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子回車

鎖定
墨子回車,拼音是mò zǐ huí chē,諷刺那些迂腐文人缺乏文采、故作姿態、不懂裝懂的醜態。
中文名
墨子回車
拼    音
mò zǐ huí chē
出    處
水經注
釋    義
故作姿態、不懂裝懂的醜態

墨子回車成語解釋

出處:《水經注》
朝歌淵源:大思想家墨翟(即墨子),時為宋國大夫,他帶着學生到各國遊説,經過衞國時,聽説前方來到朝歌,他大驚失色説這是“新聲靡樂”的地方,是不祥之地,於是掉轉車頭而去。墨翟作為大思想家也顯得過於迂腐、痴呆。紂王雖然無道,但朝歌地域和民間音樂又何罪之有?

墨子回車成語故事

墨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他主張“兼愛”、“非攻”和“尚賢”。説白了就是他主張:不管貧富貴賤,沒有等級差別,一視同愛所有的人;反對戰爭,特別是反對不正義的戰爭;推選德才兼備的人治理國家。他的思想就是在當代也是難能可貴的,但是處於他那個時代,在實際行動上他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墨子在任職宋國大夫時,有一次,他帶領他的學生,趕着馬車到鄰國講學遊説,極力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當他們經過衞國時,聽説前面就是朝歌了,這時的墨子大驚失色,趕緊吩咐車伕掉轉車頭,弟子們不知原因問道:“為什麼呢?”他説:“朝歌是商紂王飲酒行樂,胡作非為,滋生罪惡的地方,我們還是繞道過去吧!”對墨子的這種做法人們禁不住要問:商紂王雖然殘無人道,但朝歌一帶的民俗風情、山水文化又有什麼罪過呢?這就是“墨子回車”的故事。後來,人們用墨子回車作比喻諷刺那些迂腐文人缺乏文采、故作姿態、不懂裝懂的醜態。 [1]  唐代詩人胡曾就曾賦詩對墨子進行了嘲笑和鞭撻:
詠史詩·朝歌
(唐·胡曾)
長嗟墨翟少風流,
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聞韶知肉味,
朝歌欲到肯回頭。
參考資料
  • 1.    1  .1[引用日期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