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喜過望

鎖定
大喜過望(拼音:dà xǐ guò wà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黥布列傳》。 [1] 
大喜過望指事情的結果超過了自己的期望,因此特別高興。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1]  [4] 
中文名
大喜過望
拼    音
dà xǐ guò wàng
出    處
《史記·黥布傳》
注音字母
ㄉㄚˋ ㄒㄧˇ ㄍㄨㄛˋ ㄨㄤ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大喜過望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黥布列傳》:“淮南王至,上方踞牀洗,召布人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帳御飲食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大喜過望”。 [1] 

大喜過望成語典故

”是古代的一種刑罰,這種刑罰帶有相當的污辱性,因為它是在被處刑罰人的臉上刺字,然後塗上黑色。受過這種黥刑的人,終身臉上都要留着這種痕跡。 [2] 
英布在秦朝末年時,曾被處以黥刑,所以人們又叫他黥布。秦末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如火如荼,繼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後,黥布在驪山又率三千人舉行了起義。 [2] 
項羽在咸陽自稱西楚霸王時,他封黥布為九江王。楚漢之爭開始後,黥布是項羽手下非常得力的將領之一,他一直是項羽大軍的先鋒官。論武功,在楚軍中黥布僅在項羽之下,而劉邦手下的將領沒有一個人能與他匹敵。 [2] 
但是在一次大戰中,黥布被打敗了。項羽一次敗仗也不能容忍,他馬上革去了黥布的王爵,命他戴罪立功。黥布心中非常不服氣,他認為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這樣對待他,便對項羽心懷不滿,並逐漸與項羽離心離德。 [2] 
劉邦在與項羽的作戰中,最怕、最恨的就是黥布。當劉邦聽説黥布遭項羽貶黜時,心中不禁大喜。這時,劉邦手下的隋何向劉邦表示,他願意趁此良機勸説黥布前來歸順。隋何的想法正中劉邦的下懷,他立即讓隋何動身。 [2] 
隋何見到黥布,對他説:“將軍為西楚霸王立下無數戰功,卻不料僅僅因為打了一次敗仗就被革去了王位。韓信用兵如神,出師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將軍將來難免有一天會和他相遇。如果與他交戰時再吃敗仗,將軍到那時只怕身家性命也難保住了。我們漢王劉邦對將軍非常敬重,將軍為何不棄楚投漢,建功立業,將來成就一番大事呢?” [2] 
聽了隋何的一番勸告,黥布心中便開始尋思這個事情,經過反覆考慮,黥布決心聽從隋何的勸告黥布背叛項羽了,但他怎麼是項羽的對手呢?更何況黥布的手下原來也都是楚兵,現在突然自相殘殺,自然十分不振。他剛與項羽交鋒,便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一人一馬。萬般無奈,黥布與隋何化裝成百姓,悄悄來到漢營向劉邦投降。 [2] 
為了挫敗黥布的傲氣,劉邦要了一個小計謀:故意在洗腳的時候召見黥布。劉邦見黥布時表現得漫不經心,而且十分冷淡。當時黥布真是一肚子火,後悔自己聽了隋何的話來投靠劉邦。黥布只勉強談了幾句話,便告辭出來,心中真是又羞又氣,心想自己怎麼落到這種地步。黥布想到了自殺,但轉念又一想,自己就是死也不能死在漢王面前,還是先休息一夜,明天再另做打算。 [2] 
當黥布思緒很亂的時候,劉邦的隨從卻恭恭敬敬地來請他,將他安排到已經為他準備好的住處。黥布來到住處一看,那裏的房屋設施、警衞隨從及飲食車馬,完全與劉邦是一個規格,比他來之前設想過的水準要高出許多,心情豁然開朗。於是,黥布安心為劉邦爭奪天下。 [2] 

大喜過望成語寓意

人與人的期望是很不相同的,有人只想吃碗肉,有人唯盼快出國,有人望穿秋水要間房,有人朝思暮想是升官。吃肉、出國、分房、升官,是常常有人如願的,但也常常有人落空。期望越高,失望越甚,與“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同理。所以單是為着避免失望起見,可以一開始就把期望值定得低一點。若是期望高於現實可能,就變成了奢望,失望正與奢望孿生;相反,若是一開始期望低於現實可能,其結果往往是大喜過望。現實還是那個現實,僅僅是由於開始的想法不同,結局的心理影響卻是天差地遠。 [3] 

大喜過望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大喜過望”指事情的結果超過了自己的期望,因此特別高興。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1]  [4] 
  • 運用示例
宋·周煇清波雜誌·台諫上殿》:“偶一鄉人來訪,私謂得其人矣。敍契闊,接殷勤,甚歡。其人大喜過望,意汲引可必也。” [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二回:“這日穿着華麗,喜溢眉宇。任公見過他向日醜態,便如改頭換面一般,三分相貌便已看作十分,所以大喜過望。” [1] 
梁實秋《雅舍小品·商店禮貌》:“店員不但沒有愠意,而且大喜過望,自承以前的確有過一次張冠李戴的誤失,只是標籤貼錯無法查明改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