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塞上

(唐代高適的詩作)

鎖定
《塞上》是唐代詩人高適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前八句寫詩人走至塞上,見亭堠星羅、邊塵瀰漫的戰備狀態,而憂患國事;中間四句懷古託今並抒志,希望能有李將軍那樣的驍勇邊將,早靖邊塵;後四句為自我抒懷,表達壯志難酬、悲歌誰訴的沉痛之感。全詩灌注着詩人對國事的深切憂慮,體現出詩人激昂慷慨、豪情俊發的英雄氣概。全詩直抒胸臆,感情沉鬱。 [1-2] 
作品名稱
塞上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朝
作品出處
《高常侍集》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塞上作品原文

塞上1
東出盧龍塞2,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萬里3,漢兵猶備胡。
邊塵漲北溟4,虜騎正南驅5
轉鬥豈長策6,和親非遠圖。
惟昔李將軍7,按節出皇都8
總戎掃大漠9,一戰擒單于。
常懷感激心,願效縱橫謨10
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11 [3] 

塞上註釋譯文

塞上詞句註釋

1.塞上:樂曲名,出自漢橫吹曲辭。
2.盧龍塞:盧龍塞(今喜峯口)位於遷西縣寬城滿族自治縣接壤處,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 [8] 
3.亭堠(hòu):駐兵嘹望敵情的土堡。
4.漲:《文苑英華》作“滿”。北溟:古人想象中北方極遠的大海。《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其名為鯤。”此泛指北部邊疆。
5.虜騎:敵人的騎兵。
6.轉鬥:即轉戰,連續在不同地區作戰,指久戰不決。
7.李將軍:李將軍有二,一為戰國時趙國大將李牧,屢敗匈奴,北境無虞。另指漢代名將李廣,亦屢敗匈奴,匈奴呼之為“飛將軍”。二人均為古代良將。此李將軍當指李廣。
8. 按節:從容按轡。《漢書·司馬相如傳》載《子虛賦》:“案節未舒。”顏師古注:“案節猶彌節也。”王逸注《離騷》“吾令羲和彌節兮”雲:“弭,按也;按節,徐步也。”皇都:京城。
9.總戎:統率軍隊。
10.效:獻出。縱橫謨:指縱橫之術,合縱連橫的簡稱,為戰國時策士們遊説諸侯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包括在政治上、外交上使用分化和爭取的手段等。
11. 鬱紆(yū):幽深曲折。此處一語雙關,既指山河鬱曲之勢,亦指心緒鬱結難申。 [4] 

塞上白話譯文

我向東走出了盧龍塞,不免心事浩茫感到孤單。
亭堠排列萬里遠,大唐的士兵仍在防胡備戰。
戰爭的煙塵瀰漫着北海,敵人的騎兵正在向南馳驅。
輾轉久戰豈是最好的計策,和親通好也不是長遠的謀圖。
還是李廣將軍令人懷念,他防守這裏有如閒庭信步。
他總管軍務橫掃大漠,一戰便擒獲了匈奴的單于。
我也常懷着對朝廷的感服之心,很想為邊防獻出計謀。
可是我人微言輕,撫着寶劍向誰訴説,空望着關塞河流盤屈迂迴無盡頭。 [5] 

塞上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冬,是作者28歲時出盧龍塞時寫的。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契丹大臣可突幹殺其王,率國人並脅奚眾背離唐王朝,降附突厥。唐於是在關內、河內、河南、河北分道徵兵,興師出擊。時高適正“混跡漁樵”、失意落魄,前往東北邊塞,希望通過立功邊塞,進入仕途,實現他經世濟民的宏偉抱負。這首詩就是寫於他北遊期間。 [3] 

塞上作品鑑賞

塞上文學賞析

此題和《塞下曲》,是由樂府《橫吹曲辭·漢橫吹曲》“出塞”、“入塞”舊題衍化而來。內容多寫與邊塞戰事有關的生活及感情。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反對“轉鬥”、“和親”的政治主張,以及要求根除邊患、安定邊疆的強烈願望,並抒發了自己徒有壯志、無從獻策的深沉悲慨。
全詩十六句,可分為兩段,每段八句。前段抒寫作者對邊庭時局、政策的深沉擔憂。開篇兩句寫作者出塞的憂思。作者往東通過盧龍塞,達到塞外邊地時,內心不由產生深深的孤寂。接下來作者具體寫他的深慮。後二句寫敵方的情形。敵人正騎着馬,氣勢洶洶地朝南方飛奔而來,揚起的飛塵瀰漫了整個北海。“南驅”二字突出了敵方的強悍和侵犯性。“邊塵”句顯示其來勢兇猛。寫出了敵軍在戰事上所處的,主動進攻的有利位置。作者通過對邊庭政策的,直接評議,指出時政的弊端,同時也婉轉地表達了作者在軍事上的遠見卓識以及憂國憂時的情懷。
以上主要寫作者的憂邊之情。接下八句,則抒寫詩人對李將軍的懷念之情和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説李廣曾受命統軍於此。“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這兩句是説李廣主持邊庭時,採用橫掃大漠的全面進攻,短時間內便使匈奴全面崩潰。同時也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對邊庭時政的主張,即應出戰主動迅速,速戰速決,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不應被動輾轉久戰。最後四句抒寫作者心中的感慨。“常懷”二句寫作者緬懷李將軍後的滿懷激情。二句意為我因此而心中常常滿懷感動奮發之情,很想為國家貢獻自己的雄才大略。然而作者一回到舉目“無知己”的現實中,不禁滿腔熱血、激情頓時化為長長的悲嘆。他説“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鬱紆”,心中鬱結不伸的樣子,意為自己滿懷雄才大略,無處陳述,壯志不得施展,面對山河空有一腔悵恨。
這首詩主要抒發作者欲立功邊塞的壯懷,以及壯志不得施展的悲慨。從中可以看到作者的邊塞詩從一開始就具有關注現實、反映現實的特點。 [3] 

塞上名家點評

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丁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曲景毅《高岑體詩選》:本詩頗有思想,“惟昔”四句有氣勢,“常懷”四句感慨深沉,初步顯示了高適詩“尚質主理”的特點,是其早期邊塞詩的代表作。 [6] 

塞上作者簡介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7] 
參考資料
  • 1.    (唐)高適著.高適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8-9
  • 2.    費振剛主編.. 中國曆代名家流派詩傳 唐代邊塞詩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58
  • 3.    趙徵主編.唐詩宋詞元曲 第1冊 圖文珍藏版.北京:線裝書局,2014:249-251
  • 4.    佘正松編..邊塞詩選.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209-210
  • 5.    謝楚發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高適岑參詩選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15-16
  • 6.    丁放,曲景毅.高岑體詩選.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21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
  • 8.    遇見世遺|賦詩橫槊古檀州——連江陳第的軍事生涯  .福州史志網[引用日期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