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爾瓦基斯瓦尼

鎖定
基爾瓦基斯瓦尼,又譯作基盧瓦基西瓦尼,為坦桑尼亞的一處古代遺蹟羣,位於坦桑尼亞東部海岸的小島上,1981年與松戈馬拉聯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文名
基爾瓦基斯瓦尼
外文名
Ruins of Kilwa Kisiwani
地理位置
坦桑尼亞東部海岸的小島上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產數據

遺產名稱: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
Ruins of Kilwa Kisiwani and Ruins of Songo Mnara
入選時間:1981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iii)
地理位置:S8 57 28.008 E39 31 22.008
遺產編號:144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產描述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為坦桑尼亞的一處古代遺蹟羣,位於坦桑尼亞林迪地區的基爾瓦·基西瓦尼和松果島,1981年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與松戈馬拉聯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坦桑尼亞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坦桑尼亞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從十三世紀到十六世紀,基爾瓦的商人從事黃金、白銀、珍珠、香水、阿拉伯陶器、波斯土陶以及中國瓷器的貿易,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是由他們經手的。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保存有壯觀的遺蹟,極為精美、完好如初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伊斯蘭建築蜚聲海外。這些遺蹟和島上幾公里以南的石城遺蹟,及渺無人煙的長方型房屋,使得這一地區成為南方歷史中心。海岸邊散佈着小漁村,這個國家其他地區進行發展的時候,這裏沒有絲毫變化。位於松果島北部的松戈馬拉遺址建於14世紀末,曾一度是繁華的商貿中心,控制着沿印度洋地區的大部分貿易活動。至今還完好的保存着5座清真寺及多處用矮護牆圍起來的民居。遺址西南部是一座宮殿,它由一座大院及環繞大院四周的房屋組成。大部分房屋內部都用藍色的陶瓷來裝飾,並且帶有穹頂。
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 (iii):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為9世紀至19世紀東非沿海地區斯瓦希里文化和商業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建築、考古和文獻證據,為該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動態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基爾瓦基斯瓦尼清真寺有一個獨特的建築規劃,是東非海岸最古老的直立清真寺,它有16個圓頂和拱形的凹進處。它真正的大圓頂可以追溯到13世紀,是東非直到19世紀最大的圓頂。 [1] 

基爾瓦基斯瓦尼世遺評價

在海岸邊的兩個小島上,保存着兩個被早期歐洲探險家所稱頌為偉大的東非港口的遺址。從13世紀到16世紀,基爾瓦商人從事黃金、白銀、珍珠、香水、阿拉伯陶器、波斯土陶以及中國瓷器的貿易,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是由他們經手的。 [1-3]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產簡介

基盧瓦基西瓦尼是早期歐洲探險家在東非的重要港口,13世紀到16世紀基勒瓦(Kilwa)商人從事金、銀、珍珠、香水、阿拉伯瓷器、波斯陶器以及中國瓷器等物品的貿易,因而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都曾經過這些商人之手。
11世紀,小島出售給設拉子一位沙阿的兒子阿里·本·哈桑·謝拉茲,阿里·本·哈桑·謝拉茲在這裏建立了城市。之後的幾個世紀,這裏成為非洲海岸上的重要城市和交易中心,實力影響到今天內陸的津巴布韋。
到12世紀,在馬赫達裏王朝的統治下,基盧瓦基西瓦尼成為非洲東海岸最強大的城市。在15世紀權利達到頂峯時,當地宣稱擁有馬林迪、蒙巴薩、桑給巴爾、奔巴島、貝拉、馬菲亞島、大科摩羅島等城邦的主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