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鎖定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喀喇沁親王府,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全部展室面積6000餘平方米。是社會科學類歷史專題博物館。 [1] 
1996年12月28日,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在喀喇沁旗王爺府成立。1997年9月,喀喇沁旗王爺府中學從喀喇沁親王府舊址遷出。1997年起,喀喇沁旗對該建築羣進行了修繕。2002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基本建成,並對外開放。 [1]  截至2019年末,該館藏品有564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件(套)。 [2] 
2005年12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列為中國景區協會會員單位。 [3] 
中文名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喀喇沁親王府
佔地面積
80000 m²
類    別
社會科學類歷史專題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96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8:00—17:30
門票價格
50元/人次
館藏精品
王府傳世文物、蒙族民俗文物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歷史沿革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建築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建築
喀喇沁,蒙古族的一個部落,明末清初駐牧於老哈河畔,以氈帳、蒙古包組成斡耳朵(宮、殿)為治所。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遷至柏山腳下的錫伯格川(喀喇沁王府博物館所在地在清代和民國初年時的地名為錫伯格川),建三進王府大院(後為崇正學堂校舍)。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喀喇沁右旗郡王喇特納錫第晉封為親王品級後,大興土木,緊挨着原來府邸的東邊建成了新府邸。之後,歷代喀喇沁札薩克郡王、親王在此執政,並對王府進行了改建和擴建。現在保存下來的親王府建築,是原喀喇沁王府建築羣的核心部分。親王府建成後,一直作為喀喇沁王的府邸使用。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偽滿洲國喀喇沁右旗政府進駐喀喇沁親王府舊址。
1945年光復後,喀喇沁右旗建西縣人民政府進駐喀喇沁親王府舊址。
1948年,喀喇沁旗王爺府中學進駐喀喇沁親王府舊址。
1996年12月28日,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在喀喇沁旗王爺府成立。
1997年9月,喀喇沁旗王爺府中學從喀喇沁親王府舊址遷出。
1997年起,喀喇沁旗對該建築羣進行了修繕。建成有20個展室、上千件珍貴文物的博物館。1997年,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按照“喀喇沁親王府開發、保護、利用、發展的遠景規劃”,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共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對王府現存的33幢古建築進行了搶救保護性維修。並對基礎設施建設做了全面改善。
2002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基本建成,並對外開放。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場館佈局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綜述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全部展室面積6000餘平方米。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開闢了《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喀喇沁親王府歷史陳列》《貢王辦學陳列》《書畫陳列》等20個展室,展出了喀喇沁王府珍藏品傳世文物精品千餘件。
《古建築復原陳列》:喀喇沁親王府古建築呈中軸對稱式佈局,分為中軸區、東跨院、西跨院3部分,主要建築為:府門、轎廳、回事處、議事廳、客廳、書畫廳、王爺居室、福晉居室、祠堂、書塾、驛館、文武廟、碾房、磨坊、古井、膳食廳等,皆按清末民初時復原陳列。 [1] 
  • 專題陳列
《塞北明珠——喀喇沁親王府》:展廳以展板、圖片和實物的形式展示了王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生活狀況,反映了清代蒙古族貴族文化及蒙古族的禮儀風尚。
《蒙古親王——貢桑諾爾布》:展室通過實物和圖片,反映了貢桑諾爾布的一生。
《先民故園——喀喇沁蒙古族風情》:本專題展覽通過實物與圖片反映了喀喇沁地區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景。
《開化民智——貢王辦學》:該專題展覽通過歷史文物和歷史照片,反映了貢桑諾爾布創辦的喀喇沁崇正學堂、毓正女學堂、守正武學堂和北京蒙藏學校的發展歷史。
《王府書畫陳列》:清代晚期,此展廳為旺王、貢王的寫書繪畫之所,並於此處收藏大量古今書畫名作。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場館特色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的建築風格按其功能而異,其建築色調淡雅、古樸、莊重、氣勢宏偉,融古典風格和現代陳列藝術於一體。它既具有清代建築雄渾、質樸、軒昂、灑脱的風格,又有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次有序的結構特點。中軸主院以大木硬山為主,採取中軸對稱之制,五進院落縱深貫穿,威嚴肅穆。東西兩路(院)的建築風格和造型相對活潑,以獨立院落為主,或前或後,或左或右穿插佈列,建築形式除大木硬山外,還有捲棚、歇山及勾聯搭結構等形式。花園建築以亭、台、樓、閣為主體,並有假山、人工湖和樹木花草及珍禽奇獸飼養場等。喀喇沁親王府建築裝修色彩的運用,除宗祠家廟園林建築施彩繪外,其餘建築皆為素漆刷飾,王府建築豪而不華,樸而不奢。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合理,擁有一萬餘平方米的大型府前廣場一處,可供停車、演出之使用。館內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綠草覆蓋面積達70%以上。 [1] 
清代喀喇沁親王府鳥瞰圖 清代喀喇沁親王府鳥瞰圖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館藏文物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綜述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大部來源於徵集回購而來,也有少量文物是考古發掘品;藏品類別有陶瓷器、青銅器、石器、玉器、木器、骨器、鐵器、金銀器、絲織品、皮革製品、珠寶、書畫、老照片等; [1]  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564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件(套)。 [2]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藏品保護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館藏文物全部採用封閉式管理,有專職人員負責文物養護工作,定期投放防蛀藥品,定期通風。館內配有專職保安,並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對所有建築和館藏文物實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保證了古建築和館藏文物的安全。該館由文物陳列、文物保護、業務研究、事業管理、公共服務、輔助設施六部分組成,其功能完備、設施先進,採用多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實施管理。具有嚴密的防火、防盜保安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古建修繕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自1997年作為旅遊景點以來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維修復建。
第一次,1997年,王府中學和旗人民政府投資將王府中學從府內遷出,恢復了4000餘延長米圍牆,恢復建築了府前廣場。
第二次,2002—2004年,府第、前庭維修,自治區、赤峯市、喀喇沁旗三級財政撥款,由內蒙古文物古建築技術中心勘察設計。
第三次,2004—2005年,王府生活區復建,包括碾房、磨坊、酒坊、馬廄、倉廩、古井等建築。
第四次,2005年,王府東跨院復建,包括消防等工程。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文化活動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學術研究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立足於本館歷史遺蹟的研究發掘,並就此進行了深入研究,該館業務人員參加了相關的學術團體,在考古學、蒙古族民俗文化、清代建築研究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成果。館內專業人員參與編寫了多部專業書籍。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重要活動

2002年9月—12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接待專家學者及遊客達2萬餘人次,並且成功地接待了中央和自治區領導100餘人次。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相關歷史

據相關資料記載,喀喇沁旗王的遠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濟拉瑪),屬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立下過汗馬功勞,曾三次救過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賜他九次犯罪而不罰,並封為第九位千户那顏。由於他們父輩即是摯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當兄弟看待,並把女兒嫁給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的稱號,即駙馬。元朝建立後,駙馬吉伯格的後代受封故契丹大寧之地,賜“諾顏”號,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漢譯為“守衞者”的意思。其後,傳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蘇布地,他統領喀喇沁部在天聰二年歸附了皇太極。在蘇布地的幫助下,皇太極征服了漠南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地區蒙古各部先後歸附清朝。清天聰九年(1635年),蘇布地之子固魯思奇布授札薩克,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爺。第一代王爺和第二代王爺圖巴色稜都居住在今遼寧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爺班達爾沙才遷到喀喇沁旗龍山,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從龍山遷到現王爺府。後又經歷十二代,傳至貢桑諾爾布。之所以在這裏建王府,一是當時的錫伯河川草深林密,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環境優雅;二是這裏前有十八羅漢山,以王府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後面又有印台山,所謂風水好,符合當時王公貴族的心理。門外廣場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二代王爺貢桑諾爾布親王。貢王,字樂亭,生於清同治十三年(1872年),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27歲時接任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薩克和卓索圖盟協理盟長。
貢桑諾爾布是最後一代王爺,也是政績較突出和開明的王爺。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才思敏捷,通曉漢滿蒙藏多種文字,還擅長詩詞書畫,騎射拳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他的父親旺都特那穆濟勒病逝,翌年春,貢桑諾爾布進京正式承襲喀喇沁王的職爵。之後,對其父親時代的弊政進行改革,將旗民的無限徭役改為定額制,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此基礎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興辦教育,興辦實業,訓練軍隊,創出了內蒙古地區“五個第一”。第一個辦學堂——崇正學堂。辦教育是貢王實施新政的第一步。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創了崇正學堂,招收旗內30多名適齡兒童免費入學,並親自擔任校長。王府中學的前身就是崇正文學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齡,培養弟子數萬,他們分佈在祖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第一個辦女學堂——毓正女學堂。光緒三十年,貢王去日本考察,受到了當時日本首相大隈伯爵的接待,並在日本參觀了“萬國博覽會”,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強盛起來的主要原因,是科學教育水平高;而蒙古落後,在於教育落後的現實。日本之行對貢王觸動很大,回國後,他又辦起了毓正女學堂和守正武學堂。並且聘請日本女老師河原操子任教,講授蒙、漢、日三種語文和各種家務學科。在守正武學堂內學習軍事、訓練軍隊,以保護地方安全。第一個派留學生。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養人才,貢王又第一個派留學生。從各學堂抽出骨幹,去國內天津、北京、上海和國外求學深造。第一個辦報紙。為了提高旗民的素質,瞭解蒙古內外的情況,貢王又第一個辦起了內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報紙——“嬰報”,創辦了報館。第一個辦郵電。貢王在蒙古地區第一個辦起了郵電,他親自指揮放樹架線,架通了喀喇沁——圍場的電話線路。這些都是內蒙古首創,稱之為蒙古地區“五個第一”。也就是這五個第一,打開了喀喇沁旗封閉的大門,使喀喇沁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農業發展上,進行農作物增產試驗,講科學種田,並從浙江用火輪運桑苗數萬株到北京,再用駝馬運回本地,大面積種植,養蠶織布,現仍存有當時留下的桑樹四棵。在工業發展上,貢王開設了織布、染色、造絨氈、肥皂、蠟染五座工廠,發展地方工業,安置勞力,減少吃閒飯的旗民。在商業發展上,建起了“三義洋行”,廣招天津北京等地客商來經商,當時市場繁榮,一片昌盛景象,素有“小北京”之稱。貢王推行的這些新政和經濟的發展,在赤峯地區都是他人未曾創建的事業,對喀喇沁旗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貢王也因此在喀喇沁旗及至蒙古地區的聲望越來越高。貢王有如此先進的思想、勇於開拓的意識,其思想根源在於他在京供職時,和進步人士吳綬卿、梁啓超、吳昌碩、嚴復等進步的民主人士密切交往,受他們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和孫中山先生的往來,奠定了他思想進步的基礎。
據台灣國史館出版的《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第166頁記載:民國元年(1912年)8月25日下午三時在北京湖廣會館,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組成國民黨,史稱“五黨共和”,召開選舉國民黨理事代表大會。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王寵惠、貢桑諾爾布、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翽九人以不同的票數當選國民黨理事,後來孫中山被推選為理事長。貢桑諾爾布以唯一的蒙藏代表當選,成為第一屆國民黨九理事之一。而後,多次與孫中山出席國民黨各種重要會議,及時向世界闡述中華民國的民族政策,貢桑諾爾布是史料記載最早的少數民族國民黨創始人之一。正當建黨伊始,袁世凱竊取政權,孫中山顧全大局讓位於袁世凱,因貢桑諾爾布親歷了戊戌變法毀於袁世凱的後果,又看到好友梁啓超、吳昌碩、嚴復被袁世凱排斥的遭遇,他不支持袁,回到喀喇沁王府,最早提出了“蒙漢民族團結自治”的口號,深受蒙漢民族的歡迎,並在熱河省部分地區實踐。這一活動被熱河都督熊希領探知密報袁世凱,袁世凱懾於貢王在蒙古地區的威望,於民國八年(1919年)9月9日嚴令調貢王進京,任蒙藏事務局總裁之職,開始了他在北洋政府12年的政治生涯。任職期間,貢王曾多次勸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獨立活動,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做出過貢獻。民國二十年(1931年)貢王因腦溢血死於京城,時年59歲,死後葬於遼寧建平王子墳。
喀喇沁王是內蒙古地區24王之首,享有御前行走待遇,他是品級最高的加授親王,和李鴻章平起平坐。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5年12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6年4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評為56個最具民族特色的旅遊風景區。
2007年1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評為“內蒙古十大歷史名勝”。
2009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1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被列為中國景區協會會員單位。 [3]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機構設置

  • 單位性質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是國營事業單位。 [1] 
  • 經費來源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經費是自收自支。 [1] 
  • 機構設置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設遊客服務中心和羣工部、保安部、文史研究部、監控中心和辦公室等部門。 [1] 
  • 人員編制、組成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設館長1名,副館長2名,書記1名(副館長兼)。有職工41人,設導遊員3人,(均受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治安保衞人員7人,工勤人員5人。 [1] 
  • 服務觀眾項目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服務觀眾項目有停車場(全天免費)、紀念品銷售(8:00—17:30自定價)、觸摸屏導覽(8:00一17:30免費)、導遊服務(8:00一17:30)。 [1]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喀喇沁親王府。 [1] 
  • 交通信息
喀喇沁旗人民政府——錦山大街——廣場路——錦南大街——大廣高速公路——王府大街——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8:00—17:30。 [1] 
  • 門票信息
一、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景區價格為50元/人次。
二、6週歲以上(不含6週歲)~18週歲以下(含18週歲)未成年人(持身份證或學生證)、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持學生證)門票價格半價,為25元/人次。
三、凡持有有效現役軍人證、殘疾證、70週歲老人(持身份證)、身高1.2米以下(含1.2米)兒童免費。 [4] 
參考資料