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漠土藝館

鎖定
大漠土藝館位於煙雲繚繞的火焰山下,鬱鬱葱葱的木頭溝河畔,一座規模宏大的人文景觀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屹立在312國道西側,1991年5月對外開放接待遊人的新疆火焰山大漠土藝館。
中文名
大漠土藝館
地理位置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下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18:00
地理座標
89°32″7′,42°56″8′
海    拔
140 m

大漠土藝館所處環境

大漠土藝館
大漠土藝館(5張)
這裏是火焰山腹地的五百羅漢谷,是佛光寶地。眾所周知,自古名山僧佔多,火焰山也不例外,著名的佛教遺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就開鑿在此谷,在古代是高昌回鶻王國的王家寺院。想當初也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因歷史上的宗教戰爭,人為和自然的破壞摧殘早已瘡痍滿身、面目全非,引發了人們無限的歷史感慨,也深深地觸動了藝術家張文閣的心靈。他發誓要使西域文化在火焰山再現輝煌。
大漠土藝館 大漠土藝館
他離妻別子,四處籌借,帶領同伴歷經十餘載終於建成了新疆大漠本土藝術博物館。給荒漠寂僻的火焰山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土藝館把建築、壁畫和雕塑融為一體,歷史文化勝蹟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把地面景觀和地下洞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雄渾粗獷、大氣磅礴,把奇特雄偉的大漠風采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蜚聲海內外的大漠生土藝術在吐魯番火焰山這一特殊環境裏發揚光大。 [1] 

大漠土藝館旅遊資源

人流如織的大漠土藝館 人流如織的大漠土藝館
每年旅遊季節,土藝館裏車水馬龍、遊人如織,唐僧殿、喀拉和卓勇武堂、絲路古堡、萬佛宮、鄉巴藝棧、百年老宅、孫悟空主雕、民藝傳承區、火焰山雲梯等景觀成了火焰山景區人們拍照留念的最佳景點,成為與交河故城、葡萄溝齊名的六大旅遊景點之一。在開放十餘年中已接待中外遊客一百餘萬人次,佔地規模已從最初的五千平方米發展到三萬平方米,景點已增至二十幾處。大漠土藝館以再現古代佛教藝術輝煌,展示現代民間美術燦爛的嶄新面貌,受到了中外遊客的好評。
民藝傳承區 民藝傳承區
火焰山大漠土藝館以立足本土,繼往開來,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為宗旨,集收藏、陳列、表演、研究等功能為一體,是新疆首家民辦藝術館、是吐魯番旅遊紀念品開發生產基地。同時,還成了新疆影視拍攝基地。 [1] 

大漠土藝館佛教藝術

萬佛宮 萬佛宮
從312國道的勝金口往北拐上前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旅遊專線公路四公里處,便可看到千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後的高坡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民族風格建築羣,正中是十四米高的磚砌圖案大門,這就是大漠土藝館的正門。走進大門,迎面可見三座互相連通的穹頂,穹頂頂端和四周佈滿了小塔,好似金鋼寶座塔廟,這就是恢宏鉅製的古代佛教藝術館---萬佛宮,是大漠土藝館的主體工程。這個大型宮堡由三個直徑十米、高十二米的窟窿頂建築組成,是迄今新疆境內最大的佛教藝術殿堂。據考古學家發現,新疆古代的佛寺不少就是採用了這種式樣的建築。有趣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都對窟窿頂建築情有獨鍾。進入宮內迎面一尊十米高的彩繪大佛雄偉壯觀、氣派不凡,是依據焉耆出土的雕塑精品紅衣佛放大塑造的。東西二廳的壁畫以拜城克孜爾千佛洞、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珍寶穹被盜走和損毀嚴重的壁畫為藍本,由專家研究考證、復原繪製出的,新疆境內有代表性的古代佛教壁畫一千二百餘平方米,都覆蓋在宮內自地面到頂端的牆壁上,工程巨大,耗時四載。來此參觀的遊客足不出宮便可盡覽新疆古代佛教藝術的大略。 [1] 

大漠土藝館萬佛宮

萬佛宮是大漠土藝館的主體工程,是迄今新疆境內最大的佛教藝術殿堂,
大佛殿大佛 大佛殿大佛
有大佛殿、龜茲廳與高昌廳三部分組成。龜茲廳與高昌廳分別以拜城克孜爾千佛洞、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珍寶穹被盜走和損毀嚴重的壁畫為藍本, [1] 
由專家考證,復原繪製出新疆境內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佛教壁畫1200餘平方米
。大佛殿內有一尊十米高的彩繪大佛,是依據焉耆出土的佛雕精品紅衣佛放
大塑成,是目前“新疆第一大佛”。萬佛宮再現了古大佛教藝術不同時期的
輝煌成就,其滄桑流變的脈絡可讓觀者盡收眼底。
大佛殿中有一尊泥塑彩繪大佛,雙手掐決,做雙法狀。這尊佛像是根據
新疆焉耆縣七格星石窟中出土的佛像放大塑造的,原型高六十六釐米,現佛
像高九米。這尊佛像可以説是古西域佛像造型特色的代表之一。大佛殿的頂
部中央為蓮花圖案,以下是千佛。這源自佛祖釋加牟尼的話“佛如恆河的沙系,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千佛就意味着處處有佛。

大漠土藝館觀音堂

觀音堂 觀音堂
觀音堂由前院塔亭和後院堂舍組成,全部由生土建造。看那高矗
奇特的佛牙塔和半圓型的涼亭,觀音堂的穹頂和小塔以及彎曲的
圍牆,高低、大小、曲直、繁簡形成了對比和有機的組合,具有
濃郁的西域情調。堂內供奉着一尊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銅像,
端莊秀麗、慈眉善目的形象刻劃,具有工筆式的細膩,與其它土
雕寫意式的粗獷形成強列對比。在型觀音鑄銅像為新疆境內所僅
有,深受遊客中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 [1] 

大漠土藝館民俗藝術

萬佛宮西側為四個穹頂建築,像串糖葫蘆似地連續在一起,為玉石、帽子、服裝、銅器等展室。西北角的木製品展室展示多種旋制、彩繪的木製品和土式機械。
穿過鍾亭可參觀土陶展院,這裏有老式以腳踏為動力的陶輪和一片很壯觀奇特的土饅頭(製作大陶的模具)。北側小院有兩座土陶窯,一座是從新疆土陶之鄉英吉沙縣移植的,一座是吐魯番本地饢坑窯(饢---新疆的烤麪餅)遊人在這裏可參觀土陶製做的全過程,還可觀賞土陶器皿。
經過一條往下的階梯,便進入一個半地下的、結構繁複的民居建築,屬於典型的吐魯番式土拱院,庭院冬暖夏涼,面積四百餘平方米,足可供數十人在這裏舉行一次“麥西來甫”民間歌舞晚會。庭院裏坐南朝北的三間套房佈置成了維吾爾民居,中間為客廳、東西二間為卧室,樓上為織毯展室、土印花布展室、壓花氈展室和艾得來斯綢展室,樓後是新疆的民間繪畫展室。遊客在此,可一飽眼福,盡情欣賞維吾爾族民間美術的精粹。
以上十一個展室的展品,是新疆民間工藝美術的縮影,參觀了這些展室之後,便對維吾爾族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美術,對西域大漠民族的習俗、歷史、文化、情操,有了一定的知曉。 [1] 

大漠土藝館鄉巴藝棧

鄉巴藝棧 鄉巴藝棧
鄉巴藝棧是大漠土藝館歷時兩年建造而成的,可以説它是新疆維吾爾民俗藝
術的精華薈萃之地,可讓遊客在飽覽新疆民
俗展示的同時,還可以親歷參與民間手工藝
的製作流程。展品包括土陶製品、桑皮紙、
民族傳統服裝、鞋帽、艾德萊絲綢、土織機
、土印花布、花氈、土機琢玉、帕拉斯織毯
土機,木製品如木箱、搖牀、旋木碗土機,
金屬製品如銅壺、銅盤等等。這些民俗藝術品是土藝館歷時十載從民間收集來的,其中有的已消
失,有的瀕臨滅絕,在民間已稀有且難以見到,鄉巴藝棧是大漠土藝館為挽救民族民間藝術遺產
所作的一項工作,是維吾爾民俗的一個縮影。 [1] 

大漠土藝館巴依老宅

巴依老宅 巴依老宅
巴依老宅屬於典型的吐魯番式土拱院。庭院底層的一半是從地面向下直接掏
挖出來的,其上用土坯砌成拱型屋頂;第二
層為土木結構,建有木圍欄,有木梯可供上
下;中間則是一座搭了涼水棚的庭院,面積
四百餘平方米。遊客在此,可盡情欣賞維吾
爾族民間美術的風采。 [1] 

大漠土藝館生土藝術

生土建築 生土建築
吐魯番可以説是古代生土藝術的精粹之地,但隨着古代宗教戰爭的破壞和現代化進程導致的風俗的移易,生土藝術日漸式微,僅存的也不過是些廢墟遺蹟,生土藝術的存續面臨斷裂。而大漠土藝館因地制宜,利用吐魯番乾旱少雨之條件,就地取材,直接用當地的泥土為材料進行建造和雕塑。大漠土藝館內的建築和雕塑完全根據生土藝術塑造原則建造而成,有天然天成之趣,是古代西域生土藝術的一種現代成熟展示。大漠土藝館不但延續了古生土藝術之淵脈,而且還匠心得發揚了生土藝術的傳統,館區內的建築和羣雕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即是佐證,由此開創了文化旅遊僅限於文件旅遊的先河,成為新疆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的開拓先鋒。 [1] 
絲路古堡
絲路古堡 絲路古堡
絲路古堡是大漠藝術家張文閣放大了的一件代表作,深受人們喜愛。託舉着
古堡的半圓形原始台,垂直高度五米,周長
三十米,古堡高十四米。無論是它那無規則
的結構、高深的窗口,還是斜架的木梯,既
似維吾爾當代民居,又彷彿帶有高昌和交河
故城盛極一時的影子,虛實結合,撲朔迷離
。粗糙的古堡外表,宛如厚重的歷史風塵。
踏着室壁上開鑿的腳窩,可直達土堡頂端一
覽火焰山奇觀。 [1] 
喀拉和卓勇武堂
勇士堂 勇士堂
喀拉和卓勇武堂高十米,直徑十米,在穹頂平台上,土拙風
格的十四尊泥塑樂師吹、拉、彈、
唱,向人們訴説着古絲路的滄桑。
堂內的大型彩塑和壁畫形象地表現
出當地維吾爾族火焰山的傳説故事。
勇士喀拉和卓為民除害,斬殺了惡
龍,被降服的惡龍變成了火焰山,
那深深的劍痕變成了山中的一條條
溝谷。 [1] 
唐僧殿
唐僧殿 唐僧殿
唐僧殿為滿足觀光客的需求,塑造了這尊十二米高的室外大型泥塑彩繪
作品。大唐高僧從容大度,豬八戒、沙
和尚好似哼哈二將,孫悟空機警敏鋭,
明顯看出借鑑了寺廟裏的一佛二菩薩形
式。龕形上部的篆書“火焰山”字更是
醒目的點睛之筆,以傳統的造型手法表
現出了火焰山文化的內涵,成為中外遊
客爭相留影的景點。 [1] 

大漠土藝館關於張文閣

張文閣 張文閣
.1953年出生于山東省鄆城縣
.1958年移居烏魯木齊市
.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
.新疆雕塑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烏魯木齊古銅張雕塑藝術公司總經理
1987年在中國美術館畫廊舉辦張文閣大漠土藝展,其中十五件土陶雕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988年赴日本大阪舉辦個人雕塑作品展,其中大型組雕《絲路古堡》被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收藏。1988年被中國文化部授予“民間美術開拓者”稱號。1989年《大漠陶塑》獲全國首屆工藝美術佳品優秀獎。1990年在吐魯番火焰山建造大漠土藝館。1994年創建古銅張藝術研究所,涉足大型城雕領域。1997年鑄銅雕塑《大漠明月》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美展雕塑首獎,1999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創作大展世紀杯金獎。1999年自治區文化廳、自治區旅遊局授予張文閣“藝術旅遊開拓者”稱號。2006年被授予新疆美術工藝大師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