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圖爾卡納人

鎖定
東非民族。主要分佈在烏干達(又稱特索人)、肯尼亞西北部和蘇丹共和國東南部。屬尼格羅人種蘇丹類型,為尼羅特人南支之一。使用圖爾卡納語,屬尼羅-撒哈拉語系沙裏-尼羅語族。相信萬物有靈。約在1700年前後由尼羅河上游遷入今居住地。系遊牧民族,存在部落組織,但比較鬆散,酋長權力不大,一般以家族為活動單位。部落內部有兩個軍事性質的集團:一名“豹”、一名“石頭”。每個男子從出生之日起就從屬於集團。一般行父系繼承製和一夫多妻制 [1] 
中文名
圖爾卡納人
別    名
特索人
名    族
東非民族
分    佈
烏干達

圖爾卡納人居住地

圖爾卡納人 圖爾卡納人
居住在肯尼亞西北,從魯道夫湖(圖爾卡納湖)至烏干達邊境廣袤乾燥的沙質地的一支民族。操東尼羅語族的特索語(Teso)。 據説200年前由烏干達東北部遷徙至此,舊居地至今仍有近親傑人(Jie)和卡拉莫瓊人(Karamojong)生活其間。肯尼亞西北部為灌木荊棘叢生,不利開發的荒地。
每逢乾季時有沙暴,雨季又多洪水為患。年年雨量多寡及分佈時間極不平均,19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嚴重的乾旱導致大規模的饑荒。有些人向外移民尋求工作機會,但多數圖爾卡納人仍留守在這片孤絕的土地上。圖爾卡納人一直抗拒英國的征服。1918年英國的軍事遠征使圖爾卡納人人畜傷亡慘重,但英國仍未能建立有效的統治。直到1942年此區才被完全佔領。

圖爾卡納人生活習慣

圖爾卡納人是典型的牧人,他們為牲口取名、唱歌,照顧有加。牛奶和其他酪品(牛油、奶油、酸乳酪)以及血對圖爾卡納人的日常飲食相當重要;獸皮、獸角、獸骨對物質文化也同樣重要。駱駝提供奶和肉,也可做為聘禮。山羊、綿羊亦在豢養之列,家畜屠宰後由社羣共同分食。 [1] 
圖爾卡納人 圖爾卡納人
圖爾卡納人實行季節遷徙,在季節變換之間前往各大牧草區,後再返回雨季時的居留地種植穀類和蔬菜。野生堅果、漿果、獵物、魚類也是重要的食物。房屋皆用有葉的樹枝或棕櫚葉臨時搭建而成,外圍多刺的籬笆以為防禦動物之用。父母子媳兩代同住,或毗鄰而居。

圖爾卡納人婚姻制度

圖爾卡納人行氏族外婚制,婚姻關係上,女子隸屬丈夫的親族。牲口亦加上族中專屬的標誌。男子分屬兩個不同的年齡組︰石組(Stones)和豹組(Leopards)。
一個男子與其父親必居對立的組別。傳統上,石組和豹組穿著有別,節慶中不同桌而食,作戰時亦編入不同的軍伍。大家族中,最年長者享有領導權。
英國人從戰爭將領或退休的殖民地警官中拔擢統治人員,但圖爾卡納的族長可參與當時肯亞的行政事務。圖爾卡納人制作許多木製容器及其他有用的器物,被蒐集非洲藝術品者視為珍品。
參考資料
  • 1.    非洲民族  .民族地區發展研究網.2015-05-05[引用日期201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