,故稱香窖,窖長約2米、寬1.6米、深約3米。明嘉靖時期,在威遠堡修建古城堡時,用燒製青磚代替了柏木板。民國時期,一些地勢較低的窖池,由於地下水的浸泡侵蝕較為嚴重,故而採用崑崙山的花崗岩,經千萬次的重複打磨,整塊築窖構成獨有的花崗岩窖池有利於清洗,防止雜菌生長。如今,在花崗岩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將祁連山的松木板作為為窖底,花崗岩與松木板的結合,更符合清香型白酒的“淨”,使得青稞酒的香氣清雅純正而無雜味,故“以巖為窖,酒更香”。天佑德擁有50年以上花崗岩窖池400多口,20年以上窖池600多口,共擁有花崗岩窖池4260個,是全國最大花崗岩窖池羣。 [4] 
酒海
酒海
酒海(2張)
天佑德酒海的製作要追溯至明洪武六年(1373年),其採用高1.5米、半徑0.775米、檸條編制,其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兩種、容量約3噸。內部用蜂蠟、雞蛋清、熟菜籽油等調和,裱糊麻紙而成。隨着時間推移,藤條幹裂,出現裂痕,20世紀80年代,用鐵片加固,現保存完好。“酒海”是釀酒業中歷史最悠久歷史的存酒方式,正是因為“酒海”特殊的製作方法造就了酒海“會呼吸”的神奇,通過呼吸,酒海中的酒完成了去陳除雜、熟化增香的複雜過程,促進了酒的老熟,賦予酒複合香,通常用於優級酒的貯存,“酒海”越老,貯存時間越長,品質越佳。 [3-4] 

天佑德酒作坊歷史文化

名字由來
“天佑德”的得名,《尚書》一書提供的最早史料記載與命名源釋義,書中記載了商朝初年政治家、思想家伊尹與皇帝太甲的一番對話:“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於一德;非商求於下民,惟民歸於一德”。 [2] 

天佑德酒作坊文物價值

天佑德酒作坊遺址、威遠古井、窖池、酒海等文物跨越百年時光,都是高原文化、民族文化和悠久的釀酒歷史文化的見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4] 

天佑德酒作坊保護措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天佑德酒作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保護範圍
保護範圍東西寬398米,南北長812米。西至威遠鎮西門河,北至西大街公路,東至互助一中、城南學校交接處,南至威遠鎮西下街村。 [2] 

天佑德酒作坊旅遊信息

天佑德酒作坊地理位置

天佑德酒作坊位於青海省海東地區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境內。 [2]  [4] 

天佑德酒作坊交通信息

自駕:自青海省海東地區互助土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天佑德酒作坊,路程約1.1千米,用時約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