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士氏

鎖定
士姓,中華百家姓之一,屬罕見姓氏。
姓源流單一,源於祁姓,是杜氏的後代,屬於以官名為姓。周宣王時大夫杜伯被殺,其子隰叔逃往晉國,被任命為士師(法官),他的兒子以官為姓,子孫稱為士氏。隰叔的曾孫士會任晉國元帥。士會子士燮任晉中軍副帥。士會先得到封邑隨(今山西介休),後得範邑(今河南範縣),所以其子孫後來分成劉氏、範氏、彘氏三支。
中文名
士氏
外文名
Shi
代表人物
士蒍士缺士會士燮士雃
起    源
祁姓
起始人物
隰叔

目錄

士氏起源

堯封其子源明於劉地得劉姓為太始祖,之後劉姓在上古為陶唐氏,傳至18世夏孔甲時劉累起為御龍氏,至21世初劉詠時起為豕韋氏,至40世初劉樹鴻起為唐杜氏,至51世春秋初期隰叔逃晉起為士氏,至55世士雃又名劉軾的戰國時代為劉氏。
西周晚期,最後一任杜伯無辜被周宣王所殺,杜伯之子隰叔避難奔晉,任士師之職,以職為氏,亦即以“士”為氏,就是劉姓士氏。隰叔生士蒍,士蒍生士缺,士缺士會

士氏名望人士

士會是一位活躍於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顯赫人物,公元前632年始見於《春秋》,公元前620年,流亡於秦,公元前614年歸晉,公元前593年為晉正卿。士會有三子:長子士燮;次子士雃;三子士魴。
士會亡秦七年歸晉後,其次子士雃留於秦為劉姓劉氏,士雃亦改稱為劉軾。自此,從此劉氏姓氏合一代代以劉為氏,傳之於後世。《新唐書》載“會適秦,歸晉,有子留於秦,自為劉氏。生(劉)明,(劉)明生(劉)遠,(劉)遠生(劉)陽,十世孫,戰國時獲於魏,遂為魏大夫。又傳三代秦滅魏,徙大梁,生豐公(劉)清。”劉清生榮公劉仁,劉仁生太上皇劉煓,劉煓生漢高祖劉邦劉源明劉邦共75世)。
137年,士燮出生於交州的廣信(今廣西蒼梧縣),年輕時隨潁川人劉陶學習《左氏春秋》,後被推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因公事而免官。其父士賜去世後,士燮被舉為茂才,任巫縣令一職 [1]  中平四年(187年),士燮被任命為交趾太守。後再三國時期割據交州,遂成一方豪傑。
彭城郡劉氏的隰叔至劉清世系:51隰叔、52士蒍、53士缺、54士會、55士雃又名劉軾、56劉明、57劉遠、58劉陽、59劉桓、60劉倉模、61劉榮信、62劉封誥、63劉大祿、64劉富仙、65劉貴文、66劉德、67劉璋秀、68劉金盛、69劉榜炤、70劉顯科、71劉思瀧、72劉清、
士會亡秦七年歸晉。
參考資料
  • 1.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6-9:三國志·卷四十九》: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也。其先本魯國汶陽人,至王莽之亂,避地交州。六世至燮父賜,桓帝時為日南太守。燮少遊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公事免官。父賜喪闋後,舉茂才,除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