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地產出率

鎖定
土地產出率是指歸一化處理之後的單位土地上的平均年產值,是反映企業土地利用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指的是GDP與土地面積之比,反映單位面積的產出情況。
中文名
土地產出率
外文名
Land Output Rate
含    義
單位土地上的平均年產值
土地產出率
為153.9萬元/畝
用地面積
8966.2畝
工業總產值
137.99億元
作    用
農業生產力水平的綜合經濟指標

土地產出率情況簡析

在當前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各級政府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現對我區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以下簡稱規模上工業)土地產出情況作簡要分析,供各級領導參考。一、規模上工業每畝土地產出情況:
根據第一次經濟普查統計數據顯示:我區2004年543家規模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7.99億元,佔用工業用地面積8966.2畝,土地產出率為153.9萬元/畝。通過分析比較,各種類型的工業企業土地產出率呈以下幾大特點:
1、企業間差距明顯,企業規模和產出率成正比。按土地產出率高低排隊,543家規模上工業中有19家企業土地產出率超過1000萬元/畝,最高的達3016.7萬元/畝;土地產出率不足50萬元/畝的有54家,其中最低的僅為1.4萬元/畝,企業間差距非常明顯。按企業規模大小分組顯示,大中型工業企業土地產出率為161.9萬元/畝,小型工業企業為117.9萬元/畝,大中型工業土地產出率比小型工業高44.3萬元/畝。
2、企業佔地規模與產出率未成同步。根據企業佔地面積分組顯示,佔地面積在100畝以上的企業有8家,土地產出率為103.6萬元/畝,我區大部分規模上工業企業佔地規模不大,在10畝以下的企業共301家,而產出率高達296.2萬元/畝,土地利用程度比較高,但由於受用地規模的制約,該類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比較困難,户均值明顯低於其它企業,詳見下表:
按佔地面積分組(畝)
企業家數
(家)
工業總產值(萬元)
佔地面積合計(畝)
產出率
(萬元/畝)
户均產值
(萬元/家)
100以上
50-100
10-50
10以下
8
23
211
301
174671
226983
563358
414869
1686
1553
4326.7
1400.5
103.6
146.2
130.2
296.2
21834
9869
2670
1378
3、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產出水平也不平衡。從各種經濟類型分組看,股份有限公司、外資企業、聯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土地產出率高於平均水平,國有企業得益於電力公司的拉動,如剔除電力公司,土地產出率僅為46.8萬元/畝,是各類型中最低的。而近年來我區發展迅速的私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佔用土地總量佔前二位,但產出率都低於平均水平,應引起我們關注。各經濟類型企業的土地產出率情況詳見下表:
行業名稱
工業總產值
(萬元)
工業用土面積(畝)
土地產出率
(萬元/畝)
備 注
合計
1379881
8966.2
153.9
國有企業包括電力公司,剔除電力公司後國有企業的土地產出率為46.8萬元/畝
國有企業
69106
353
195.8
-
集體企業
8480
105.5
80.4
股份合作企業
258570
1729.7
149.5
38540
120
321.2
有限責任公司
587675
4240.5
138.6
股份有限公司
65871
214
307.8
私營企業
250945
1785
140.6
外資企業
100695
418.5
240.6
4、外向型企業土地產出率高於內貿企業。我區2004年有外貿業務的規模上工業349家,完成工業總產值99.87億元,土地產出率為161.6萬元/畝;純粹做內貿業務的工業企業194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8.12億元,土地產出率為114.3萬元/畝,比外向型企業低47.3萬元/畝。
5、多數行業的土地產出率有待提高。我區工業幾大主導行業中,電器機械和器材製造、醫化行業、塑料製品製造業的土地產出率較高,分別為303.6萬元/畝、247.6萬元/畝和170.3萬元/畝,高於全區平均水平;其它幾大主導行業均低於全區平均水平,尤其是食品製造、工藝品製造和機械設備製造業等傳統產業佔地面積不少,產出率都比較低,各行業的土地產出率比較詳見下表:
行業名稱
工業總產 值
(萬元)
工業用土面積(畝)
土地
產出率
(萬元/畝)
備 注
合 計
1379881
8966.2
153.9
-
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
150900
497
303.6
含發電機、節日燈
化工製造
128994
467
276.2
-
其它
79477
330
240.8
含水、電、煤氣
醫藥製造
126250
564
223.8
-
塑料製品製造
315316
1851
170.3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
104631
738
141.8
含汽摩配件、摩托車、電動車
文具、玩具製造
12466
104
119.9
-
工藝品製造
144413
1220
118.4
金屬和非金屬製品製造
19497
176
110.8
服裝鞋帽製造
16106
148.8
108.2
通用、專用設備製造
194372
1827
106.4
#模具製造
88105
814
108.2
傢俱、草製品製造
7283
69
105.6
電子和儀表器製造
1756
20
87.8
食品製造
58159
681.4
85.4
含食品加工、飲料
造紙及紙製品、印刷業
20360
273
74.6
-
6、與先進地區比較尚存差距。通過與上海有關地區的土地產出標準比較發現,我區規模上工業土地產出率略高於嘉定區的總體水平(説明:總體水平是指包括規模上和規模下工業的總體水平,如果僅僅是規模上工業,該區的標準應該高於我區規模上工業水平。)與浦東新區、閔行經濟開發區等地區比較,差距比較大,詳見下表:
-
黃岩規模上
浦東新區
閔行經濟開發區
土地產出率
(億元/平方公里)
23
20
50
50
二、影響企業土地產出率的主要因素分析1、行業結構影響。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土地產出率一般高於傳統產業,如我區的食品行業、工藝品行業產出率都比較低。另外一些季節性生產的企業受開工時間的限制,土地產出率也不會很高,如我區的食品行業、服裝鞋帽製造企業。
2、規模效應影響。同等條件下,規模較大企業業務比較穩定,非生產性佔用土地相對較少,組織生產的行政管理成本也相對較低。而小規模企業 “麻雀雖小,五臟六肺需齊”,支撐企業運轉的必要部門依然存在,生產的穩定性不如大中型企業,因此與大中型企業比較土地產出率相對較低。
3、企業體制影響。國有、集體老企業遺留問題多、企業負擔重,生產不景氣,雖佔有一定數量的土地,但產出率低於其它各種經濟類型企業。如我區健士霸集團佔有土地114畝,而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僅156.3萬元,土地產出率僅1.4萬元/畝。集體企業的土地產出率僅為80.4萬元/畝,與股份公司、外資企業相差甚遠。
4、企業經營組織方式影響。企業生產分工越來越細,協作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同一種產品,企業可以自己從每一個零部件開始生產到成品完成,也可以選擇與其它企業合作生產,自己作為終端企業注重關鍵技術控制和品牌建設,相對而言後一種經營組織方式土地產出率會較高。一些佔地小的企業由於用地受限制,只有通過經營方式的改變和技術創新等各種辦法,擴大企業生產,產生較高的產出率。如我區模具行業中土地產出率最高的達1329萬元/畝,佔地面積只有2畝,而該行業佔地最多一家企業的有237畝,產出率僅為42.5萬元/畝。
5、企業主的意識影響。私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反映出產出率不高,其原因之一在於這兩大類型企業資本大都由個人資本組成,企業主對產值上報並不熱衷,對在市場的銷售能瞞則瞞也不是什麼秘密,有一定的人為因素影響土地產出率指標。另外,外向型企業的土地產出率較高,原因之一也在於外貿銷售必須開票,無法隱瞞,企業反映出的生產和銷售與實際比較接近。
三、如何提高我區工業企業土地利用效率的幾點看法:1、建立科學的土地利用評價標準。首先應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土地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土地投入指標、產出指標、收益指標等幾方面;再者對我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工業用地利用要有一套標準化的數據指標,為政府確定工業用地規模、制訂產業政策提供一個量化的依據,為引進企業和項目用地提供評估標準。上海市在2004年就出台了《上海市產業用地指南》,為該地區的土地利用提供一個量化標準。
2.保證供土公平、公正,防止“圈地”現象。在土地供應過程中應按照一定標準公平、公正進行,並逐步走向市場化,使真正需要土地、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能得到發展機會。防止個別企業和個人購買土地後佔而不投、佔而不產,或用於倒賣、轉租等“圈地”現象產生。
3、整合工業用地,引入優勢產業。對原國有、集體及其它企業一些閒置的、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通過聯合、兼併、租賃等各種形式盤活土地存量,使其得到充分利用。淘汰一些污染大、能耗高、佔地面積大、企業產出低、效益差的工業企業,騰出土地引入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優勢產業,優化產業佈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多建標準廠房,為小企業提供發展平台。我區小型企業比重高,小企業自己購買土地一方面由於資金不足,實力有限;另一方面由於生產業務不穩定性,容易造成土地閒置,發展初期比較適合通過租用廠房組織生產。在工廠建設中可探索“工廠立體化”道路,向空中要地,建多層廠房,一幢樓安置多家企業的做法,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5、培育大企業、引進大項目。通過分析比較看出,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土地產出率明顯高於小型工業企業,缺少大企業支撐也是我區工業的一大不足。因此,今後一方面要積極培育我區現有的、有發展潛力的工業企業,使其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在引進時也要引進大項目、大企業,把有限的土地資源向大企業、大項目傾斜,以達到土地資源的最大利用。
6、轉變觀念,加強合作,減少重複投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不求大而全,注意同相關產業及產業內部企業間的分工協作。大企業要從創新和品牌建設上下功夫,做大做強;小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和產品質量控制,做到小而精、小而專、小而強,為大企業服務。大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減少重複投資,集約使用土地,提高土地的整體利用效率。

土地產出率產出率提高

在全國最大單季稻種植區黑龍江五常現代農業示範區,69歲的高級農藝師全雲龍見證了當地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在五常市智能化水稻育苗基地的大棚裏,物聯網控制中心的電腦24小時監測所有大棚的水分、温度和土壤濕度數據,工作人員在顯示器前一目瞭然。
中國土地資源網獲悉,我國農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新階段。促進農業發展、保障糧食等農產品供給絕非易事,根本出路在於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我們正在大力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搶佔農業高技術領域制高點;我們正在加快推動資源整合,着力解決科技創新和農業生產脱節的問題;我們正在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快發展社會化農技服務組織;我們正在適應農村勞動力結構出現的新變化,積極發展農機裝備業,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10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業科技發展水平邁上了新的台階。
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是檢驗現代農業建設成效的主要標準。10年來,我國不僅扭轉了糧食產量連年下滑徘徊的態勢,而且連續5年超過1萬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歷史性地穩定躍上了萬億斤新台階。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農業總產值增加了1.9倍,土地產出率提高了2.1倍。這些都充分表明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質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