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市維護費

鎖定
城市維護費是指國家預算以“城市維護建設税”和地方機動財力等安排的用於城市公用事業、公共設施維護與建設的支出。範圍包括城市的道路、橋樑、給水、排水、供氣、供熱、公共污水處理、防洪堤壩、城市交通管理、消防、路燈等公共設施的維護費;園林、苗圃、公共綠化地等綠化設施維護費;公共廁所、清掃垃圾、街道灑水、掃雪等公共環境衞生補助費等。 [1] 
中文名
城市維護費
資金用途
城鎮公共設施公用事業維護和建設
使用範圍
包括城鎮道路橋涵排水防洪堤壩等
提供資金單位
中國國家財政
正文
資金來源 1962年,大、中城市根據國務院決定開始徵收工商業附加(即工商統一税附加1%和工商所得税附加1%)、公用事業附加和城市房地產税,專門用於城市的公用事業、公共設施等的維修和保養,由此形成城市維護費的專項資金來源。1973年,工商税制改革,將原來隨同工商統一税徵收1%的地方附加,改為從新的工商税收入中按月提取1%;原隨同工商所得税徵收的1%附加,仍由納税單位隨正税繳納;原由城市房地產税解決的城市維護費,改為由國家預算安排,並按照每年大體增長5%的幅度由中央財政逐年列支,稱為國撥城市維護費。1979年起,城市維護費的開徵範圍擴大到工業集中的縣鎮和工礦區,同時在47個城市中試行從上年工商利潤中提取5%作為城市維護建設資金,1984年擴大到137個城市。這樣,城市維護費的資金來源包括:①工商税附加;②工商所得税附加;③公用事業附加;④國撥城市維護費;⑤工商利潤5%。1985年開徵城市維護建設税,同時取消了工商税附加、國撥城市維護費和從工商利潤中提取5%的規定。同年,在調整集體企業所得税税率時,停徵了工商所得税附加。上述制度改變後,城市維護費的資金來源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税、公用事業附加,以及中央、地方用機動財力安排的城市維護建設資金。
使用範圍包括污水處理等市政工程設施;園林苗圃、公共綠地、風景綠地等園林綠化設施;公共廁所、清掃垃圾糞便、街道灑水、掃雪等環境衞生設施;公用消防、公安交通、標誌設施、自來水、集中供熱等公用事業的維護。按照國家政策的規定,城市中的部分房屋和中小學校舍維修資金也在城市維護費中開支。該項費用實行專款專用,以收定支;結餘可以用於城市建設中的小型基本建設。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