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鰭刺鰟鮍

(鯉科刺鰟鮍屬動物)

鎖定
大鰭刺鰟鮍生活於水草叢生的淺水中。主要以高等植物的葉片及藻類為食,也攝食浮游動物。一齡魚即達性成熟。產卵期在4—6月。卵產於河蚌鰓瓣上。卵大,橢圓形。為體形較大的鰟鮍魚類。
拉丁學名
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Bleeker
別    名
五彩片
石光皮等
動物界
Cypriniformes:鯉形目
Cyprinidae:鯉科
刺鰟鮍屬Acanthorhodeus
亞    綱
硬骨魚亞綱Osteichthyes
中文學名
大鰭刺鰟鮍
生活環境
淡水
分類編號
11020030

大鰭刺鰟鮍形態特徵

俗稱五彩片,石光皮等。此魚雄為藍色,雌為白色,體扁像片樹葉,
(豬耳鰟鮍)體扁薄,卵圓形。具短鬚一對,下嚥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線完全。背、臀鰭均具硬刺。小型魚類,但在鰟鮍魚類中屬最大的一種,大者體長130毫米。在靜水或緩流、水草叢生的環境棲息。雜食性。生殖期4~6月。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
大鰭刺鰟鮍 大鰭刺鰟鮍 [1]
背鰭Ⅲ-15-18;臀鰭Ⅲ-11-14;胸鰭Ⅰ-14-15;腹鰭Ⅰ-7。側線鱗35-39,6-7/5-7。鰓耙7-8。咽齒1行,5-5。體長55-170毫米。 體長為體高1.9-3.3倍,為頭長3.6-4.6倍。體卵圓形,側扁。頭小而略尖。頭長為吻長3-4.3倍,為眼徑2.7-4.2倍。口近端位,略呈馬蹄形。口角具一小須。咽齒側扁,齒面有鋸紋,末端呈鈎狀。側線完全。背鰭和臀鰭均有光滑硬刺。 背鰭起點約位於體中,後於腹鰭。臀鰭起點約與背鰭第六分枝鰭條相對。尾鰭叉形。鰾2室。腹膜黑色。體背部暗綠色或黃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在側線起點附近及其後方各有一藍黑斑點,沿尾柄中線向前有一條黑色縱紋,背鰭和臀鰭具有2、3列小黑點。生殖季節雄魚吻端及眶上緣出現白色珠星,雌魚具長的灰色產卵管。幼魚背鰭前部有一黑斑點。 [2] 
大鰭刺鰟鮍多為一年生,環片間平行,多呈開闊的U型輪紋;體長與體質量的相關數學式為W=0.018L3.0945,雌性個體的平均肥滿度較雄性略高;食物組成複雜,能攝取動、植物,同時攝取一些有機碎屑,植物在餌料中比例較高;卵徑呈多峯狀分佈,絕對繁殖力在1101.6~4470.2之間.大鰭刺鰟鮍的年輪為閉合切割型,呈等速生長,屬於偏植物性的雜食魚類,分批產卵,絕對繁殖力與體長的關係為正相關. [3] 

大鰭刺鰟鮍分佈區域

分佈廣泛,在淺水湖泊內數量較多。

大鰭刺鰟鮍消化系統

消化道可以分為口、口咽腔、食道、腸和肛門等5個功能區.口腔內有咽及鰓耙,鰓耙形成了對食物顆粒的屏障,面向食管保護鰓絲.短的食管起源於咽腔,終止於腸.腸發達,分前腸、中腸和後腸,腸終止於肛門.消化腺有肝和胰,胰彌散在肝中,與肝合稱肝胰臟. [4] 
參考資料
  • 1.    大鰭刺鰟鮍  .中國淡水魚類原色圖集[引用日期2013-08-16]
  • 2.    大鰭刺鰟鮍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5-03-06]
  • 3.    大鰭刺鰟鮍的生物學研究 李紅敬; 孫玉平; 張娜; 肖茜茜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10-10
  • 4.    大鰭刺鰟鮍消化系統的形態學觀察 李紅敬; 張娜; 付香斌; 李小靜; 林小濤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