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

鎖定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老枝有顯著瘤狀突起,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
中文學名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形態特徵

葉為鳥足狀5小葉,中央小葉倒卵橢圓形,長4-17釐米,寬3-8釐米,頂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側生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每側有7-16個細牙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或嫩葉時中脈上微被毛;側脈7-19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3-14釐米,中央小葉柄長1-3釐米,側生小葉總柄長0.5-1.8釐米,側生小葉柄長0.5-1.8釐米,無毛。花序腋生或側枝上與葉對生,二級分枝4,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3-8釐米,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花梗長1-3毫米,被乳突狀柔毛或幾無毛;花蕾橢圓形或倒卵圓形,高2-2.5毫米,頂端圓形;萼淺碟形,邊緣呈波狀,外面無毛;花瓣4,橢圓形,高1.8-2.3毫米,頂端呈風帽狀,無毛;雄蕊4,花葯黃色,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而敗育;花盤在雄花中發達,4淺裂,在雌花中較薄;子房圓錐形,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短,柱頭4裂。果實近球形,直徑0.8-1釐米,有種子2-3顆;種子倒三角形,頂端凹,基部漸狹成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上下呈帶形,兩側橫肋凸出,尖鋭,腹部中稜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從中部向上斜展達種子上部1/3處,周圍有突出短橫肋紋。花期4-5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2450米的山坡或河谷林中。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雲南、西藏。越南、老撾、泰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和錫金也有分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