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黃湯

鎖定
大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方出《金匱》卷下,名見《普濟方》卷三一二。具有利大便,散風活血之功效。主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
中文名
大黃湯
出    處
《金匱》卷下,名見《普濟方》
功    用
利大便,散風活血
主    治
馬墜及一切筋骨損

大黃湯組成

大黃一兩(切,浸,湯成下),緋帛如手大(燒灰),亂髮如雞子大(燒灰用),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敗蒲一握(三寸),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熬),甘草如中指節(炙,銼)。

大黃湯用法

上藥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成納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温三服。先銼敗蒲席半領,煎湯浴,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行,痛楚立瘥。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大黃湯功用

利大便,散風活血。

大黃湯主治

馬墜及一切筋骨損。

大黃湯方義

《古方選注》:馳騁之時,陽鼓於上,卒然而墜,傷在於首,病頭脹頸粗,發熱體痛,故其所治有不同於平常跌撲所傷者。方中多用陳敗之物,取其伏陽而行瘀也。敗蒲席須作帆之蒲,惟鄉船中嘗以為卧具者佳,借其精神所憑,可以伏陽,且陳蒲可逐上焦瘀血;炊單布久蒸,則受湯熟之氣,可以化陽自熄,退腫除陳;亂髮療驚安神;緋帛行瘀搜傷;大黃、桃仁、甘草,即桃仁、調胃承氣二湯之義,用以掃除三焦之瘀;外用敗蒲沐浴,以逐肌肉筋骨之瘀,內外兼治。

大黃湯使用注意

1、《普濟方》:“墜馬及一切筋骨損,腹中有驚風瘀血,煩悶,不省人事。”
2、本方方名,《古方選注》引作“敗蒲煎”。

大黃湯附註

附方1大黃湯
組成:大黃、黃連、黃柏、梔子各半兩。
功用:《蘭台軌範》:除六經之熱。
主治:①《肘後方》;傷寒五六日以上者。②張文仲引許推然: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出處:方出《肘後方》卷二,名見張文仲引許推然方(見《外台》卷三)
附方2大黃湯
組成:大黃、甘草、炙黃芩各二兩,升麻二兩,梔子一百枚。
主治:①《肘後方》:發背上初欲腫。②《聖惠》: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出處:《肘後方》卷五
附方3大黃湯
組成:大黃、甘草、炙黃芩各二兩,升麻二兩,梔子一百枚。
主治:①《肘後方》:發背上初欲腫。②《聖惠》: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出處:《肘後方》卷五
附方4大黃湯
組成:大黃(銼,炒)一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四十九枚,虻蟲(去翅足,微炒)三十枚,水蛭(糯米內炒,候米黃,即去米)三枚。
主治:婦人月水不利,結積無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六引《肘後方》
附方5大黃湯
組成:大黃三兩,梔子五十個,升麻二兩,黃芩三兩,芒消一兩。
功用:清瀉毒火。
主治:癰疽,發背,時毒。
出處:《鬼遺》卷三
[1-3] 

大黃湯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大黃湯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50 千卡
蛋白質 0.4 g
脂肪 0.1 g
水分 87 g
碳水化合物 11.5 g
膳食纖維 0.6 g
灰分 0.3 g
葉酸 2 μg
3 mg
5 mg
7 mg
115 mg
60 mg
0.1 mg
0.09 mg
0.2 μg
維生素A 2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1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1 mg
煙酸(煙酰胺) 0.1 mg
維生素B6 0.01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3 mg
維生素E 0.14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彭懷仁.《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1冊》:人民衞生出版社,1993年
  • 2.    宋愛莉、柳長華.《外科常見病實用方》:人民衞生出版社,1999年
  • 3.    王旭東、李一鳴. 《皮膚性病科頑症金方》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