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子王旗王府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四子王旗王府,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烏蘭花鎮查干補力格蘇木,是內蒙古地區中部陰山北麓烏蘭察布高原唯一倖存的清代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札薩克郡王府邸。 [1] 
四子王旗王府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子王旗第十三代札薩克拉旺那爾布王爺下令大興土木,在查干布里格蘇木修建了磚木結構的四子王旗郡王府。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拉旺那爾布王爺在王府的南側興建家廟。四子王旗王府坐西朝東,按照“前堂後寢”的功能單獨佈置了南、北兩個合院,其前院與後院分別有各自的軸線,形成兩路建築。2個院落軸線呈平行關係,建築佈置強調居中為尊。前院是王爺平日裏執政辦公的地方。後院是王爺福晉的起居之所。正房兩側為南北廂房。四子王旗王府不僅反映四子王旗的歷史發展,也為蒙古王府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3-5] 
2013年5月3日,四子王旗王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四子王旗王府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919-3-217

四子王旗王府歷史沿革

四子王旗王府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子王旗第十三代札薩克拉旺那爾布王爺下令大興土木,在查干布里格蘇木修建了磚木結構的四子王旗郡王府。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拉旺那爾布王爺在王府的南側興建家廟。 [1]  [3-4] 
1949~1952年,四子王旗王府曾是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 [3] 
1989年,內蒙古民委及旗政府投資20萬元,維修了王府前廳及一個獨貢。 [5] 

四子王旗王府建築格局

四子王旗王府
四子王旗王府(1張)
四子王旗王府屬清代建築,是內蒙古地區中部陰山北麓烏蘭察布高原唯一倖存的清代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札薩克郡王府邸。四子王旗王府坐西朝東,按照“前堂後寢”的功能單獨佈置了南、北兩個合院,其前院與後院分別有各自的軸線,形成兩路建築。2個院落軸線呈平行關係,建築佈置強調居中為尊。前院是王爺平日裏執政辦公的地方。院落東南角有棵老榆樹。與老榆樹相對的院落東北角是座木質轎廳。前院正殿為王爺日常執政辦公的場所,院落的南北兩側是廂房,北廂房的東側還設有耳房。前院北側是王爺與福晉日常居住生活的後院。由後院大門進入,沿院中的圓形石板向西走十幾步,就是後院正房,是王爺福晉的起居之所。正房兩側為南北廂房。 [1]  [3-4] 

四子王旗王府主要建築

王府大門
王府大門 王府大門
現存王府大門已非原物,從舊時影像可見大門最初為歇山頂,正脊兩端置鴟吻,垂脊端頭置一垂獸,戧脊端頭裝飾三隻跑獸,其形制與《欽定大清會典》中規定的郡王府門“正門五間,啓門三”不相符。 [4] 
前院正殿
四子王旗王府前院 四子王旗王府前院
前院正殿位於5層台基之上,建築高度約8米,是整個郡王府中最高的建築,主要為王爺平日裏辦公之用。正殿面闊5間,進深2間,通面闊約17米,通進深約10米;南側有1間作為雜物間的耳房,面闊約4米。正殿內共3間房,中間為會客廳,南側是王爺休息的卧房,北側是王爺平日裏辦公處理旗務的房間。正殿為六檁前出廊式建築,屋頂為單檐尖山頂硬山造,獸面瓦當;正脊為蓮花紋樣花脊,兩端為綠色琉璃燒製的龍首鴟吻;正中置葫蘆形寶瓶;兩側山牆戧檐磚上為琉璃花朵雕花紋樣。檐內走馬板上以15幅木雕為裝飾。外檐檁枋上繪有龍紋彩畫,整體以硃紅色為底,在柱頭及檁枋上以瀝粉描金手法繪出雙龍戲珠等紋樣。正殿明間為硃紅色六抹頭槅扇門,裙板上以描金形式繪有寶瓶紋樣;次間與稍間為青磚所砌的檻牆和檻窗,檻窗上方除有橫坡窗外,還設有支摘窗。 [4] 
前院廂房
前院廂房形態與正殿大致相同,但尺度略小,位於3層台基之上,建築高度約6米。廂房面闊3間,進深2間,通面闊約9米,通進深約8米。廂房為六檁前出廊式建築,屋頂為單檐尖山頂硬山造,兩端為龍首鴟吻。 [4] 
後院院門
後院院門 後院院門
王府後院作為王爺福晉日常生活起居的院落,大門鋪首、門釘皆銅質鎏金,圓形門洞上方飾有卷草紋磚雕,兩側牆面開有六邊形窗,似有江南園林之感。 [4] 
後院正房
後院正房位於2層台基之上,建築高度約6米,是王爺福晉的寢房。正房面闊3間,進深2間,通面闊約15米,通進深約9米。正房為六檁前出廊式建築,屋頂為單檐尖山頂硬山造,兩端為綠色琉璃燒製的龍首鴟吻,4條垂脊上各置一垂獸,其形態與正脊鴟吻形態一致。兩側山牆戧檐磚上為蓮花紋樣磚雕。外檐檁枋繪有蘇式彩畫,以藍、綠色為底,方心繪山水風景,柱頭繪植物花草。正房明間為四扇硃紅色六抹頭槅扇門,其絛環板繪祥雲紋樣;裙板繪壽字紋樣,表達長壽永年的吉祥寓意。 [4] 
後院廂房
後院廂房高度約4.5米,是整個王府中最矮的建築。廂房面闊3間,進深2間,通面闊約12米,通進深約6米。廂房為五檁無廊式建築,屋頂為單檐捲棚頂硬山造,捲棚頂的使用使四子王旗郡王府的建築屋面更富變化。廂房外檐檁枋上繪蘇式彩畫,以紅、藍、綠色為底,繪有山水、花草等紋樣。 [4] 

四子王旗王府文物遺存

木雕
四子王旗王府木雕主要集中在前院正殿的檐廊部分,入户橫坡窗上方的走馬板上共有15幅以福祿壽三星、八仙等神話人物為主體的木雕,每間3幅,內容各不相同,寓意美好吉祥。每幅木雕的四周邊框採用透雕手法,裝飾金色回紋;中間主體部分採用浮雕手法,畫面富有層次感,用色對比強烈。 [4] 
彩畫
四子王旗王府前院建築外檐檁枋上彩畫保存較好。彩畫整體以紅色為底,紋樣皆瀝粉貼金,樣式具有寶珠吉祥草彩畫特徵。彩畫以檐柱分隔形成構圖單元,以寶珠吉祥草紋進行畫面單元分隔。兩側卷草紋也比常見纖細,並採用軟、硬形式在檐檁、檁墊板、檐枋水平、垂直方向上形成對比,融合了軟硬卡子特徵。在寶珠吉祥草紋之間設置方心,方心中繪五爪金龍戲珠紋、卷草夔龍戲珠紋、單鳳朝陽紋及少量花卉紋樣。單元兩側設卷草、回紋箍頭,較長的構件則在兩端增設盒子補充,盒子內為佛手、桃、石榴三果紋。 [4]  [6] 
石雕
四子王旗王府前院正殿的山牆迎風石上,有幅“喜上眉梢”的石刻,畫面中兩隻喜鵲棲落梅花枝叢,一隻回首相望,疑在鳴叫;後面一隻抬顎扇動雙翅,似在迴應。四周充滿梅花枝梢,畫面構圖飽滿,層次豐富。正殿檐廊柱礎石雖為鼓形,但其鼓身滿雕卷草夔龍紋樣,等級遠高於常見鼓形柱礎石。 [4] 

四子王旗王府文物價值

四子王旗王府不僅反映四子王旗的歷史發展,也為蒙古王府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4] 

四子王旗王府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3日,四子王旗王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四子王旗王府旅遊信息

四子王旗王府地理位置

四子王旗王府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烏蘭花鎮查干補力格蘇木。 [1] 

四子王旗王府交通信息

自駕:自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四子王旗王府,路程約21.6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