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氣濕度

鎖定
大氣濕度是指空氣中的潮濕程度,它表示當時大氣中水汽含量距離大氣飽和的程度,一般用相對濕度百分比來表示大氣濕度的程度。在一定氣温下,大氣中相對濕度越小,水汽蒸發也就越快;反之,大氣中相對濕度越大,水汽蒸發也就越慢。在人們實際生活中,冬春季會感到空氣乾燥,夏季出現天氣悶熱的現象,這都是由於大氣中濕度的變化在起作用。
中文名
大氣濕度
外文名
Air humidity
定    義
空氣中水氣含量或潮濕程度
作    用
瞭解水氣的時空分佈規律
舒適氣温
22--25℃之間
舒適濕度
濕度在50%左右

目錄

大氣濕度定義

空氣中水氣含量或潮濕程度。簡稱濕度。通常用下列物理量表示。
(a)。又稱水氣密度,即每立方米濕空氣中實有水氣量的質量 。單位為克/米3 。
② 水氣壓(e)
濕空氣中水氣的分壓。其單位與氣壓單位相同。
相對濕度(r)
空氣中實際水氣壓與同温度下的飽和水氣壓之比,用百分數表示。
飽和差(d)
在當時温度下,飽和水氣壓與實際水氣壓的差值。其單位與氣壓的單位相同。
露點温度(Td)
在氣壓不變、水氣含量也不變的情況下,空氣冷卻到飽和時的温度。單位為℃。
混合比(γ)
濕空氣中水氣質量與幹空氣質量之比,單位為克/克或克/千克。飽和濕空氣的混合比稱為飽和混合比。
比濕(q)
濕空氣中, 水氣質量與濕空氣質量之比, 單位為克/克或克/千克。
測量濕度的儀器主要有乾濕球温度表毛髮濕度表毛髮濕度計通風乾濕表、手搖乾濕表等。通過氣象衞星探測大氣中的水氣的分佈,可得出水氣隨高度分佈的廓線,進一步瞭解水氣的時空分佈規律。

大氣濕度濕度健康

人體中喪失熱量的多少也取決於大氣中水分的飽和程度,一般將37℃時空氣飽和差稱為生理飽和差,它對人體呼吸過程中水汽蒸發有重要意義。大氣濕度對人體的熱量代謝和水鹽代謝有很大影響。在不同的濕度條件下,人體的散熱方式是不一樣的。因此,大氣濕度和氣温往往共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在低温潮濕的天氣中,由於大氣中水蒸氣吸收了人體的熱輻射,而使人體感到陰冷並容易着涼;在高温潮濕的季節,大氣中的水氣會阻礙人的體表蒸發,而影響到散熱過程,如果排汗不及時,人還容易中暑。在冬季低温情況下,潮濕的空氣容易讓人得風濕病和氣管炎,相對濕度如果達到80%以上,有礙人的機體蒸發散熱,對人們患有腎病、結核病、慢性腰腿病都有不良影響;而大氣中濕度太小時則會造成人們的皮膚乾燥等,特別是長期在室外、田間勞作的人們來説,特別容易出現手腳乾裂的現象。,所以注意大氣變化,有利於保護人體健康。
因此,時刻關注天氣和大氣濕度的變化,搞好勞動保護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在冬春季節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夏季搞好除濕,對人體健康都是有益的。人們感覺最舒適的氣象條件是氣温在22--25℃之間、大氣濕度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