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鍋熬製茶膏

鎖定
大鍋熬製茶膏最初由雲南土司採取大鍋熬製方法,初創的另一種製作茶膏的工藝。
中文名
大鍋熬製茶膏
起    源
雲南
特    點
不可能長期存放
弊    端
營養物質被破壞

大鍋熬製茶膏起源

這種方法顯然是借鑑宋製作餅茶工藝,只是將“蒸”乾脆改成了“煮”。而且這種用大鍋熬膏的方法很快通過茶馬古道傳播到西藏,並迅速被西藏上層人物所接受。

大鍋熬製茶膏弊端

從科學的角度看,大鍋熬製茶膏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茶葉在反覆高温的熬製中,其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後續的轉化缺乏“動能”,只能向黴變轉化,不可能長期存放;二是茶葉在高温的狀態下,大量營養物質會隨水蒸氣一併揮發,這必然會造成茶膏內某種物質的缺失。

大鍋熬製茶膏認識誤區

或許是當時科技的落後,人們並不瞭解大鍋熬製茶膏存在的種種問題,甚至誤認為此種工藝簡便可行,而忽視了它內存的品質問題。因此直到現在,很多人也誤認為普洱茶膏就是大鍋熬製而成。實質上,我們可以這樣説,大鍋熬製茶膏屬於普洱茶膏發展的第一階段,只能定性為土製(土方法),與後來皇宮“御製”的宮廷普洱茶膏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大鍋熬製茶膏產品對比

安全、衞生上
大鍋熬製的茶膏在高温熬煮的過程中,大量營養物質隨水蒸氣一併揮發、流失,但是農藥和重金屬卻留存了下來,這就必然會導致農藥的殘存、重金屬超標,在飲用時,是相當的不衞生,更不安全,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説通過大鍋熬製方法濃縮出來的茶膏,其實也是農藥和重金屬的濃縮。
低温萃取、低温乾燥得到的茶膏在安全、衞生性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通過此種方法得到的茶膏是經過深加工的茶膏,在深加工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實現去除農藥殘留、無重金屬超標。
營養與功效上
大鍋熬製茶膏由於在高温熬煮的過程中,大量的營養物質被嚴重破壞,所以其品飲價值非常的低,在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減肥等方面的功效上也極低;而低温萃取的茶膏,由於一系列的工藝都是在低温狀態下完成的,所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葉中原有的活性酶與營養成份,不僅品飲價值極高,而且在功效上也非常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