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

鎖定
大通學堂及徐錫麟故居,分別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勝利西路和越城區東浦鎮孫家漊。大通學堂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創立,是中國近代最早培養民主革命人才的軍事學校之一。徐錫麟故居是由徐錫麟祖父桐軒公從一姓朱人家購置,後改造擴建而成。 [2] 
大通學堂及徐錫麟故居由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組成。大通學堂原為清代山陰、會稽兩縣豫倉。學堂分三條縱向軸線佈置,佔地面積5020平方米,建築面積1645平方米,西側為操場,中軸為五開間三進,即門廳、禮堂、“徐社”。東西兩軸分別是學堂教室和辦公室,其中東軸四進、西軸為五進,整體保存完整。徐錫麟故居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築面積575平方米,建築三開間三進,由門屋、大廳、座樓和藏書樓、桐映書屋等組成,是一處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 [2] 
2006年5月25日,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
地理位置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勝利西路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東浦鎮孫家漊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502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944-5-07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歷史沿革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月,徐錫麟出生于徐錫麟故居。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光復會領導成員徐錫麟、陶成章為聯絡、訓練各地會黨,培養軍事幹部而創立大通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起義失敗被大通學堂查封。 [2] 
辛亥革命勝利後,在大通學堂創辦了大通女子工藝學校,後停辦。
民國十五年(1926年),紹興“徐社”社員為紀念徐錫麟烈士,在舊址創辦錫麟小學。後又改建為縣立紹興中學、紹興一中分部、一中校辦廠及紹興日報社印刷車間。 [3] 
1980年起,文物部門對大通學堂作了幾次大規模整修並佈置陳列對外開放。 [5-6]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建築格局

大通學堂及徐錫麟故居由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組成。大通學堂分三條縱向軸線佈置,佔地面積5020平方米,建築面積1645平方米,西側為操場,中軸為五開間三進,即門廳、禮堂、“徐社”。東西兩軸分別是學堂教室和辦公室,其中東軸四進、西軸為五進,整體保存完整。徐錫麟故居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築面積575平方米,建築三開間三進,由門屋、大廳、座樓和藏書樓、桐映書屋等組成,是一處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 [2]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主要建築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大通學堂

大通學堂坐北朝南,粉牆黛瓦,平房木結構建築,佔地面積4806平方米,建築面積1868平方米,按東、中、西三軸線佈局。中軸線建築三進,第一進門廳,通面闊五間18.4米,通進深7.06米,均為穿鬥式樑架。明間影門上懸趙樸初所題“大通學堂”匾。第二進禮堂,通面闊三間11.8米,通進深9.64米,前檐接五架抬梁式抱廈,前後設月梁船篷軒廊,明間樑架為五架拍梁帶前後單步梁,次間為穿鬥式。禮堂系當年大通學堂師生集公之處。第三進“徐社”,通面闊五間18.4米,通進深7.22米,明間樑架為五架拾梁帶前後單步梁,次間、梢向為穿鬥式。“徐社”前為長方形水池,條石砌岸,周用車木欄杆護圍。三進之間有長廊貫通,通長47.32米、寬1.57米。東軸建築四進,第一進為穿鬥式樑架,西次間、梢間分別為秋瑾辦公室(被捕處)和會議室:第二、三、四進為五開間教室,均為穿鬥式樑架。西軸建築五進,佈局、平面與東軸建築對稱,原為學生宿舍。西軸建築西側有學堂操場。 [3] 
大通學堂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徐錫麟故居

徐錫麟故居是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家徐錫麟誕生地。由徐錫麟祖父桐軒公從一朱姓人家購得,後逐步改造擴建而成,是一處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建築。
徐錫麟故居坐北朝南,粉牆黛瓦,磚木結構,古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築面積720平方米。平面佈局三進,由門斗、大廳、坐樓、做書樓和桐映書屋等組成。第一進門斗,三開間平屋,通面闊12.8米、通進深4.45米,明間、次間均為穿鬥式樑架,明間闢石庫門,門屋與大廳之間天井兩側有檐廊連接。第二進大廳,又稱一經堂,三開間平屋,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米,前槽設船篷軒,後槽設單步梁,明間用五架抬梁,次間為穿鬥直梁式構造,是徐錫麟生前常與革命志士會談的地方。第三進五開間,通面闊20.4米,通進深9米,均為穿鬥直梁式構架,東邊三間與大廳、門斗位於同一軸線,樓前兩側各有廂房一列。樓上東首三間分別為徐錫麟卧室、婚房和起居間;樓下明間為香火堂,後牆闢石庫門,為徐家沿河後門,設踏道船埠;東次間為客房,西次間是其母嚴氏卧室(後改為妻王振漢卧室)。各間均為穿鬥式樑架,兩側廂房為兩開間樓房,通面闊7.6米,通進深4.15米,樓上為藏書樓,有過廊與第三進西二間坐樓相連;樓下,“桐映書屋”為徐氏家熟,徐錫麟童年時就讀於此。故居西側設一小園。 [3] 
徐錫麟故居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歷史文化

  • 相關歷史
大通學堂全稱大通師範學堂是辛亥革命前夕皖浙武裝暴動的重要據點,中國近代最早培養革命人士的軍事學校之一。光復會領導人徐錫麟、陶成章為發動反清起義、聯絡同志、培養軍事骨幹而創辦。學堂舊址原為貢院,清代改作豫倉。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底,徐錫麟赴安徽安慶從事革命活動,由女革命家秋瑾接辦,並商定浙江和安徽同時起義。秋瑾積極籌備武裝起義,加強軍事訓練,創建了光復軍。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7月6日,因叛徒告密,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慘遭殺害。同年7月13日,清兵包圍了大通學堂,秋瑾不幸被捕,15日在軒亭口英勇就義,學堂被查封。 [3] 
  • 相關人物
徐錫麟 徐錫麟
徐錫麟(1873~1907年),字伯蓀、伯聖,別號光漢子。浙江山陰(今紹興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2]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保護措施

1963年,大通學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5月25日,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大通學堂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勝利西路。 [2] 
徐錫麟故居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東浦鎮孫家漊。 [2] 
  • 交通信息
乘坐紹興市內公共交通15路至蔡元培故居(杭港眼鏡)站下車,步行1.3千米可達大通學堂。
乘坐紹興市內公共交通紹興地鐵1號線(姑娘橋方向)至黃酒小鎮站(E1口出)下車,步行690米可達徐錫麟故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