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潛寺

鎖定
龍潛寺位於湖北省大悟縣大悟山主峯金頂上,又名大悟寺,俗稱“老廟”。
中文名
龍潛寺
地理位置
湖北省大悟縣大悟山主峯金頂
別    名
大悟寺
俗    稱
“老廟”

目錄

龍潛寺歷史背景

龍潛寺據明弘治年間《黃州府志》載:“大悟山,在治西北(黃陂縣)120裏,上有大悟寺,洪武祖師悟道於此處”。相傳,隋唐時期,大悟山稱“少華山”。 明太祖洪武年間,有一得道和尚名“喪吾”,雲遊至此,見羣峯屹立,煙霧飄渺,天地靈氣,聚於此地,便向山主討要一袈裟之地。山主認為一袈裟能蓋多大地盤,便滿口應承。孰料,喪吾和尚袈裟一甩,竟罩住了金頂和周圍的幾座山頭。山主後悔不已,但知其為得道高僧,也只好作罷。喪吾得此寶地後,首先在金頂東邊的山窪修一口水井,同時招收弟子、請來工匠,修建廟宇。建寺所用木料均由所修水井中取出,直到寺廟即將建成時,木工説:“杉料夠用了。”井中便不再向上生木料了。寺廟建成後,為感謝山主,喪吾用手指在廟西石壁上摳寫出一尺見方的十二個大字:“施主張天成六時念佛僧道元”。自此,喪吾和尚聲名遠揚,方圓數百里的信徒紛紛前來大悟道法,人們改稱“少華山”為“大悟山”。
大悟山 大悟山

龍潛寺格局

龍潛寺枕高山、傍溪流,佛殿、藏經閣、讀書院,翹角飛檐,古樸莊嚴。門前枯藤老樹,松竹茂盛,有7株古樹銀杏,大數圍,高30米,主幹凌雲,勁枝橫突,鬱郁蒼蒼,廕庇天日。院中有古井,冬暖夏涼,終年保持固定水位,不枯不溢。該寺始建於唐,盛於明清,全盛時,統境內黃龍、白龍、林泉、雲台、朝陽、青龍、興隆、老山等八寺,為一方主廟。幾經戰火,廟宇已蕩然無存,僅剩一些雕花條石、礎磴之類。北山坡有卧石,上刻“三塔凌雲”四字。據傳,廟後原有三塔,兩座毀於雷火,“喪吾(舍利)塔直到建國前才被拆除。塔旁有一碑,尚樹立平正,碑體完好,高2米,寬1米,前書:“喪吾和尚名道元,黃安人也,姓李。”全文數千字,敍及喪吾身世,已年久石質風化,文字漫滅。亂石中還有一些零散的斷碑殘碣,分別可辯“貞觀”、“嘉靖”、“道光”等記述年代字跡。其中明代嘉靖一塊斷碑,詳載了該寺田產、座落及貴重文物金爐、玉瓶等事。關於“煨金爐”,在這一帶傳説較久遠。説它是一個鎦金香爐,乃稀世之寶,爐裏燃香,不論多大風,香煙總是冉冉一線直上,不偏、不倚、不散、不滅。這香爐後被王和尚盜往上海,以一千元賣給了古董店。廟後數百步,有石兀起,廣數米,壁翹如斧削,上鑿“摩崖巖”,字一尺見方,前題:“六時念佛”;後款:“僧道元”,筆力遒勁,明晰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