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裏他裏哈遺址

鎖定
塔裏他裏哈遺址,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諾木洪農場二大隊三中隊駐地南,遺址總面積約250平方米,是商至周時期的古遺址。 [2] 
塔裏他裏哈遺址文化堆積分佈為7層,由三個小山包組成,已有約8000年的歷史,屬新石器時代遺址。1959年,由青海省文管會和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組成的考古隊對三座土丘進行了試掘,發現塔裏他裏哈遺址所處的文化類型,與其他文化類型皆有區別,因為遺址首先發現於諾木洪,故被命名為諾木洪文化遺址。諾木洪文化盛行的的時候,中國中原地區正處於西周時期。同年,出土了青海省最早的兩個殘車轂。塔裏他裏哈遺址在考古界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青海史前文明有重要價值。 [4-5] 
2013年5月,塔裏他裏哈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塔裏他裏哈遺址
地理位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諾木洪農場二大隊三中隊駐地南
所處時代
商至周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81-1-48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塔裏他裏哈遺址歷史沿革

1957年春天,在當時的諾木洪農場附近的一處荒灘上,有牧民在三座明顯高出地面的小土丘上發現了一些陶片、松木柱子以及土坯圍牆等。 [2]  [5] 
1959年,由青海省文管會和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組成的考古隊對三座土丘進行了試掘,發現塔裏他裏哈遺址所處的文化類型,與其他文化類型皆有區別,因為遺址首先發現於諾木洪,故被命名為諾木洪文化遺址。諾木洪文化盛行的的時候,中國中原地區正處於西周時期。同年,出土了青海省最早的兩個殘車轂。 [2]  [4] 

塔裏他裏哈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塔裏他裏哈遺址平面圖 塔裏他裏哈遺址平面圖
塔裏他裏哈遺址總面積約250平方米,文化堆積分佈為7層,由三個小山包組成,已有約8000年的歷史,屬新石器時代遺址。 [3] 
地層堆積
塔裏他裏哈遺址地層堆積 塔裏他裏哈遺址地層堆積
第1層,是砂土的表土層。厚40~55釐米。第2層,淺灰色土。是最上層的文化層。厚50~76釐米。有的地方被農場水渠所破壞。出土遺物主要有骨鑿、骨錐、骨針、殘銅刀、大口附耳陶罐口部殘片和夾砂陶片等。第3層,淺褐灰色土。厚40~55釐米。部分地方有土坯圍牆殘跡。出土有骨箭頭、骨鑿、骨錐、殘銅刀、毛布和夾砂陶片等。第4層,灰黑色土。厚90~110釐米。有土坯圍牆遺蹟。遺物有骨錐、骨針和夾砂陶片等。第5層,黑灰色土。厚76~85釐米。出土有骨錐、骨卦和夾砂陶片等。第6層,灰色土。厚1.4~1.6米。出土有骨錐、骨針和夾砂陶片等。第7層,褐灰土。厚40~50釐米。出土有骨針和夾砂陶片等。以下是砂土。上部混有少量的炭屑,是當時居民開始居住的地面。各層出土遺物除上述主要的以外,還有大量的獸骨。可以辨認的有羊、牛、馬、狗等種幾,其中以羊骨最多。 [4] 
圍牆遺蹟
牆基在離地面深約2.25米的第4層內發現,再結合斷壁上暴露的遺蹟觀察,圍牆主要砌築在第4、5兩層以上。發現9座土坯圍牆。圍牆內的建築遺蹟,保留較少。土坯多以黃土作原料,有的羼少量炭灰或炭灰和白灰。 [4] 
房子遺蹟
清理房子11座,多在第2、3兩層內,以F9保存較完整。這11座房子殘跡,除F1、F10在第4和第1號土坯圍牆內清理出以外,其餘的多在第II地點的接近中部處,是農場挖取灰土的斷壁上發現而清理的。它們的附近沒有土坯圍牆,可能是圍牆圈外的居住建築。在第2、3、5、6等號土坯圍牆內,雖也有建築遺存發現,均未清理、編號。總之,當時的房子,有的建築在圍牆圈內,有的可能沒有圍牆圈的設置。這些房子主要是用木料構成,彼此相距較近。 [4] 
土坯坑
清理的土坯坑有9個,多在第II地點中部的第2層內。有的分佈在房基附近,如F3~F5的周圍就有H1~H5土坯坑5個,與房子有一定聯繫,也許是儲存食物的窖穴。這種土坯坑多挖在灰土上。口徑大於底徑,略呈圓形、橢圓形和長方形的坑。底部鋪一層土坯,周壁也砌土坯,再在土坯上敷一層泥漿。一般口徑以0.9~1.1米的較多,也有大至1.3米或小至.08米的,深一般60~70釐米,也有深到80釐米以下的。這種土坯多較土坯圍牆的土坯要大一些,井且有的略呈梯形。 [4] 
甕棺葬
農場挖取灰上時,出土了一些完整的陶器,與人骨共存,可能為墓葬的隨葬品。在斷壁上清理了3座甕棺葬,均遭破壞。甕棺葬附近還有木柱和柱洞的建築遺蹟。 [4] 
圈欄遺蹟
圈欄遺蹟圖 圈欄遺蹟圖
在房屋遺址的附近,考古專家還發現了一個圈欄,圈欄由樹枝編成的籬笆牆和木柱圍成,還有出入口的柵門。在圈欄內的地面上發現了大量的羊糞,其間,還夾雜着少量馬、牛、駱駝糞便。顯然這個圈欄是古諾木洪人用於飼養家畜的。青海最早的殘車轂便發現於圈欄的門口。 [2]  [4] 

塔裏他裏哈遺址文物遺存

石器
石器 石器
石器有石斧、石鏃、石錛、石鑿、石刀、石杵、研磨器、石球、石紡輪、礪石。 [3-4] 
骨器
骨器 骨器
骨器有骨鏟、骨鑿、骨刀、骨針、骨鏃、骨椎、骨紡輪;角器有角鏟、槍形器。 [3-4] 
木器
殘車轂 殘車轂
木器有木紡輪、車轂。1959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諾木洪塔裏他裏哈遺址中,出土了青海省最早的兩個殘車轂。車轂就是車輪中心插軸的部件。殘車轂是用松木製成,中間有一個穿軸的圓孔,孔徑6.5釐米。車轂的外形凸起,長26釐米,復原後可以安裝16根輻條,輻條也是用較細密的木材製成,安裝輻條的孔內還塗有紅色的顏料。從轂軸,輻條的大小、粗細和數量等估計,車輪不會很大。諾木洪文化車轂的出土,證明早在2900多年前,青海境內就已經有了真正意義上相對固定的道路。 [2-4] 
陶器
陶器有陶紡輪、陶球等。
犛牛陶塑 犛牛陶塑
黑色犛牛陶塑,動物兩角和尾部稍有殘缺,頭部兩側不對稱,背部呈波浪形,披毛涉地,顯得矮壯。是一件實心的犛牛陶塑。用夾砂褐陶製成的,因而不怕水浸,不易破碎;外表經過打磨,比較平整,有黑色塗層。 [3-4]  [5] 
銅器
塔裏他裏哈遺址中,還出土銅斧、銅刀、銅鉞等器物,還有鍊銅工具以及銅渣等,説明諾木洪人的手工藝技術高超,他們除了能製造日常生產、生活用品外,還能製造車輛及武器。 [2]  [4] 

塔裏他裏哈遺址研究價值

卡約文化往西發展延伸到了柴達木盆地,並有了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諾木洪文化;柴達木在2900年前就有人定居繁衍生息,並非想象中的荒涼;在生產、生活上、開啓智慧上,諾木洪人並不落後。因此,塔裏他裏哈遺址在考古界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青海史前文明有重要價值。 [5] 

塔裏他裏哈遺址保護措施

塔裏他裏哈遺址出土文物 塔裏他裏哈遺址出土文物
2013年5月,塔裏他裏哈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塔裏他裏哈遺址旅遊信息

塔裏他裏哈遺址地理位置

塔裏他裏哈遺址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諾木洪農場二大隊三中隊駐地南。

塔裏他裏哈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塔裏他裏哈遺址,路程約129.1千米,用時約2小時2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