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觀聖作之碑

(邢台市2A級景點)

鎖定
大觀聖作之碑,北宋大觀元年資正殿學士鄭居正“奏乞以御筆八行詔旨摹刻於石,立於宮學,次及太學,辟雍天下郡邑”。於次年刻石,立於平鄉縣舊城(今平鄉鎮)的學宮之內。碑通高5.14米,寬1.38米,厚0.38米,碑額身高1.40米,寬1.50米,浮雕七龍盤頂。
中文名
大觀聖作之碑
地理位置
邢台市平鄉縣城豐州鎮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早上9:00-下午18:00
景點級別
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
門票價格
56元/人

大觀聖作之碑概況

碑額“大觀聖作之碑”為權相蔡京題寫;碑身高2.94米,正面刻宋徽宗頒發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詔旨,共1021字,現殘存729字,為書學博士李時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體”摹寫而成,筆法俊逸;碑陰額書“大鐘主柴如意姊大娘”字樣。碑兩側亦刻有文字,但鐫刻年代在金大安三年之後,與碑初立之時相差103年;龜趺座,高0.80米,寬1.50米,長2.70米。為兩半塊拼制而成。此碑雖殘,但歷史、藝術價值較高,2007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1] 

大觀聖作之碑歷史沿革

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九月十八日,資正殿學士鄭居正“奏乞以御筆八行詔旨摹刻於石,立於宮學,次及太學,辟雍天下郡邑。” [2] 
大觀二年(1108年)八月二十九日,禮部尚書兼侍講鄭久中“令以所賜刻石”,遂尊上命,刻石立於縣學宮文廟內。 [2] 
大觀聖作之碑初立時,僅正面撰文。其後,在金大安三年之後,於碑陰及左右側面又撰文補刻,因碑文之右側刻有“大安三年歲次辛未”(公元1211年)字樣,其年代與該碑初立之時相距百年有餘。其字跡不可全辯。該碑不知於何年自碑額下40公分處斷開。 [2] 
大觀聖作之碑
大觀聖作之碑(2張)
公元1984年,平鄉縣文教局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將“大觀聖作之碑”列為平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將斷碑的上段移至縣文化館。 [2] 
2001年,又將該碑上段移至文體院內。 [2] 
2002年,初將平鄉鎮文廟所餘斷碑及龜趺碑座一併移至縣文體局院內。 [2] 
2006年,將該碑再次移至平安公園。 [2] 
2007年3月,將該碑粘接矗立於公園東側。 [2] 

大觀聖作之碑建築規模

大觀聖作之碑 大觀聖作之碑
大觀聖作之碑,通高5.14米,寬1.38米,厚0.38米,碑額身高1.40米,寬1.50米,浮雕七龍盤頂。碑額“大觀聖作之碑”為權相蔡京題寫;碑身高2.94米,正面刻宋徽宗頒發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詔旨,共1021字,現殘存729字,為書學博士李時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體”摹寫而成,筆法俊逸;碑陰額書“大鐘主柴如意姊大娘”字樣。碑兩側亦刻有文字,但鐫刻年代在金大安三年之後,與碑初立之時相差103年;龜趺座,高0.80米,寬1.50米,長2.70米。為兩半塊拼制而成。 [3] 

大觀聖作之碑主要價值

大觀聖作之碑歷史價值

大觀聖作之碑 大觀聖作之碑 [4]
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九月十八日,資正殿學士鄭居中,奏乞以御筆八行詔旨摹刻於石,立於宮學次及太學,辟雍天下羣邑,大觀二年(1108年)八月二十九日,禮部尚書兼侍講鄭久中“令以所賜刻石”,立於文廟,碑文內容是宋徽宗領發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詔旨,實際上以至高無上的皇權頒佈的封建教育方針和校規,是研究北宋學校教育和科舉制度的重要史料。 [5] 

大觀聖作之碑藝術價值

大觀聖作之碑 大觀聖作之碑
大觀聖作之碑,始刻於宋大觀二年(1108年)青石質料,碑身為一塊整體的石料雕刻而成,高浮雕七龍盤頂,龜趺座通高5.14米,碑身高4.34米,厚0.38米。碑首陽面中間陰刻“大觀聖作之碑”六個楷書大字,為權相蔡京題寫,碑文由宋徽宗趙佶所撰,並由書學博士李時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體”摹寫而成,筆法俊逸、嚴謹規整,不失書法妙品。該碑嫺熟的雕刻工藝,書法藝術比較少見,是研究宋代石刻工藝和宋代書法的珍貴史料。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