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兒灣造像塔

鎖定
塔兒灣造像塔,原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太白鄉苗村川塔兒灣村,現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博物館院內,建於北宋徽宗崇寧年(1102~1106年)。 [2] 
塔兒灣造像塔用當地紅砂岩石鑿刻而成,塔體為空心筒式結構,每層用塔檐隔開。該塔底層直徑129釐米,逐層縮小,到頂層塔身直徑僅59釐米,是現今國內“最瘦”的石塔。塔兒灣造像塔為八角十三級密檐式石造像塔,通高10.93米。由塔身、塔檐及塔剎組成。石雕造像塔用當地紅砂岩石鑿刻而成,塔體為空心筒式結構,每層用塔檐隔開,塔身清瘦纖細。塔兒灣造像塔造型獨特,對研究西北地區宋塔建造技術、特徵、分期斷代具有重要價值。 [2] 
2013年3月5日,塔兒灣造像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塔兒灣造像塔
地理位置
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博物館院內
所處時代
北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452-3-75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塔兒灣造像塔歷史沿革

塔兒灣造像塔建於北宋徽宗崇寧年(1102~1106年)。
2002年5月27日深夜,塔兒灣造像塔塔基被損,塔身傾斜。經甘肅省文物局批准拆遷至合水縣博物館內保護。
2006年,新修地宮,重建基座,增設護欄。同年12月,修復,矗立於博物館內。 [3]  [5-6] 

塔兒灣造像塔建築格局

塔兒灣造像塔用當地紅砂岩石鑿刻而成,塔體為空心筒式結構,每層用塔檐隔開。該塔底層直徑129釐米,逐層縮小,到頂層塔身直徑僅59釐米,是現今國內“最瘦”的石塔。 [3] 
塔兒灣石造像塔塔基 塔兒灣石造像塔塔基
塔兒灣造像塔為八角十三級密檐式石造像塔,通高10.93米。由塔身、塔檐及塔剎組成。石雕造像塔用當地紅砂岩石鑿刻而成,塔體為空心筒式結構,每層用塔檐隔開,塔身清瘦纖細,底層直徑129釐米,逐層縮小,到頂層塔身直徑僅59釐米。第二、四層南面各設一假門,每層塔檐上刻有筒瓦瓦壟,檐下八角刻有轉角鋪作。第一層塔身佈滿造像,疏密相間。塔剎高75.2釐米。 [2] 
塔兒灣造像塔纖細苗條和採用密檐式結構,總共13層,沒有任何鋼筋和水泥加固措施,這不僅證明宋代“以瘦為美”的審美觀,也呈現出當時的建築工藝和石刻雕刻工藝已達到較高的地步。 [3] 
塔兒灣造像塔

塔兒灣造像塔文物遺存

塔兒灣造像塔未發現佛骨舍利子,出土一尊精美的漢白玉千年睡佛,這是中國以睡佛代替佛骨舍利子的首個案例,較為珍貴。塔兒灣造像塔第一層塔身佈滿造像,疏密相間,共計雕像600餘身。內容多為佛説法圖,整體羣雕疏密相間,惟妙惟肖,具有生活氣息,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藝術結晶。 [3] 

塔兒灣造像塔文物價值

塔兒灣造像塔造型獨特,是國內宋塔的代表作,對研究西北地區宋塔建造技術、特徵、分期斷代具有重要價值。 [2] 

塔兒灣造像塔保護範圍

2013年3月5日,塔兒灣造像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保護範圍:塔體:以塔體底部外沿為基準向外延伸10米。原址:以塔基外沿為基準向外延伸50米。 [1] 

塔兒灣造像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塔兒灣造像塔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博物館院內。 [2] 
  • 交通指南
合水縣人民政府距離塔兒灣造像塔80千米,駕車約90分鐘可達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