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

鎖定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是利比亞西部的一個沙漠地區,屬於撒哈拉沙漠,其位置靠近利比亞城市加特。該地區以石刻巖畫聞名,石刻巖畫的主題主要為動物,如長頸鹿、大象、鴕鳥和駱駝,但是也有人類和馬。因其雕刻和繪畫的重要性於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文名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
外文名
Rock-Art Sites of Tadrart Acacus
所屬地區
利比亞西部
級    別
世界文化遺產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基本數據

遺產名稱: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
Rock-Art Sites of Tadrart Acacus
入選時間:1985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iii)
N24 49 59.988 E10 19 59.988
遺產面積 : 3,923,961 ha [1] 
遺產編號: 287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遺產描述

利比亞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利比亞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Rock-Art Sites of Tadrart Acacus)是利比亞西部的一個沙漠地區,屬於撒哈拉沙漠,其位置靠近利比亞城市加特。“塔德拉爾特”在當地語言塔馬哈格語(Tamahaq language)中的意思為“山”。這個地區有非常豐富的史前石刻巖畫。阿卡庫斯景色多樣,從不同顏色的沙子到拱門、峽谷、岩石和山脈。儘管該地區是撒哈拉沙漠最乾燥的地區之一,但仍然有植物在那裏生存,如牛角瓜屬植物。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以石刻巖畫聞名,因其雕刻和繪畫的重要性於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這個多石高原上發現了數千件雕刻和石窟畫,向人們展示了從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世紀之間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反應了當地文化和自然的變化。 石刻巖畫的主題主要為動物,如長頸鹿、大象、鴕鳥和駱駝,但是也有人類和馬。巖畫描繪了人類不同的日常生活情形,如演奏樂器和舞蹈。這些不同時期的繪畫和文物以不同的風格向人們展示了由於氣候的演變而使當地物種和居民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遷的情況。這些圖案是用黃色、綠色、紅色以及黑色的染料繪成的,這表明人類發明使用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圖象上繪於公元前1500年的馬及馬車,可能就是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所描繪的古加達梅斯部落的生活場景。
198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遺產評價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也是一個世界遺產遺址,位於阿爾及利亞阿杰爾的塔西里邊境上。這座石山有數千種不同風格的壁畫,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 000年至公元100年。 這些壁畫表現了動植物的明顯變化以及撒哈拉地區每代人生活的不同方式。 [1-3]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基本情況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阿拉伯語:تدرارت أكاكوس‎)是利比亞西部的一個沙漠地區,屬於撒哈拉沙漠,其位置靠近利比亞城市加特。阿卡庫斯景色多樣,從不同顏色的沙子到拱門、峽谷、岩石和山脈。儘管該地區是撒哈拉沙漠最乾燥的地區之一,但仍然有植物在那裏生存。該地區以石刻巖畫聞名,因其雕刻和繪畫的重要性於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地理風貌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位於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阿杰爾的塔西里邊境上,在加特城東的費贊地區一片面積為250平方公里、現已荒無人煙的廣闊地區。該區也是一個多山地區。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還包括擁有眾多舊石器時代各個階段遺蹟的邁爾祖赫沙漠,先前這裏有動植物羣品種,其生存環境與現代的熱帶地區動植物相似,那時有很多獵人在此居住。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歷史遺蹟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地區方圓幾千公里的地方出土了大量文物。在
塔德拉特阿卡庫斯巖畫 塔德拉特阿卡庫斯巖畫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山區幾乎所有的山區內分佈着風格各異的壁畫和各種雕件,它們展示了在漫長的史前時期曾在此居住的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化羣體的文化習俗。有許多歐洲不同國家的科學家曾在此考察,但只有弗布瑞茲·莫瑞教授能夠明確地區分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地區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遺蹟。 在一些岩石表面的繪有一些來自熱帶草原的動物的圖案,這些圖案大約繪於公元前12000多年。圖案上有一些長着圓形頭部,很難分清性別的當時地中海地區人的畫象,以及一些繪有牛的圖飾。這些圖案是用黃色、綠色、紅色以及黑色的染料繪成的,這表明人類發明使用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圖象上繪於公元前1500年的馬及馬車,可能就是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所描繪的古加達梅斯部落的生活場景。
“自然主義時期”(約公元前12000—前8000年)留下了許多描繪大型草原哺乳動物的雕刻,如大象、犀牛和長頸鹿等;在“圓頭時期”(公元前8000—前4000年),可以看到濕潤氣候帶所特有的動物羣和一些魔幻、宗教場面,在這個時期,雕刻和繪畫同時存在;在“放牧時期”(公元前4000—前1500年),眾多的最重要;在“馬時期”(公元前1500年前後),半乾燥的氣候造成某些特種的滅絕並從畫面上消失,馴馬開始出現;最後是“駱駝時期”,即公元后頭幾個世紀,由於沙漠化日益嚴重,單峯駝是當時石窟畫的主題。單色壁畫所顯示的從北非引進駱駝的情況,大約發生在基督教早期。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文化遺址

孔多阿巖畫遺址
孔多阿巖畫遺址在毗鄰大峽谷的馬薩伊懸崖東坡,是自然的岩石
梵爾卡莫尼卡谷地巖畫 梵爾卡莫尼卡谷地巖畫
庇護所。其內容折射了當地從狩獵到農業社會經濟基礎的轉變,部分被推測與居民的生活信仰、儀典和傳統的宇宙觀相關。孔多阿位於坦桑尼亞中部多多馬省東非大裂谷的東沿上,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直立巖壁和巖洞,成為曾經棲息在那裏的人們在上下二千年中用巖畫形式記錄和展示其生活及信仰的載體。在233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現已發現整理出150多處孔多阿特徵的巖畫羣,其中有大量高質量、高藝術性、成系列的巖畫,系統地記錄了孔多阿人從狩獵生活。
梵爾卡莫尼卡谷地巖畫
在位於倫巴第平原上的梵爾卡莫尼卡谷地,發現有着一批最壯觀的史前岩石雕刻羣--超過140,000幅的標記和圖案刻在岩石上已有8,000年之久,這些圖案描繪了當時的農業、航海、戰爭和魔法。梵爾卡莫尼卡是意大最著名的石雕畫廊,位於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區的阿爾卑斯山脈南麓的峽谷之中。在這個長達70公里的峽谷中的2400塊巨大岩石上,共刻有14萬幅內容極為豐富、意義十分重大的石刻畫。這些石刻畫是在公元以前刻成的,前後持續了大約8000年,是關於人類祖先活動的寶貴記錄。 [4] 
塔努姆的巖刻畫
塔努姆巖畫位於瑞典哥德堡以北,它豐富多彩的圖形(描繪人類和動物、武器、船隻和其它物品),表現了它獨一無二的藝術成就和文化與年代的統一。它豐富突出的作品反映了歐洲青銅器時代人們的生活和信仰。位於瑞典哥德堡以北的青銅時代的塔努姆巖畫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800年。當時的巖畫所在地的居民主要以農業和漁業為主。這些彩色巖畫所描繪的內容包括人類和動物、武器、船隻以及其它物品,而且其中的圖形豐富多彩,生動的刻畫了當時生活的一些場景。同時這些色彩豔麗、內容豐富的巖畫充分的展示了它獨一無二的藝術。
巖畫藝術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的史前晚期壁畫藝術遺址形成獨特的大規模壁畫羣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巖畫藝術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巖畫藝術
。人類發展處於臨界狀態時的生活方式被生動形象地描於壁畫之中。這些壁畫無論從風格還是從主題來評價,都是獨一無二的。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地中海盆地有大量史前文化遺蹟。自從1879年西班牙桑坦德爾的阿爾塔米拉山洞的舊石器時代壁畫被發現以來,在阿拉貢、加泰盧尼亞、瓦倫西亞、穆爾西亞、安達盧西亞及卡斯蒂利亞-拉曼卻地區都發現了許多史前石器時代的巖畫壁畫,幾乎分佈在半個伊比利亞半島,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遺產。 [5]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遺產現狀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地區歷經自然的風化剝蝕和歷代不法分子的洗劫,該地區的石窟正遭受嚴重的破壞。各種各樣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正在國際組織和國家的支持下進行。從1955年起,在法布里西奧·莫里和保羅·格拉西奧西等專家主持下,意大利-利比亞聯合科學考察團清點了百餘個石洞,發現了數百幅雕刻畫和數千幅繪畫,以及許多石制和陶製和陶製物品。
這些不同時期的繪畫和文物以不同的風格向人們展示了由於氣候的演變而使當地物種和居民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遷的情況。1985年,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