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秦嶺隧道

鎖定
大秦嶺隧道是西安至成都高速鐵路建設難度最大的工程,也我國第一條貫穿南北兩個地理環境的高鐵隧道,於2016年9月12日正式貫通。 [1] 
中文名
大秦嶺隧道
外文名
Grand qinling tunnel
開通日期
2016年9月12日
軌道類型
橋隧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
運營線路
西安市――成都市
車站數量
7
運營里程
14.84公里

大秦嶺隧道工程概況

大秦嶺隧道位於秦嶺褶皺帶,貫穿黃河與長江兩大水系分水嶺的秦嶺主脈,是西安至成都高鐵的控制性工程。
該隧道全長14.84公里,最大埋深1185米,海拔為西成高鐵最高,地形、地質條件極為複雜。各參建單位和廣大鐵路建設者科學組織施工,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攻克了各種難關,確保了工程安全順利推進。
這一隧道的貫通,為推進西成高鐵整體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西安至成都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陝西省西安市引出,向南經安康、漢中市,至四川省廣元市,在江油站與綿陽至成都至樂山鐵路客運專線相連,抵達成都市,全長510公里。 [1] 

大秦嶺隧道隧道施工

大秦嶺隧道位於西安市户縣澇峪鄉和安康市寧陝縣新場鄉,以秦嶺東梁山嶺脊為界,嶺北屬澇峪鄉,嶺南屬新場鄉。隧道範圍平均海拔1300-2638米,為全線海拔最高的隧道。全長14.84公里,是全線第二長隧道,也是以秦嶺命名的隧道,是西成客專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全線6座I級風險隧道之一。該隧道於2013年2月16日開始施工,至2016年9月12日貫通,施工歷時1304天。隧道穿越地段位於秦嶺褶皺帶,地質構造極其複雜,變形強烈,地下水極為豐富,屬高風險隧道。大秦嶺隧道是西成高鐵秦嶺區段建設最關鍵的重點、難點控制性工程,通過黃河與長江兩大水系分水嶺的秦嶺主脈,隧道線路坡度位列全國高鐵之最,海拔為西成高鐵最高,是西成高鐵一座穿越秦嶺山主脈的隧道。該隧道的貫通標誌着西成客專陝西段境內穿越秦嶺主山脈隧道工程全部施工結束,從此天塹變通途,也是西成客專穿越秦嶺主山脈最後一座貫通的隧道。 [1] 
隧道通過秦嶺腹地,屬於秦嶺中山區,穿越兩大水系——黃河與長江分水嶺,地勢總體趨勢西高東低,北陡南緩,溝谷深切多呈“V”字型,隧道穿越地段山巒重疊,溝壑縱橫,植被茂密,人煙稀少。隧道區水系較為發育,均為常年流水。隧道穿越斷層帶、巖性接觸帶、節理密集帶、褶皺核部及淺埋地段,特別是地域斷裂處及洞頂淺埋深僅約20米左右,且溝內水量較大,這些段落內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巖體破碎,產生突、湧水較多,容易出現坍塌、變形等圍巖失穩,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及時加強對洞內、地表變形觀測,監測圍巖滲漏水現象,同時控制爆破,短進尺,採用超前支護、預注漿堵水等措施保障了施工的安全進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