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堯頭窯遺址

鎖定
堯頭窯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堯頭鎮堯頭村,是唐朝至清朝時期的古遺址。 [2] 
堯頭窯遺址現存古窯129座、制瓷作坊78處、古民居75間、廟宇祠堂17座、瓷片堆積層3處,是考古已發現保存最完整、遺存最豐富的古瓷窯遺址。通過對堯頭窯的發掘,可知堯頭窯遺址的使用可分為三期:早期,以M形匣缽為代表,相當於元末明初之前;中期,以支柱和擱板為代表,相當於明初至明代中期;晚期,以筒形匣缽為代表,相當於明代中期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堯頭窯遺址出土器物包括窯具和瓷器產品兩大類,少完整器。堯頭窯遺址是渭南歷史上民間瓷窯之一,是黃河流域窯口之一,對耀州窯有着重要的繼承、弘揚和發展,豐富了陝西地區的窯口分佈。堯頭窯遺址對研究中國北方古瓷窯有着重要意義。 [2]  [5] 
2013年5月,堯頭窯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堯頭窯遺址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堯頭鎮堯頭村
所處時代
唐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54-1-45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堯頭窯遺址歷史沿革

堯頭窯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明朝縣誌,澄城“瓷砂始於唐”。 [4] 
晚清和民國時期,堯頭鎮的燒瓷業已發展到興盛階段,民國十五年(1926年)《澄城縣誌》記述,“境內工藝不興,無他特產。著名者惟長潤鎮(堯頭)之瓷器砂器,餘皆尋常日用之物······舊有40餘家,民國十五年(1926年)時有20餘家,每年共出30餘窯”,當時的出產數為“每窯約三十餘串,每年約售錢萬餘串”。 [4]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飛機越過黃河偵察,看到堯頭窯紫煙繚繞,誤認為是工業重鎮,投下兩顆炸彈。堯頭窯遺址內還遺留着炸彈炸出的深坑。 [2] 
2016年,首次正式的考古發掘堯頭窯遺址,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揭露窯爐遺蹟6處、把泥池遺蹟1處、其他遺蹟4處,出器物包括窯具和瓷器產品兩大類,窯爐均為半倒焰式窯爐。 [5] 

堯頭窯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堯頭窯遺址甕窯燒造區
堯頭窯遺址甕窯燒造區(2張)
堯頭窯遺址地處渭北黃土台塬地帶、洛水之濱。堯頭窯遺址東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溝邊,約4平方千米,整個遺址包括古遺址窯址,瓷片堆積層,古民居建築羣、古道、古樹、作坊和高嶺土等。堯頭窯遺址仍現存古窯129座、古民居75處、制瓷作坊78處、廟宇祠堂17處,是考古已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古窯遺址羣。甕窯燒造區,峁梁阡陌間,無數甕罐堆疊在叢生的荒草中,綿延不斷;荒蕪廢舊的窯洞佈滿山坡,參差錯落。堯頭窯主要燒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用陶瓷,古窯體系基本分為碗窯、甕窯、黑窯、砂窯四個傳統窯系。 [2-3] 
窯址
Y1、Y2、Y3三座窯爐位於堯頭西側半坡中,先後同址延續使用,窯牀相互疊壓。這三座窯爐又被疊壓於瓷瓦坡之中,時代為明代晚期至清晚期。Y4位於堯頭西側坡底,被一處近現代的窯洞作坊打破,其窯箅是用古耐火磚券拱而成。Y5位於堯頭老街,併疊壓於明清老街之下,殘存窯牀後半部分。Y5窯壁簡陋,多用石塊壘砌,夾雜有窯具擱板。窯室及煙肉內出土有甕片、擱板、黑釉澀圈碗等遺物。Y6只殘存落灰坑一角,但能看出落灰坑平面呈半圓形,周圍以石塊凳砌。
耙泥 耙泥
耙泥池為將矸石耙製成研泥的場地設施,包括耙池(圓形)、澄池(長方形)、引水渠(明渠)和泥漿渠(暗渠)。
探方4地層相對比較連續且完整,共劃分21層,結合探溝1的地層關係,將本遺址可分為三期:第一期,21層,早期,以M形匣缽窯具為代表,產品以黑釉澀圈碗為主;第二期,14~20層,中期,以支柱、擱板窯具為代表,產品以黑釉澀圈碗和小底甕為主;第三期,3~14層,晚期,以直筒形缽窯具為代表,產品有黑釉半釉碗、白釉器、青釉器、青花器,還有小底甕和大底甕等。通過對堯頭窯的發掘,可知堯頭窯遺址的使用可分為三期:早期,以M形匣缽為代表,沒有發現相應的窯爐,相當於元末明初之前。這一時期堯頭窯燒造瓷器的技術與耀州窯有較大的相似性,但是產品為清一色的黑釉澀圈碗,以平民使用為主;中期,以支柱和擱板為代表,包括Y5與Y6,相當於明初至明代中期。這一時期的堯頭窯應該是經歷了一次突然的技術變革,這種革新體現在窯具的突然變化上,説明這是一種耀州窯以外的地方傳來的技術,因為同時期的耀州窯並沒有出現類似的窯具(支柱與擱板);晚期,以筒形匣缽為代表,包括Y1、Y2、Y3、Y4,以及地表看到的所有的窯爐遺蹟,相當於明代中期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一時代堯頭窯又漸漸發生一次技術革新,仍然是以窯具的變化為代表,筒形匣缽開始出現。而發掘中發現大量的支柱與擱板也是突然被全部廢棄,有部分支柱有使用痕跡,但沒有破損的痕跡。這次的革新應該是耀州窯的影響再一次佔據了主導地位。
堯頭窯遺址 堯頭窯遺址
堯頭窯後期生產的產品以盆、甕、海子等大型器為主,碗盤等小型器數量多,所以甕窯區佔整個窯區面積約三分之二。根據出土的器物及傳世器物器形,瓷甕可分為三期:早期,敞口,直斜壁,上腹部向下收,小平底,時代下限為明代晚期;中期,敞口,直斜壁,下腹部向下收,小平底,時代為明代晚期至清代晚期;晚期,敞口,直斜壁,微弧,底內凹,較大,時代為清代晚期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5] 

堯頭窯遺址文物遺存

堯頭窯遺址出土器物包括窯具和瓷器產品兩大類,少完整器。 [5] 

堯頭窯遺址歷史文化

堯頭鎮名稱來歷
堯頭鎮的得名據《澄城地名志》記載,原以瓷窯密集為由得名為“窯頭鎮”,後因古聖之“堯”與“窯”同音,而最終將這個被賦予濃厚文化內涵的稱謂留傳至今。 [4] 
堯頭窯瓷
堯頭窯瓷 堯頭窯瓷
據調查,堯頭鎮在20世紀中葉,瓷業燒造是分地區和分家族進行的。堯頭窯燒製的瓷器,大部分是當地人民羣眾日常生活用品,種類繁多,諸如缸、盆、碗、爐、罐、瓶、盞、託、燈、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饅頭窯燒製,採用當地藴藏的大量的高嶺土,白鹼土,其主要以黑釉為主,兼燒青釉、雜色釉。運用刻劃花、青花、鐵鏽花及黃、褐、藍、醬、窯變釉等進行裝飾,題材廣泛。常見的牡丹紋,也有飛禽走獸,石榴紋,蓮花紋,桃紋,八卦紋,花鳥魚蟲,歷史故事,民間傳説,吉祥圖案,幾何紋樣等。構成了澄城堯頭窯獨特的藝術風格。 [3] 

堯頭窯遺址研究價值

堯頭窯遺址 堯頭窯遺址
堯頭窯遺址是渭南歷史上民間瓷窯之一,是黃河流域窯口之一,對耀州窯有着重要的繼承、弘揚和發展,豐富了陝西地區的窯口分佈。堯頭窯遺址對研究中國北方古瓷窯有着重要意義。 [3] 

堯頭窯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堯頭窯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堯頭窯遺址旅遊信息

堯頭窯遺址地理位置

堯頭窯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堯頭鎮堯頭村。

堯頭窯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堯頭窯遺址,路程約16.1千米,用時約2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