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子珍

鎖定
嚴子珍(1870-1941),大理喜洲人,白族。號鎮圭,別號蒼逸老人。民國白族富商,喜洲商幫“永昌祥”商號創辦人。
中文名
嚴子珍
別    名
蒼逸老人
國    籍
民國
民    族
白族
出生日期
1870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職    業
商賈
主要成就
民國富商
喜洲商幫“永昌祥”商號創辦者
出生地
大理·喜洲
信    仰
佛教

嚴子珍人物生平

嚴子珍原本不姓嚴,而姓楊,具體姓名如今已經無法查考。父親名叫楊基。童年喪父,隨母嫁入嚴家,受盡世態炎涼,嚐遍人間艱辛。十五、六歲獨立門户,以微薄的借貸資本起家。
1903年彭永昌(江西)、嚴子珍、楊鴻昌(喜洲)三人於大理下關合資創辦“永昌祥”商號,另外在大理府城、昆明、麗江、維西和四川的會理和宜賓7處設有分號。除總號外,另有70餘處分號,遍及中國大江南北、東南亞。“永昌祥”14年,其間,由於經營有方,資本擴大了4倍。他們三人都發了大財。僅從嚴子珍在1907年就可以花巨資在喜洲興建“嚴家大院”那麼巨大而奢華的豪宅來看,就知道在當時他們已經多麼的富有了。這期間,先後又有12個合作伙伴入股加入“永昌祥”,這個商號一下子可稱得上人財兩旺了,而他們皆為大理喜洲的白族子弟,又都和嚴子珍、楊鴻春沾親。後來,嚴子珍的大兒子娶了楊的大女兒為妻,這個商號的人事關係就逐漸形成了以嚴子珍為中心的格局。這時候,彭永昌和楊鴻春就順勢和平退夥了,退清了他們的股本後,全部股權歸嚴姓家族掌握。這時候,“永昌祥”方由嚴子珍單獨經營管理,這個商號才真正成為了他施展經商才能的大舞台。
[1] 

嚴子珍相關事件

年幼喪父 嚴子珍賣水養家
父親突然病故。嚴子珍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經濟極度拮据。“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儘管年幼,但此時的他已經十分懂事,為了給母親減輕負擔,他開始做起了“生意”——賣水,經濟困難的他在那時是拿不出一分錢來做墊本的,他看中了賣水這個無本生意是有原因的,當時喜洲的各種集市林立,店鋪、餐館、地攤、菜市場一應俱全。但集市附近卻沒有水井,而為了保持蔬菜的新鮮,菜販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往蔬菜上撒水。這一小小的商機被他發現了。
於是他回家拿來木桶,力氣小,他就每次提半桶水到集市去叫賣。此招果然奏效。以前菜販們又要照顧生意又要去取水,十分不方便,現在有人將水送到面前當然省事多了。花錢也不多,幾分錢就能買到一桶水。小嚴子珍雖然每天賺錢不多,但也算能為家裏增加點經濟收入。聰明勤快的他並不滿足於向菜市場裏賣水,他將業務範圍逐漸擴大到餐館和店鋪。一些店鋪老闆看着孩子可憐,即使不急着用水也會買上幾桶。賣水算是嚴子珍的商業啓蒙。1878年的大理喜洲鎮各種集市雲集,在喧囂的集市上,每天都能看到一個衣着襤褸的小男孩用木桶提着水叫賣,“賣水啦,賣水啦!”稚嫩的吆喝聲總是引來販夫走卒的關注。這樣的場景持續了兩三年。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賣水的小男孩日後竟成了資產相當於數十億人民幣、富甲一方的大老闆。
奇夢成真 隨母改嫁入嚴家
關於嚴子珍,家住喜洲鎮龍祥村曾和嚴子珍之子嚴寶成是初中同學的張天倫老人講起了一個“黑虎抱柱”的典故:平常楊家和嚴家本來就有些親戚關係,加上母親有着一手織布的好手藝,經常需要購買棉紗。而此時的嚴家則在做棉紗生意,所以母親經常帶着兒子到嚴家去賣棉紗。但有一天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嚴家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頭天晚上,嚴家主人突然做了個夢,夢見“黑虎抱柱,”在民間黑虎可是象徵着財神,黑虎抱柱意味着財神即將上門。
話説次日,小嚴子珍隨着母親來到嚴家賣棉紗,乘母親和嚴家掌櫃攀談着買賣之機,無所事事的小子珍在院內四處溜達起來,先是在亭台橋榭間穿梭,後看到一根柱子上雕龍畫鳳,甚感驚奇,就上前抱着柱子細看、把玩。沒成想,他的這一細小的動作把嚴家主人嚇了一跳:“啊,黑虎抱柱!”當天嚴子珍剛好穿了套黑色的衣褲。嚴家主人認為美夢成真絕不是偶然。在他們看來這小子就是送上門來的財神。
認定此人生就一副福相,此後不久嚴家便託人開始提親。最終母親就帶着嚴子珍嫁到嚴家。繼父名叫嚴承國。嚴子珍的名字也是到了嚴家後繼父給起的。據説後來嚴子珍發達後,一位鄉間的酸秀才為了賺點筆墨錢竟打起了嚴家的主意,酸秀才經過一番搜腸刮肚的構思後,將嚴子珍的經歷寫成一本書叫《隨娘子的故事》,嚴家知道後,勃然大怒,但並沒有找秀才的麻煩,而是找到出版商出巨資將該書的版權全部買斷,將書稿付之一炬。這當然是後話。
為人誠信嚴子珍學做生意
嚴子珍隨母親來到嚴家後,就沒再賣水了,畢竟賣水賺不了多少錢。他繼續在集市裏叫賣,只不過這次他賣的商品是香煙和火柴。他每天抱着個托盤走街串巷叫賣,“洋煙,洋火!”有了第一次賣水的經歷,此時他的吆喝聲已經多了許多的自信。此時他也由賣水小男孩變成了買洋煙的小貨郎。他的童年時光是在吆喝聲中度過的。
嚴子珍賣洋煙洋火的時間並不長,在有了一定的積累後他開始嘗試着擺地攤,並學會了向別人賒銷商品,生意漸漸有了些起色,他便來到祥雲的雲南驛前所馬街去做起了小買賣。在這裏他遇到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人--江西商人彭永昌。當時彭永昌在雲南驛的生意已經有相當的規模,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批發店老闆。在生意來往中彭看到嚴子珍比較誠實,做生意嚴守誠信,童叟無欺,就邀請他到店裏來做夥計。一次彭永昌生病,嚴子珍邊幫忙四處找醫生邊對其細心照顧。在生病期間彭永昌將店裏的生意交給嚴子珍打點,嚴子珍將店裏事務料理得有條不紊,所有賬目也是分毫不差。此間嚴子珍也向彭永昌學了不少生意經,他的命運拐點從此顯現。
生意做大 聯合創辦“永昌祥”
彭永昌見生意逐漸做大,又有嚴子珍這個得力助手,兩人一合計,決定創辦一個商號,隨後以彭永昌名字命名的“永昌祥”商號便應運而生。商號創辦後生意越來越紅火,但彭永昌的病老不見好轉,而他在四川西昌會理還有生意需要打點,彭永昌決定返回西昌。在其離開前他給了嚴子珍一定的資金做墊本。嚴子珍把這個商號接收過來後,接着彭永昌在西昌的商業網絡很快就建立起了一條商業通道:大理-成都-西昌-西藏。最後商號一直開到國外的緬甸和越南。
他組建了一支馬幫,將四川的生蠶絲賣到緬甸,又從緬甸買了棉紗賣到雲南,又將雲南的茶葉、煙草等物資銷售到四川。
此後,嚴子珍還創制了名聞海內外的“沱茶”,在芒市和賓川等地種植木棉獲得空前成功。在鳳慶植茶數萬株,培育了“鳳山茶”。他的五個兒子也很好地繼承了他經商的衣缽,長子嚴燮成和次子嚴寶成都先後擔任過“永昌祥”總號經理。長子嚴燮成還創制了“藏茶”和“磚茶”暢銷四川、西藏和滇西北。“永昌祥”經營項目有茶葉、生絲、布匹、綢緞、豬鬃、金、銀、錫、外匯、山貨、藥材、汽車等十餘種。
早在1908年,他就在下關創辦第一家茶廠,年產茶葉數十萬噸,尤以“松鶴”牌沱茶最為有名,色香味俱佳,暢銷川藏及長江流域。有“沱江清水烹滇茶”的美譽。解放後,他又先後在四川、緬甸等地建了“樂山裕利絲廠”等十個絲廠,並向寶明電力廠、萬新紙廠、新宜化工廠、下關玉龍電站等幾十家企業和商號投資。
今鳳慶、臨滄、雲縣等地、普洱等地買來上等的青毛茶,將它運到下關,然後在下關的茶廠裏經過篩、揀、蒸、壓制和乾燥等工序製作成形狀似碗,下面有一內凹圓窩,外徑約80毫米,高45毫米的緊壓茶。這種茶顏色澄亮、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既能解渴提神,又能幫助消化,在四川、西藏等省區特別暢銷。後來,四川省便有“沱江水,雲南茶,香高味醇品質佳”的佳話流傳。再後來,四川人乾脆把雲南的這種緊壓茶稱為“沱茶”,於是雲南沱茶也就因此而得名了。“永昌祥”經營沱茶在商界站穩腳跟後,又不斷增加新的品種,不久便成為了一個經營茶葉、生絲、布匹、洋雜、山貨、藥材、煙草等土特產的大商號。“永昌祥”除原有的下關老號外,又在大理、昆明、麗江、維西和四川的敍府等地建立了新的莊號。以後又把生意做到了國外,開闢了以緬甸為中心的東南亞市場。
1914年,“永昌祥”的三家“平頭夥計”協議分夥,“永昌祥”成為了嚴鎮圭和他的兒子嚴燮成獨資經營的一個大商號。1924年以後,又沿長江東下,向宜昌、漢口、上海等地擴展市場,併為外銷東南亞和英、美等國做準備。那時,雲南的許多商家見沱茶厚利可圖,紛紛投資經營沱茶,下關成為了眾商家角逐沱茶的一個大戰場。“永昌祥”經營沱茶時間長、經驗多、質量好、牌子硬。但為確保競爭的勝利,嚴燮成又增加了投資,加強了管理,改進了生產工藝,進一步提高了沱茶的質量,並以獨特的賒銷方式吸引採購和銷售嚴家沱茶的茶商和茶莊。在競爭中獲勝的嚴家父子也就成為了喜洲商幫的一面旗幟和雲南赫赫有名的大商人。1942年,嚴燮成被商界選舉為昆明市商會第五屆主席。
1917-l937年,是嚴子珍獨資經營“永昌祥”商號的階段,也是“永昌祥”商號發展的顛峯階段。
1917年,“永昌祥”資本由銀兩摺合銀元,計32387元,嚴子珍名下為22200元,佔68.5%,其餘為子、侄、外甥及堂弟嚴玉山、嚴志成、嚴協成、楊瀾磬、尹立廷等户共佔10000元左右。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家屬和師徒關係,嚴子珍居中控制,帶來了許多便利。
這個階段,經營直線上升,累計利潤為4303247元半開,平均每年獲利204916.52元,平均年利潤為30.04%。1922、1923年利潤高達132%,資本總額由1917年的32381元增到1937年的1825900元,增長55倍,除去半開貶值因素也增長約25倍。
“日寇侵華” “永昌祥”走向衰落
1939-1945年,這個階段經歷整個抗日戰爭,“永昌祥”商號陷入停滯階段。
這個階段初期,隨着東南沿海及華北淪入敵手,西南成了抗戰的大後方,人口急劇增多,商號需求特大,“永昌祥”抓住這種形勢並利用滇緬公路、滇越鐵路開闢了入緬、入越、入印三條商線擴大經營範圍,投資大錫、花紗布、農墾,活躍了經營業務。不久,由於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壟斷和日本的封鎖,國外業務停擱,經營不得不縮小。據1938年、l939年兩年統計,當時所積累的資本為銀幣6214595元,摺合法幣3107297元,賺了國幣1293537元,除去開支積累了2158863元,l940年的資本增加到5453400元。這是表面數字,如果把通貨膨脹、法幣貶值的因素除去,實際上是虧損。經濟實力逐漸削弱。
I941年嚴子珍逝世。享年70歲。創始人嚴子珍的去世對處於下滑期的整個嚴氏家族來説,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損失。
I945-l949年,從抗戰結束到雲南和平起義,是“永昌祥”商號艱難維持階段。
抗日戰爭結束,“永昌祥”很快便派人到上海、漢口、廣州及香港、緬甸、印度等地清查資產,準備捲土重來,大幹一場。然而,由於國內戰爭爆發,通貨膨脹加劇,形勢沒有給“永昌祥”提供機遇。於是,從1947年起,該商號遂將經營的中心轉到國外,以香港為中心經營大錫,以緬甸為中心繼續經營黃絲,代理美孚石油公司經營石油,凡能夠賺錢的生意就做,幾乎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
嚴子珍 嚴子珍

嚴子珍歷史評價

管理科學 嚴子珍善用人才
“永昌祥”在昆明、大理置地3000畝,用於建工廠辦農場,為商業和農工資本的共同發展作了有益的嘗試。“永昌祥”商號遍佈各地,先後在昆明、四川、湖南、香港、上海及雲南各地重要商場、國外的緬甸等地設有商號。到1943年,嚴家資本總額達2000多萬銀元,據有關資料記載,按現在的貨幣計算,其資產約為20至30億人民幣。據説,到嚴子珍逝世時,嚴家財富資本已經達到3500多萬法幣。
嚴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終成為喜洲楊、尹、董、嚴四大商幫的代表。
嚴子珍經營有方,注重發現、培訓和合理使用人才,他常説“資金為辦事之母,人才為辦事之父。”嚴家培養過不少經理、財會、信息員及掌握英、緬、印等語及少數民族語言的專門人才。嚴家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管理和經營機制,主張講信譽、求名牌、重商德,有着嚴明的十條號規。號規第六條規定:“本號人員必須維護信用,禮貌待客,不許以假貨充真、或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等行為。”他的這一經營理念被他的兒子和“永昌祥”職員很好地傳承了下來。這些規定到現在仍然有着現實意義。而,這一切努力都無法抵擋通貨膨
嚴家後人的記憶 如果從嚴子珍算起,74歲的楊士鼎老人算是嚴家的第三代,在昆明曙光小區家中,老人翻看着那些發黃的老照片,回憶往事時老人眼裏綻放出驕傲的光芒。她是嚴寶成兒子嚴則禹的妻子,成了嚴家的媳婦後,她也只在嚴家大院裏生活了6年,不過由於她的祖母就是嚴子珍的親妹妹,所以她還小的時候,楊家和嚴家就有不少往來,“只記得他是一個在村間威望極高的人,穿着傳統的長衫馬褂,經常叼個大煙鬥在村間走來走去,他對吃穿不是太講究,雖然已是家財萬貫,但他的穿着和普通的生意人並沒有什麼兩樣。”楊士鼎嫁到嚴家時,嚴子珍早就不在人世,至今她還清楚記得嚴子珍追悼會當天的情景,那一年她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追悼會的主會場設在嚴家大院,當天在國內和國外的所有“永昌祥”的分號都同步舉行了追悼會。
老人説,其實嚴子珍雖然財運亨通,但在婚姻生活上也多坎坷,他一生共娶過4個妻子,並不是離婚而是妻子相繼病亡。4個妻子共為嚴家生了5個兒子。雖然對嚴子珍的印象不是太多,但楊士鼎老人對嚴家主人所做的善事十分敬佩,“過年過節,只要有人到家裏來,絕不會讓其空手回家,都要給錢和物。”此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永昌祥”的特殊號規,除去經營方面的10條誠信規定外,還有一條特別規定,“永昌祥”的所有員工禁止納妾,否則開除。楊士鼎老人説,他就親自看到有人被開除過。
現在的嚴家後人中基本上沒有人在從事商業經營,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對此楊士鼎老人的解釋是,在經歷了多次運動後,嚴家的人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再願意涉足商業領域。楊士鼎老人的兒子嚴錦明現在是昆明電視台高級工程師,算起來他是嚴家的第4代,對於商業血脈的失傳,頗為感慨,“‘永昌祥’的經營理念、我老祖(嚴子珍)重視教育,艱苦創業的事蹟在今天依然有相當的實用價值,雖然我們不再經商,甚感遺憾,但嚴家的這種精神和理念仍然對我們從事的行業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