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壺口鎮

(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下轄鎮)

鎖定
壺口鎮,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地處宜川縣東部塬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吉縣隔河相望,南隔仕望河與秋林鎮接壤,西靠秋林鎮,西北接雲巖鎮,北與閣樓鎮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8.5千米 [1]  ,總面積213.19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壺口鎮下轄12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9865人 [2]  。2011年,壺口鎮農業總產值1.266億元,商品銷售總額達52.2萬元。 [1] 
中文名
壺口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
地理位置
宜川縣東部塬區
面    積
213.19 km²
下轄地區
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桑柏村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編碼
716203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J
人    口
9865人(2018年)

壺口鎮歷史沿革

因地處黃河壺口瀑布西側而得名。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曾率軍駐紮於此,時稱桑柏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隸屬康平鄉。
1948年3月,屬康平區。
1949年10月,復設桑柏鄉。
1958年9月,併入郭下公社。
1960年2月,郭下公社更名壺口公社。
1984年12月,改設壺口鄉。
2011年6月,撤銷壺口、高柏2鄉,合併設立壺口鎮。 [1] 
壺口鎮電子地圖 壺口鎮電子地圖

壺口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壺口鎮轄桑柏、桃曲、上嶺、坪佐、丁塬、椿曲、馬家、亨子、昝家山、新村、高柏、佛莊、曹家莊、寧院、嶺玉、秀西、羊家莊、西莊、月寸、熟畔、郭下21個行政村;下設6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下轄12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桑柏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630105200
220
桑柏村
610630105202
220
馬家村
610630105203
121
咎家山村
610630105204
220
坪佐村
610630105205
220
亨子村
610630105206
220
椿曲村
610630105210
220
曹家莊村
610630105211
220
高柏村
610630105217
220
嶺玉村
610630105218
220
羊家莊村
610630105219
220
郭下村
610630105220
121
新村

壺口鎮地理環境

壺口鎮位置境域

壺口鎮地處宜川縣東部塬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吉縣隔河相望,南隔仕望河與秋林鎮接壤,西靠秋林鎮,西北接雲巖鎮,北與閣樓鎮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8.5千米 [1]  ,總面積213.19平方千米。 [2] 

壺口鎮地形地貌

壺口鎮全境以安樂山為制高點,溝梁坡峁呈傘狀向四周輻射分佈,地形複雜,地貌支離破碎,屬典型的殘塬溝壑區。最高海拔1350米,最低海拔550米。 [1] 

壺口鎮氣候特徵

壺口鎮氣候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乾旱多風,降水少而不均。多年平均氣温10℃,極端最高氣温40℃,極端最低氣温-21℃。無霜期年平均170—175天。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 [1] 

壺口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壺口鎮轄區總人口9141人,其中男性4674人,佔51.1%;女性4467人,佔48.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3人。 [1] 
截至2018年,壺口鎮户籍人口9865人。 [2] 

壺口鎮經濟

壺口鎮綜述

2011年,壺口鎮財政總收入641.38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6050元。

壺口鎮第一產業

2011年,壺口鎮農業總產值1.2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耕地面積3.66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豆類為主。2011年,壺口鎮糧食生產294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梨等。2011年,壺口鎮蘋果種植面積2.69萬畝,酥梨種植面積7220畝,總產量1.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壺口鎮生產肉類95噸;畜牧業總產值125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 [1] 

壺口鎮第二產業

2018年,壺口鎮有工業企業1個。 [2] 

壺口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壺口鎮商業網點14個。2011年,壺口鎮商品銷售總額達52.2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2.7萬元。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05.3萬元;人均儲蓄1746元;各項貸款餘額528.4萬元。截至2011年末,壺口鎮郵政網點9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262份、期刊281冊,業務收入37萬元。固定電話用户77户,移動電話用户3485户,寬帶接入用户39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3.1萬元。 [1] 
2018年,壺口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2個。 [2] 

壺口鎮交通運輸

壺口鎮境內309國道過境。有縣鄉(鎮)級公路10條,總長74.2千米。鄉(鎮)村級公路25條,總長138.1千米。 [1] 

壺口鎮社會事業

壺口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壺口鎮小學1所,在校生21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1] 

壺口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壺口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2個,其中衞生院2個,村級衞生室20個;病牀8張。專業衞生人員30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517人,參合率93.2%。 [1] 

壺口鎮社會保障

2011年,壺口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11户,人數1010人,支出92.6萬元,月人均76.5元;農村五保供養45人;農村臨時救濟支出16.4萬元。 [1] 

壺口鎮歷史文化

龍王辿遺址
龍王辿遺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是壺口瀑布景區上游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對於探索中國細石器工業的起源、推動相關領域研究的進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4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科學、系統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共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地點21處。其中2005—2006年對該遺址第一地點進行的正式發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收穫。此地點位於龍王辿村北約580米處,西南距宜川縣城約30千米,地處黃河西岸的二級階地,坐落在惠落溝與黃河交匯處三角地帶的黃土台地上,遺址地表高出現在的黃河河牀34米,海拔高度為483米。本次發掘面積共40餘平方米,發現了較為豐富的人類活動的遺蹟現象,其中包括20餘處用火遺蹟,出土遺物主要有20000餘件石製品及一些動物骨骼。石製品中除去精緻的細石核、細石葉、和各類工具外,大量存在的是石塊、斷塊、碎片和碎屑。細石核有錐形、柱狀、半錐形、楔形等幾種形態;細石器主要以各種類型的刮削器、尖狀器和雕刻器為主。從石製品的加工技法、形制等方面觀察,具有典型的中國華北細石器工業傳統的特徵,所有原料以燧石和石英石為主,在製作技術上直接和間接法並用,具有十分成熟的間接打製和壓制修整技術。與這些細石器文化遺存共存的還有一些大型的打製石器,包括尖狀器、砍砸器、石錘、石怗、礪石等。尤其重要的是,該地點還發現了石磨盤和刃部存在磨製加工痕跡和石鏟等遺物。根據初步的測年數據,並參照周邊其他遺址的相關材料,可推斷該遺址的絕對年代為距今20000年止15000年前後。龍王辿遺址的發掘,對於探索中國細石器工業的起源、中國北方旱地農業的起源,以及黃河中游地區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度,瞭解黃土高原東南部邊緣地帶細石器文化的譜系,更新世紀末期黃河中游地區人類的生業形態、自然環境變遷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演進關係提供了科學、準確的資料,對於深入、系統地研究中國北方旱地農業的起源、黃河中游地區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等重大學術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 
2013年5月3日,龍王辿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壺口鎮風景名勝

宜川黃河壺口景區
宜川黃河壺口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5]  ,黃河壺口瀑布屬陝西、山西兩省分界處,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為兩省共有旅遊景區。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6] 

壺口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壺口鎮獲得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榮譽稱號。 [4] 
2021年11月5日,被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2021-2023年度“陝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